隐入尘烟的生命

电影的语言,其实是用一幅幅画面、一组组镜头来叙说的,对白有时也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在我看来,一部影片成功与否,要看这些画面和镜头讲述的故事是否打动你,进而驻进你的心里,不停在你脑海中闪回,并且能引发你种种思考、联想,甚至会让你有代入感,体验深刻,挥之不去。

总之,它不会轻易放过你。昨晚,我就有了这一系列体验。

去影院看《隐入尘烟》,完全是冲着海清去的。想看看这个我喜爱的实力派女演员,在大大的银幕上会有怎样的呈现,讲出怎样的故事。

看完之后唏嘘感叹,海清这次的人物塑造可以说是颠覆性的,震撼级的。

西北农村,荒芜,苍凉,贫瘠,落后。画面的基调压抑且阴沉。如果不是男女主人公结婚照上闪过2011的字样,你会以为是发生在80年代或更早的故事。

中年汉子马老四,父母双亡,大哥二哥也都已过世,他跟随三哥一家生活,其地位与家中的驴子相差无几,有时甚至连驴子都不如,他沉默,孤独,除了干活,吃饭,睡觉之外,驴子还偶尔会放声嘶吼,而马老四,除了有时跟驴子嘀咕几句,就像个哑巴。

日子就这样无声息地过着,直到海清扮演的残疾农村妇女曹贵英出现,才给马老四沉闷的生活投射了一道光。

驼背、高低肩、脊柱侧弯、跛脚、右手一直抖个不停,还经常小便失禁的贵英,看起来干黑瘦小。她自小父母双亡,可以说是在哥嫂的虐待下长大的,住在屋后的窝棚,甚至连遮风挡雨都做不到,有病也得不到及时医治,最后落下了一身的毛病。

就是这样一个苦命人,被嫂子甩包袱介绍给了马老四,从此走进马老四的生活。两个同样卑微如草芥的生命,相互有了支撑,有了依靠,也给予了彼此希望。

两人之间的感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相互依恋。就像在茫茫丛林里行走,终于碰到了同类,彼此成了彼此的救赎。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村人坐在村头闲聊,一位村妇带着羡慕嫉妒的口吻夸贵英有福气,说老四稀罕媳妇,恨不得把她顶在头上,恨不得走动都拴在裤腰上,说自己倒是四肢健全,却没人知道心疼。

影片对白极少。两个孤苦人相互陪伴,一起下地割草,犁地,割麦子,掰玉米,收土豆。村里新农村建设房屋改造,老四和贵英被驱赶着搬了三次家,推土机一次次把土坯房推倒,两人一次次随着推倒的房屋隐入尘烟,凄惶又落魂地搬到下一个栖身之所,也就是被别人弃置不住的土坯房。

但不论怎样落魄,他们依然相伴着下地干活,享受着土地带给他们的乐趣和馈赠,依然一起为新屋脱土砖坯,依然开心地把结婚的双喜贴在床头,一个在床上贴,一个在下面指挥:右边的再高一丝丝,再高一丝丝……

画面温馨又让人心酸,让我想到一句话,爱是动词,是用行动做出来的。

贵英的眼里开始燃起希望之光,老四干活也越来越带劲。老四允诺贵英,说卖了苞谷就带她到城里去浪浪,给她买一个大电视,再把她的病给好好治一治。

经过一段时间累积,两个人像燕子垒窝一样,生生盖起了一座带院子的土坯房。新房落成当晚,他们爬到房顶纳凉,老四真的用腰带把贵英牢牢拴在自己的腰上,说怕她睡着了滚下去。

看似粗粝的农民宠起妻来体贴又细腻,他没有多少见识,也没有文化,但黄土地滋养了这个沉默的西北汉子,他勤劳淳朴诚信自尊,作为村里唯一的熊猫血,为了让生病的包工头能还上全村的土地租金,他一次次为他抽血。他从不欠别人一分一毫的情,哪怕是一件衣服,几个鸡蛋,一袋土豆。

最后贵英因拖着病体给正在地里干活的老四送饭,不幸失足掉进河里淹死了。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老四刚刚燃起希望的心,又变得冰凉,这个沉默的汉子,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好,甚至把朝夕相伴的驴子也赶走了,他想跟着贵英一起去。

风吹起大漠的尘烟,两个卑微的生命像两粒黄沙随之隐入尘烟,消散了,无影无踪。

……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看完之后让人心里感觉沉重,压抑,它不会让你轻松地,看了,笑了,忘了,它会让你留下印痕。

肉体的悲苦不算最苦,心灵的失伴才给人致命的一击。

令我感受比较深的是,这样一对苦命鸳鸯,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相互支撑,相互照亮,处处散发人性的光辉和温情。尤其是没有文化的中年汉子马老四,话语不多,但说出来的话就像一个哲人。尽管生活不易,但你从未见他抱怨过,他心里依然存有厚重的爱与温情。他会去保护被拆了燕窝的小燕子,他把打进水桶里的小蝌蚪小心地捧回去,他还用麦粒排成花的图案压印在贵英的手腕上,会把麦芒高举着迎向阳光看金色的光晕,守着电箱看刚孵出的小鸡破壳,他说,小鸡第一眼看到谁就会把谁认成妈妈。当贵英正伤心锄掉了一棵麦苗,他会说,也许麦子正高兴呢。这个西北汉子心底的宽厚与温柔,会让观众眼里时不时泪光莹莹。

毕竟这世间,芸芸众生最终都会像沙子一样隐入尘烟,无影无踪,唯有那份相互陪伴的爱与温情会永存。无论,高贵或是低贱,富有或是贫穷。

你可能感兴趣的:(隐入尘烟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