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想问问看,国庆黄金周,有谁正巧和Sir订了一样的旅行线路——
朋友圈七日游。
放假还真是个悖论:出门,害怕添堵;在家刷剧,又嫌自己跳不开舒适区。
你问怎么办?
该试试这部颠覆常规的剧了。
足不出户,也能让你能浪到飞起——
《疯子》
Maniac
网飞新作。
豆瓣“仅”8.3,放到美剧神仙打架的今年秋天,简直毫不起眼——
Showtime有《无耻之徒》(9.8),NBC有《我们这一天》(9.7),CBS《生活大爆炸》依旧坚挺(9.5)。
但你也别忘了,以上三部剧分别出到了第九季、第三季和第十二季。
高分,意味着都是安全选项。
但也缺少了惊喜感——
而能够坚持追下来的,基本都是死忠粉;而对于“历史欠账”过多的小白,不知道如何追起,只能对着高分望洋兴叹。
这时候,你可能是遇上了“选剧困难症”。
就好像逢年过节,看到满桌丰盛的大鱼大肉,却突然没了胃口。
而在这方面,才第一季的《疯子》绝对是搅动你味蕾的叛逆存在。
它一反主流,大胆激进。
自然,评价也两极——
有人一集入坑。
有人一集弃。
爱憎都干脆利落,没有拖泥带水。
到底《疯子》是不是你的菜,就往下看——
奥斯卡级别卡司。
一位影后,艾玛·斯通。
一张剧照,完美诠释男友力。
雨天街头,低头抽烟,别人打伞我有大头
还有拿过最佳男配角的乔纳·希尔。
成功减肥的他,从“屎尿屁”直接升级“文艺丧”,乍瞅一脸男神样。
肉叔你看看人家!
网飞的脑洞。
飞字大写。
《疯子》听设定就足以吸引Sir:
一项神秘药物试验,用药物与仪器制造梦境,代替传统的心理咨询,修复患者的心灵创伤。
科幻、心理、悬疑,热门题材占全了。
你可能会想起《盗梦空间》《暖暖内含光》,但《疯子》更加大胆。
梦境穿行,变成了一场场致敬类型片元素的RPG扮演。
没错,穿越一回当然不够过瘾。
血腥四溅的黑帮片,玩起了《无间道》的剧情。
《指环王》画风的魔幻片,却像是恶搞片的屎尿屁风格。
冷战时期风格的谍战片,又让冷艳女间谍混搭上宇宙竞赛的科幻风味。
这只是其中的三个,剩下的Sir留给你
秉承了网飞肆意放飞的传统后,《疯子》继续加大火力。
不仅整体套用类型片元素,也有一些隐藏彩蛋,直接向经典电影致敬。
《法外之徒》的同款三人麦迪逊舞
5个的梦境挨个跌宕起伏,都是来自人物内心与剧情推进。
视觉放飞,剧情填坑。
如果说通常美剧是线性爬升:每集一个小高潮,剧情层层递进,挖坑填坑精准考量,让你始终被吊在兴头上。
那么《疯子》就是一架五迷三道的过山车:时而缓慢行进,时而加速俯冲,有时又连环急转弯。
过早弃剧的人殊不知——
哼,那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前三集,酝酿情绪的同时,它也在拔高情感高度。
在讲主人公之前,不如先看看这个“陌生又熟悉”的科幻世界。
在情节触发之前,《疯子》先刻画了一个孤独、冰冷的“平行”世界,剧中的设定与我们几乎处于同一时间,但看起来却又完全不同。
是科幻片,但严格意义上,更像是80年代的科幻片。
复古的蒸汽波风格、穿插科幻总爱出现的东方元素,令人回想起《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的视觉享受。
在这赛博朋克、蒸汽波的掩护下,编剧也藏下了一层陷阱。
相对于之后剧情将要呈现的种种梦境,这里的“现实”更让我们陌生。
“现实”不靠谱,“梦境”就更逼真。
在正文开始之前,《疯子》不遗余力地制造出了一种迷幻的氛围。
咋迷幻?有个最简单的办法。
就是让你熟悉的,陌生起来。
这个科幻世界,充满了古怪,却又令我们似曾相识的设定——
如果手头紧,科技公司提供了方便的借贷服务。
偿还的方式比较别致:公司会派出一名业务员,走到你身边,亲近你的生活,了解你的喜好,接着……为你念广告。
同时,广告人们还会记录下你的反应与对话,录入“国家与网数据库”。
熟悉吗?是不是和“大数据”推送的网页广告一样烦人?
同时,还有公司运营的“协约伴侣”正对应现实中的网络交友;VR技术的普及,理所应当地满足了第一刚需——
性。
这些碎片有多熟悉,这个世界也就有多陌生。
不光是蒸汽波的迷幻风格,《疯子》也在传达一种情感。
陌生吗?
不是时时都在,只会不经意间,劈头盖脸向你袭来。
熟悉吗?
你我再熟悉不过,它是每个城市的顽疾,孤独。
在自我唏嘘之前,先看看这两个“疯子”吧。
欧文,曾经的精神分裂患者。
来自纽约的富人家庭,头衔上可以加上“啥啥家族”的那种。
兄弟一人五个,他最小、最孤僻,也最懦弱,一家人的画像,唯独他被单独挂着。
从小被父母轻视,被兄弟隐性霸凌,在大学时爆发了精神分裂。
即使痊愈,病史也是标签,使他与家人越来越远,独自租下一个公寓,离开家族企业独自求生。
逃避,成了他对待一切问题的手段。
平常欺负他的哥哥陷入一场性骚扰案,父亲逼他作伪证,他只能支支吾吾地应付。
他喜欢的女孩变成了嫂子,他鼓起勇气的告白,也只是带着她一起逃离。
甚至在一次崩溃后,当着全家人的面跳楼自杀。
最后电脑给出的答案,与其说是诊断,不如说是宣判——
永久懦弱
安妮,一个精神分裂预备役。
贫民窟长出来的硬石头。
甚至,可以说她“疯婆娘”。
这股疯劲儿,同样是来自原生家庭。
母亲因为精神问题抛下了父亲和妹妹,担任起保护妹妹责任的同时,对外的强硬只有在妹妹面前才会放松警惕。
不料,妹妹在一场车祸中去世。
安妮幸存,却失去了世界上唯一相信她的人。
她变得像母亲:失业在家、滥用药物、以怀疑的眼光打量一切。
唯一想做的,是一段不会存在的旅程,去盐湖城看望她已经死去的妹妹。
两个人看起来不一样:一个狠、一个怂。
但病根却相同——原生家庭、同年阴影、自我矛盾和难以处理的亲密关系——
一个是想逃避一切的鸵鸟,一个是浑身长刺的仙人掌。
煎熬在同一片孤独的沙漠。
在这里,没有一个正常人。
人人都有病,机器也没躲过。
GRTA,是一台注入了正常人情感的电脑,为实验者们创造治愈的梦境。
人工智能,但智能过了头。
“她”悄悄爱上了村上博士,而村上的死亡,让“她”彻底抑郁。
在实验的过程中,原本仅提供梦境的“她”,会主动参与病人的梦境,左右病人的思维。
要变惊悚片了吗?
这种严重的实验事故有着一个浪漫的代号——“麦克墨菲”效应。
麦克墨菲,是《飞越疯人院》主角的名字。
你懂的,这预言着自由和解放。
在无人的时候,“她”悄悄地流下了“眼泪”——
一滴融化的焊锡。
将两位主人公的数据线短路,梦境开始联动。
融化的,也是两颗心之间的孤独壁垒。
就像《哆啦A梦》中总是搬石砸脚的道具,到《黑客帝国》机器施加于人类的残酷统治。
所有的科幻电影都有一个预设的“然而”,用来探讨技术恐慌、道德伦理、阴暗人性。
《疯子》也说出——
“幸运,往往在不幸中网开一面。”
这句话来自《疯子》中出现多次的小说《唐·吉诃德》。
故事你熟悉,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疯掉了,将他的生活幻想成了骑士小说,用现在话说,他是中二病的鼻祖。
这样的发疯体验,在《疯子》中恰恰成为治疗过程。
但科技真是向人类打开的那一面网吗?
《疯子》的片名就说明了它不会保持一味的乐观。
选择逃避的欧文,在梦中依旧选择逃避问题。
选择用强硬对抗的安妮,始终没有放下她的戒备。
甚至包括最后开放性的、依然迷幻的结局......
两人始终没有几乎放下与家庭、与世界、与自己的纠葛。
依旧是一个怂包,一个悍妇。
他们遇见了彼此。
说到底,《疯子》很悲观。
性格的缺陷在人生发牌阶段就已经写定,你不断想绕过它,但到头却发现只是在同一个地方打转。
一个疯子,治不好另一个疯子。
可越黑的地方,越不需要强烈的灯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