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18岁离家随部队出川来到东北,虽毕生未改乡音,漫漫蜀道却成了遥远终归回不去的故乡。
当年父亲参军来不及与爷爷奶奶细细商量。作为家中长子,父亲16岁就在家乡的学校教书做了先生,爷爷奶奶很是欣慰知足。不曾想父亲心中向往飞向更加辽阔高远的天地,恰逢那一年部队征兵办入驻学校,由父亲配合具体工作。负责接兵的部队领导深深相中了这个写得一手好字的俊朗少年,反复做通学校工作,就这样父亲参军匆匆作别家乡,未及回头带走故乡的一片云彩。
小鸟已离巢,爷爷奶奶退而求其次,只盼着未来可期,过几年父亲退伍了还是会回到家乡。只是连父亲也无法预料,未来的几年后,自己会遇到同为军人的北方姑娘——我的母亲,自此扎根东北,爷爷奶奶的盼望就此落空。以至后来,当父亲提出把三姑接过来以便安排时,二老坚决抵制,说:“已经失去了一个,不能再失去一个”,足见内心之伤感失望。
父亲所在部队是39军16师,这是一支始建于红军时期,历经抗日、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承载最悠久的红色历史,在全军立下赫赫战功,保持不败战绩的“常胜军”。在这样一支光荣之旅里,父亲的事业风声水起,从师长的警卫员,到英雄排排长,钢铁连连长,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全军学毛著积极份子。处在当时的历史时期,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标杆人物,父亲的个人问题组织上当然要把关。某天父亲到母亲所在的部队医院与组织安排的政治匹配度颇高的相亲对象见面,走廊上遇见母亲.这人群中的一眼,致使父亲辜负了组织的美意。上级恼怒开会批评,要个态度说法,年轻人辩解推说不是自己不依,是家里不让在东北找对象成家。话虽如此,不久后即有人给母亲牵线介绍,受何人所托?正是父亲本尊。
爷爷奶奶在世时,父亲每个月寄钱,从东北到四川,当时坐火车要一个星期。父亲的积蓄大部分都用在探亲路费和给父母兄弟姐妹的花费上。探家回来他会给我们背回家乡的藤椅竹凳,竹篓提篮,藤编物件在今天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品味家居,对于我来说于喜欢之外,更是一种特殊的情怀,如同自小吃惯的腊肠腊肉,味蕾也是有记忆的。
父亲对奶奶的感情更深于爷爷。奶奶过世那年,我还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家说奶奶临终不吃不喝的等着父亲,父亲不及赶回没有见上奶奶最后一面。那天,父亲边掉泪边写信,他对我和哥说:“奶奶没有了,你们怎么办啊?”我们从小是太姥姥带着,长在姥姥姥爷姨姨舅舅身边,爷爷奶奶对我们来说,远不及姥姥家那样亲切具体的存在。那时的我还没有一颗与父亲共情的心。父母在不远行,当我懂了父亲对老人的愧疚,体会到了他的难过与无助,我自己也永远的失去了父亲。
父母的家无论贫穷富有,都是连接所有子女的纽带。只要父母在,孩子们就有个共同的去处。父母不在,牵扯孩子们的风筝断了线,这个共同的家也就不在了。爷爷奶奶过世后,姑姑叔叔们都已各自成家,父亲渐渐很少再回老家。
2007年,父亲的病确诊,身为医生的哥哥知道父亲的时间已然不多。哥说想陪着他回老家转转,父亲想了想,说:“先不去了”。那时他还不清楚自己的实际病情,或许不愿给孩子再添麻烦,自己手头也还有许多未了之事而终未能成行。
父亲文采过人,他的文章报道多在中央级别媒体新闻刊出,无论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公安系统,都是宣传战线公认的扛把子。他特别能吃苦,为人正直大方少计较,自己可以吃亏但必须为下属保障争取。他是典型的川人,待人温和而内心不屈。他特别孝顺老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五年,也是他内心压力最大,蒙受冤屈的五年。他一个人扛着,在自己已经陷入拮据的困境下,只要母亲去姥姥那,他总说:“给爸妈多买点东西,我拿钱。”
现在的我常想,尽管父亲在东北度过了他的大半生,尽管他有我们这些亲人,但在他内心深处,他是想家的吧。想家的时候,是无法言说的孤单吧。我象父亲的地方多,在父亲的眼里,认同我的一举一动就是个重庆妹子的特征。如今我多么想听他多说说故乡的人,说说他少年时走过的路。我多么想告诉他,其实我一直记得奶奶家门前种的李子树、广柑树;记得屋后绿葱葱的竹子林;记得划着船去二姑家,水库里的大鱼自己蹦上了船;记得在奶奶家附近玩,误掉入绿油油的水稻田里,那一次是裤子全湿,父亲把我背回了家。有关家乡的记忆,都还在我心里,只是父亲再也听不见了。
父亲去世已13年有余,父亲的离开,使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人的一生,就是个不断失去的过程。父亲刚去世那年,走在街上,迎面骑车过来清瘦带着帽子与父亲有一点点形似的老人,我总是不由张望,骑过去了还会回头对着人家的背影目送。对于死亡,中国人有一个无比贴切的委婉说法“没了。”没了,就是大街上那么多那么多的人,无论怎么寻找,无论怎么用心用力,今生在哪里,你都再也见不到,再也找不到你要的那个人!
父亲离去多年,如今的我,半生已过,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多变渐有参悟。在父亲走后,我才慢慢看清自己是那样的象他,代替他尽一切所能,支撑他留下的这个家。今年的父亲节,我在给母亲买的新房子里布置了照片墙,照片上的父亲,笑容灿烂,守护着这个我用心血一件一件精心布置的新家。
今年打算回一次老家,如果找得到多年未喝的家乡的广柑酒,带回来敬上父亲一杯。
山月不知人心事,心事随风不与人分说。尽管人生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但人的一生,犹如一个又一个的盲盒,开启不同的选择,走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际遇,得到不同的认知与人生体验。一如南雁北飞的父亲,如你如我,如众生。
斯人远去,故园遥遥。杯中酒浓,一曲鸿雁道尽平生心底事——
君问归期未有期。父亲,山高水长,游子魂归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