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对文化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咱中国人在全球是数一数二的,无论什么新鲜的东西和事情,都很好奇,勇于去尝试,尝试后还得显摆,我自己也是。
作为祖传二十五辈儿(按家谱记,我们是燕王扫北时移居到天津地区的,从那时起我们家族按字排辈分,到我这福字辈是第二十五代,代代做农民这是家传。来天津之前做什么,还真不好说,存疑吧卖个关子,有机会讲一讲俺们家。)的农民,我对农业和植物有着很强烈的感情,这绝对和在农村长大的经历分不开。当然今天中国东部没有“正经”农村了,新一代的农民也不一定会种地,甚至跟地都没关系。但我还是对新的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很感兴趣,比如我知道德国出好的啤酒花,地中海周围出好的橄榄油,荷兰一个弹丸之地却是农业产品出口大国,花卉和奶制品那是全球出口扛把子,葡萄和西红柿哪种的好等等。到了墨西哥也一样,我很好奇它的农业发展,来之前我也知道它是玉米的发源地,那今天就捋一捋墨西哥和古印第安人的农业尤其是农作物栽培的历史吧。然后你会觉得全人类都得感谢古印第安人。
我前些天在超市买了一种甜品,我以为是中国那种芝麻糖,结果回来一尝不对,后来查了一下是Amaranto Golosina,一种用苋(读现)菜籽和蜂蜜做的糖。网上查了一下做法,就是用锅炒熟苋菜籽然后和蜂蜜热蔗糖拌一起,冷却后就能食用和储存了。这种糖吃起来酥糯香甜,味道很不错,我的孩子都爱吃。
中国其实也有苋菜,甚至今天也比较常见了,但是食用苋菜籽还不多。这种植物大概几百年前中国引进的,起源就是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的一种食用植物,古代墨西哥的三类主要食物之一(另外两种是玉米和豆类),今天在墨西哥中部仍然大量种植,当地人喜欢用它来做粥和甜品,误打误撞让我买到了,算是缘分。
这种植物很有营养,百度了一下:每100 公克的苋籽含有14 克的蛋白质,与牛肉相当;含铁7.6mg、是小麦的2 倍,钙质更是牛奶的3 倍;此外还有镁、磷、铜、锌、钾等矿物质,维生素B2、B6 及维生素C,是谷类中碱性最强。苋籽更被证明是含有20 种全套胺基酸的罕见食物,欧美国家的素食爱好者经常以苋籽作为主食来补充蛋白质。由于其所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要高于其他谷物,所以被联合国认定为高营养食物,被称为“未来的食物”。对女性补血,银发、缺钙、高血压等需要增强体质的人群尤其有益。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那么这么好的食物为什么就没传播开呢?不像玉米和豆类那样被广泛种植和食用。这还得从西班牙侵略墨西哥说起。西班牙打败阿兹特克人后,发现阿兹特克及其宗教十分残忍,比如说活人祭。阿兹特克人侵略别的民族大部分时候不是为了抢食物或者地盘,而是为了俘虏。他们从战争中枪来很多俘虏,然后做活人祭,会拉到金字塔上杀死,用死者的心脏和鲜血来祭祀神灵。他们还会用死者的鲜血混合这种苋菜籽,做成诸神的形状,送给那些虔诚的人吃,及其残忍恐怖。后来西班牙人觉得这太残忍了,而且是对基督教圣餐的一种亵渎,所以下令禁止种植和食用这种植物,违令者斩。从那以后,基本就变成了大麻一样的植物,名声臭,种植还违法,好在这种植物还是偷偷摸摸的存活了下来,今天得以被人类重新认识和食用,谢天谢地我们又一次从古人那里得到了智慧和教训,真是恩赐。
其实墨西哥的古印第安人可远不止栽培了苋菜,他们还培育了玉米、豆类、马铃薯、西红柿、南瓜、花生、可可豆、烟草等食用植物,还有药用植物如:药鼠李、可卡因、山金车花、因皮卡克和奎宁等。古印第安人所培育的农作物的种类和亚欧古人几乎一样多,甚至更多,这不是吹嘘,是经过植物考古学证实了的。
什么是植物考古学?就是发觉古代植物残存和化石,去考察植物的演变和人类活动。比如玉米起源的发现。
在没有考古发掘之前,通过基因突变的计算,推算出,如果玉米从Teosinte(野蜀黍类)培育而来,到今天需要9000年左右。这一数字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而且在后来植物考古发掘中被证实。最早的玉米遗存是由大名鼎鼎的考古学家Kent Flannery和他的团队在墨西哥Oaxaca河谷的Guila Naquitz山洞里发现的。据分析差不多可以断定玉米起源于8700年前,起源于墨西哥南部Balsas河谷地区。后来,西班牙人到墨西哥发现玉米之后,根据当地人叫法给玉米起名叫Maiz,所以英语叫maize(美国跟玉米叫corn)。中国大概明朝时期引进的玉米,今天在京津冀地区叫棒子,东北叫苞米,南方叫苞谷。
而且据考察和推算从野草到玉米需要培育3000多年,我都很佩服古印第安人,真牛,这得多少位多少代“袁隆平”一样的人物才能完成啊,真是“吃货”的世界很惊人。他们把蜀黍类野草还没有指甲大的穗,愣是给培育成了大玉米棒子,你说还不神奇吗?还有很多例子,比如他们把番薯的毒素给培育没了,才有了今天的番薯淀粉...真是人类农业和植物学上的灿烂史诗!
上面提到了古印第安人还培育了草药,咱们继续说个例子。
本人因为小腿长期不适,常常酸痛疲乏,所以经常买山金车花的产品来涂抹,以缓解不适,有些药效的。
突然想到我们常喝的汤力水,它又叫奎宁水,英文叫tonic water。其实它里面就是加入了奎宁这种草药,英文叫quinine,西班牙叫quinina。别名金鸡纳霜,因为奎宁就是从金鸡纳(英文cinchona)树皮中提炼出来的。甚至quinina这个词在古印第安语里原意就是金鸡纳树皮。
百度一下,奎宁对恶性疟有治疗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抗疟药。奎宁还有抑制心肌收缩力及增加子宫节律性收缩的作用。
其实奎宁在很多个世纪里一直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直到二战期间,日本人占领了位于印度尼西亚荷兰人的金鸡纳树种植园,并将其破坏为止,然后美军甚至全人类都不得不寻找其他金鸡纳树或者化工合成治疗疟疾的药物,直到今天。
那么奎宁或者金鸡纳树哪里来的呢?当然是来自美洲了,古印第安人培育的又一对人类尤其是抗击疟疾作出重大贡献的神奇草药。
当西班牙人占领美洲之后,一次一个西班牙伯爵的夫人感染了疟疾,生命垂危。他家的印第安土著佣人实在不忍心看夫人死去,就悄悄的给她服用金鸡纳树皮粉末,但是没多久这一举动被伯爵发现了,伯爵以为这个佣人图谋不轨,想要处死她,危急之下她说出了实情,原来印第安人一直用这种树皮治疗疟疾,而且很有效果,但是为了抗击外来侵略者,他们规定谁都不能把这个秘方告诉西班牙人,否则将被部落处死。伯爵听后十分震惊,命令这个佣人继续给他夫人用药,果然没多久夫人就痊愈了。
伯爵后来把这种金鸡纳树皮带回了欧洲。十九世纪初,一说法国一说瑞典,一位科学家成功的从金鸡纳树皮中提炼出了有效抗疟药物“奎宁”,从而治愈了大批疟疾患者,要知道那时候疟疾正肆虐欧洲。
十九世纪中叶,探险家Charles Ledger在南美洲西部通过土著人的帮助,发现了一种金鸡纳树,其树皮含有10%的奎宁,属于非常非常高的含量了。后来他把这种树的种子带到英国,大英帝国多傲慢,根本看不上这东西。于是他转走荷兰,荷兰人慧眼识金,经过培育后在其印度尼西亚殖民地大量种植,然后贩卖回欧洲,取得了重大成功。荷兰人为了纪念探险家,就把这个品种命名为Cinchona ledgeriana了。随后英国十分后悔,也找来些种子在殖民地印度南部种,结果奎宁含量很低,后来不得不改成了茶园,给英国供British black tea了。因为利润很高,导致价格十分混乱,1913年,欧洲制定了金鸡纳树皮的统一价格,这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药物联盟,相当了不起的。
很遗憾二战中位于印尼的金鸡纳树种植园被日军毁了,日本人又欠全世界人民一声道歉。
其实,你知道在中国哪位名人首先使用过奎宁治疗疟疾吗?他就是康熙皇帝。在康熙帝40岁的时候患了疟疾,长期腹痛,让康熙苦不堪言。服用和使用了很多中药也不见好。最后在大臣洪若翰的推荐下使用了洋人进的奎宁,康熙帝服用后病就好了,从那开始,他就比较喜欢西洋的东西。不过他没把洋教士进的巧克力发扬光大,实在是一件憾事。当时由于制作工艺不好,可能巧克力还比较粗糙,不那么好吃,所以康熙帝品尝后,只批了三个字“知道了”。然后巧克力就又等了100多年,才再次被引入中国,由于制作工艺的提升,味道接近了今天的巧克力,所以在晚清和民国时开始在我国流行。
今天,如上文所述,我们把奎宁加入到汽水里,生产出来了汤力水。读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汤力水更有味道了。
在圣诞节临近的时候,墨西哥各大超市或花店都在出售一种花,即la flor de nochebuena,直译是平安夜之花,或圣诞红,又叫一品红。
相传有一个很穷的小女孩,在平安夜没什么礼物献给耶稣,她很苦恼。后来在神的指引下收集了很多花种,并把它们撒在了教堂外面,然后奇迹出现了,地上长出了好多绿植叶子都是红红的,特别好看,特别烘托节日的氛围,于是被大家称作圣诞红。早先生长于墨西哥及中美洲国家。后来在十九世纪初,美国驻墨西哥第一任大使Joel Reborts Poinsett与费城科学家们一起游览墨西哥时,在Taxco这个地方发现了一品红,后引进到美国展览,再之后逐渐被引入了欧洲和亚洲。今天一品红已经成为标志性的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是墨西哥对世界园艺作出的突出贡献。
前几天还买了万寿菊,非常好看,大团的橙色花卉,把亡灵节和万圣节的气氛烘托起来了。真让人叹服,墨西哥农民真是把好手,栽培了如此漂亮的花卉。
古印第安人培育这么多植物种类,可不止是让我们今天能有薯条和爆米花吃,那是对人类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让古印第安人由迁徙的生活方式慢慢变为了定居、群居,才有了后来的灿烂文明,比如奥尔梅克和玛雅文明,都是由高度发达的农业技术撑起的灿烂文明。对于全人类的贡献更大,我没有资格去下定义,就引用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全球通史》作者】的一句话“...人类的数量将不会这么多”。所以吃着巧克力的我们应该对古印第安人尤其是墨西哥中南部的古印第安人说声谢谢。
明天去买苋籽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