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无法接受不同的观点?

“最好的时代是早期的bbs时代,那时候公众在世纪沙龙,关天茶舍上,能自由的,平等的讨论问题,哪怕立场是冲突的,但彼此是说理的。”

但现在说什么,怎么说,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坚定立场挺直腰背大声说,我说我有理,你说我不听,如果你不同意或保持沉默。那就围攻,拉黑,举报,让你闭嘴,甚至彻底消失。

于是,在沉默和意见市场的情况下,理性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少,理性讨论的空间也似乎越来越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1.为什么现在的舆论场流行的是雄辩胜于事实?

因为观念和认知的不同,事实和真相不是唯一的,而是可以替代的,信者恒信 不信者恒不信,进而产生敌我两派。

你说肖战没演技,在粉丝眼里可能就不是一个事实,无论如何争辩,你大概率也说服不了对方。

刚开始与自己对立的人是敌人,后来不同意自己的就是敌人,现在只要和自己有一点差异的,就是敌人。

社交媒体自身加速了这种冲突。社交媒体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信息,另一面却强化了认知偏差。

大量心理学研究证实在海量的信息和观点中,人们更喜欢接受和自己既有的观点,立场和价值观接近的信息,从而验证自己是对的。

而当用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后,平台通过算法推演进行个性化定制,从此源源不断的给用户提供更多相似的消息。给想法相似的人创造了回音室,结果是人们往往容易沉浸在过滤器泡中,视野变得越来越窄,想法也越来越封闭和趋同。

除此之外,社交网络平台为了吸引更多注意力,增加广告收入。会有意推广一些容易被转发的,偏激的内容,而且不仅人们愿意借道德义愤来标榜自己的正义,情绪强烈和愤怒的内容,也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高考写议论文尚浅需要40分钟,抓耳挠腮,埋头苦笑,思考论点,论据和陈文的逻辑关系,现在每个论点张嘴就来,无需论述,也没有逻辑:你追星,那你不是粉就是黑;你替女性说话,那你就是制造性别对立的“女拳”;你替男性说话,那你就是被洗脑的“驴”。只要短短十秒,人们就可以在键盘上完成一场单方面的审判。

人们不允许有异类的声音出现,只要提出不同的看法,就会被踢出群。于是剩下的人越来越同质化,没有不同声音的对话,也无需用脑。只要用自以为是的意志力,就会形成鲁迅所说的“合群的自大”,并且相信自己这个群体就代表了真理。

于是,情绪压倒事实,立场胜过是非,没人愿意相信对方,仅仅是在表达另一种观点。同温层让大家仿佛处于两个南辕北辙的世界,但实际上这两个世界都在我们身边。

2.所以,我们应该如何更理性的讨论和关心世界?

语言决定思维方式,而基于事实和逻辑的思考方式需要不断地训练,但如果日常表达都是标签似的,那么人的思维方式也会逐渐同化。

“想要通过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双方都需要拥有交往理性,才有可能互相理解,达成共识。”

而交往理性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一是理想的沟通情境,二是是交流的有效性。前者希望参与讨论的人士开放,尊重其他人,而参与讨论的机会是平等开放的,无论贫富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表达也可以,后者则对发言人的行为有四个要求。

①能明白对方说的话和用的词是什么意思。

②语言的内容和本身都是真实的。

③在道德范围上是合适的,合理的。

④态度诚恳,诚实。

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重要的或许并不是构建一个完美的道理或理论,而是让沟通和对话可以继续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无法接受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