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管道里的白夜人生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


图片发自App

前不久终于读完了东野圭吾先生的《白夜行》,感慨颇多。而那缜密的构思和波折的情节也让我百感交集。

这本书的名气一直不小,也是先生的经典代表作了。因着某一天朋友又向我推荐,便买了南海出版社的刘姿君译本来读。说实话,初读之时,我并没有一种特别想要把它读完的欲望。或许是小说本就没有散文文笔的优美,又或许是由于翻译使得文章失去了原本的美感。再加上作者采用了跨度20年左右的一个大时代背景,包括有日本水俣病事件、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危机、金融危机以及个人电脑兴起的年代。尤其是书中关于计算机知识的交代,使得一系列巧妙的铺垫常常会令我略感生涩。但又因为本是悬疑小说,不敢错过一丝一毫的细节处理,因此,这本书我便陆陆续续的读了许久。

很多人说读完书之后对人性之恶不寒而栗,亮司太心狠手辣,没有底线,而雪穗一直都在为了自己的欲望利用亮司。但我看完却只得在内心一声长叹,留下的只有深深的悲伤。也兴许是看完书之后紧接着便看了电视剧版改编的原因,我更愿意去从内心里感受他们的苦衷与无奈。

小说的叙事手法实在高明。每一章都看似没有一点关联,只是在简单的叙述着遭受变故分别是嫌疑人与受害者家庭里的两个孩子十几年来慢慢长大的故事。但这其中后续发生的每一桩案子,在表现一个冷漠无情的少年亮司和一个优雅美丽的少女雪穗的同时,却又恰恰用第三者视角暗示着这两个孩子的关联,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小说开篇首先用警察笹垣润三的视角来讲述让两个主人公纠缠一生的原始案件,即亮司亲手弑父一案,而在高潮之处更是借用警察的步步追查使得文中人物冲突更加明显,也让读者随着他来窥探主人公之间抽丝剥茧般的联系与犯下诸多事端的动机。可以说,开始我也一直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更多感触到的是主人公在一点点的走进深渊,不断沉沦进无尽的黑夜中。一直到几近小说结尾处,我也才恍然大悟,惊愕于这些罪恶的始末。

老警察说雪穗与亮司就像是互利共生的枪虾和枪虎鱼,这个比喻可以说是用得绝妙。然而关于雪穗在小说结局亮司死亡时“像人偶般面无表情”和“她一次也没有回头”的争议,我更倾向于认为她对他绝非仅仅利用,而是有着某种不可描述不止于爱情的感情的。

在他们犯下的种种罪恶中,受伤的不只是被害者。施害者得到了更为持久的内心矛盾不安的惩罚。在道德上,我们可以谴责雪穗好似只有关于金钱权力地位的欲望,还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还要陷害自己身边天真无辜的江利子和第二任丈夫康晴的女儿美佳子。但是细想她每一次害人的手段,又联系其噩梦似的童年,更让人唏嘘不已。可以说,正是由于社会本就存在着恶,这些恶施加到了女主人公的身上,让雪穗在童年时期就缺乏了对世界中的美好的认知。在雪穗的家庭环境里,只有天天醉酒的母亲,因此去图书馆读书是唯一让她觉得可以远离贫穷与黑暗的美好时光。可是母亲不仅不能尽力抚养她长大,还将她作为换取金钱的筹码,这怎能不让人绝望!因此她看到的只有黑暗,她不敢相信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所以为了摆脱这种黑暗,她使劲浑身解数。当遇到问题时,她便又陷入到恶的轮回里,她想不到比“让她们承受自己所承受过的痛苦”“嫁给豪门聚敛钱财再离婚”“使那些想要揭开自己过往伤疤的人都消失”的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在她的世界里,不能通过沟通理解与信任去完成对自我的保护,除了陷害,只有杀戮。

桐原亮司便成为了那个帮助她完成这些“自我保护”的存在。而因为那次在本来作为游戏场所的通风管道里的窥视,使得本就对有着胡乱男女关系的母亲失望的亮司对父亲的憧憬也消失殆尽了。孩子对成人社会的认知终于随着父亲高大形象的轰然倒塌而彻底残缺了。从此,他看见雪穗只会想起父亲对雪穗的罪恶,而自己弑父的愧疚之心与想要补偿雪穗的愧疚之心使得他早已丧失了自我。他只有不断的对雪穗“好”才能抵消掉深夜里童年悲剧在自己内心的躁动。

所以雪穗和桐原之间超乎了爱情,更是一种惺惺相惜,彼此陪伴的感情。同样都是童年不幸,原生家庭的种种环境让他们早已对社会有了畸形的认知,再也不能信任除彼此之外的任何人。这也是为什么身边那些善良的人并不能拯救他们,只能被吞噬的原因。

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在图书馆的相遇原本是为彼此生命点亮了一些光,却在那把剪刀刺进桐原父亲心脏的那刻起,就注定了两人这一生只能在白夜中行走。一个是不断犯罪只能在通风管道里爬行,一个则终日不能以真实面目示人。

最终,亮司消失在雪穗的世界里,为他的罪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雪穗再也不能有着“两人一起在太阳下行走”的一丝希冀,她的世界从此没有光亮,有的,只是无尽的黑暗。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风管道里的白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