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今读思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一、23:05睡,5:04起床

这个世界只关心你能用自己的所知成就什么,也只会对此施以回报。对于你的学习过程,它一概不理。(托马斯·弗里德曼)

生命中无法忍受的不是艰辛,而是平庸。(魏老师)

艰辛若无建设,无创造,则毫无价值;如能终抵建设、创造,则再大的艰辛也可忍受。

二、继续读《为学生赋能》(16-58)

时代已经变了,当今世界所需要的是积极进取的人,是能够制定决策的人,是设计师、创造者和梦想家。

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思想,使之从“遵从”(学生必须遵守我们的规则)、“参与”(让孩子对我们所学的内容、课程和活动感兴趣)变为“赋能”。

与“参与”密切相连的两个关键词是:高度关注、高度投入。

有了“高度关注”,学生们将专注于学习和他们所做的事。

而有了“高度投入”,便意味着他们会克服千难万险,学习新知,迎接挑战。

我们的职责不是让学生们为“某件事”做好准备,而是帮助他们为“任何事”做好准备。

关于课堂管理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你会看到,如果他们对学习内容很感兴趣的话,那么即使这一主题很有挑战性,他们也会十分专注。

教学要超越考试。让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止于考试。当学生们在制作、设计、创造和评估时,他们所学到的将远超过考试所覆盖的内容。

你能做得最有力量的事,就是为学生赋能。换言之,他们会变得富有激情,会成为终身学习者,会准备好应对整个事件。

当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时,会发生什么?

他们会成为问题解决者

他们会培养起炫酷的极客兴趣

他们会更具创造性

他们将错误看作学习的机会

他们会形成成长性思维

他们将学会实验

他们会学习项目管理。

他们培养出迭代思维

他们会成为探索者

他们会为全球创新经济做好准备

他们将学会跳出盒子思考

他们会成为拥有系统思维的人

他们会成为自我导向的人

我们需要聚焦在给孩子传授知识、技能,让他们追逐自己的激情、兴趣和未来。

真理一:每个孩子都应是自主掌控学习。教师能够为学生赋能,让学生主导自己的终身学习。

这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理由。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益处。

但只有当学生自主掌控学习时,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获得益处。当我们给予了学生选择权,允许他们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会看到他们也可以做出惊天大事。

在学生主导权中,科技扮演着有趣的角色。他们把电子设备装进口袋,那里面拥有世界上的全部信息。这个设备也可以让他们与任何人取得联系,让他们相互协作,让他们实现各种各样的创新目标。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接受这样一个观念:科技可以打开一个充满学习机会的世界,可以让学生把这些机会握在手中。

真理二: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另一个人的全部世界。为学生赋能能够改变我们的社交及人际关系。

真理三:故事常常会塑造我们,帮助我们学习。为学生赋能,让他们创造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故事。

一段故事的真正力量有两个来源:一是从故事中有所领悟, 二是把你的故事分享给受众及整个世界。被赋能的学习者知道,通过故事,他们能够去追求自己的激情和未来。

真理四:你唯一能为学生准备的,就是一个不可预知的世界。

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自己为“任何事”做好准备。如果把它看作一个故事,那么我们就是向导,学生是故事里的主角。

教师可以成为赋能学习者的向导,因为我们不必一直都做内容专家(特别是在内容不断变化时)。但我们可以和学生分享一项技能——懂得如何学习,这会帮助他们学习所有知识。

真理五:听说读写是一种学习,学习是放下自己已经学会的,重新学习。

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会读写的人,是那些不会学习、不会放下自己已学会、不会重新学习的人。

在为学生赋能的学习环境中,放下自己学会、重新学习是常态。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可以获取新信息,对其分析、应用,并用它来进行创造和评估。被赋能的学习者会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真理六: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为学生赋能可以将此种影响扩大。

为学生赋能,所产生的影响力将超越教室,在我们的学生已经离校多年后,这种学习方式将对他们产生持续且强大的影响力。

为了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几年前,我们实施了一项名为“ 20%时间”的项目。这一项目最早来源于谷歌公司,是指公司会给工程师20%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和谷歌公司一样,我也给了学生20%的课堂时间,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解、研究、制作和创造。

教育是一座连接个人和喜好的桥梁:它可以让人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可以让人一辈子都喜欢自己所做的事。

我们不能预测什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不能为学生选择内容。如果学生没有机会主导自己的学习,我们就不能强迫他们对学习保持高度的关注和投入。

“选择”是学生可以抛出属于自己的鱼竿,挂上自己选择的诱饵。学习亦是如此。学习并非是强加于学生身上的外部因素,而是与好奇和探究有着天然的联系。

其实,要想重新改造学校,我们不必推倒整个教育体系,从头再来,或是摒弃其中行之有效的部分。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改变教学重点,从“约束严谨”转为“活力四射”。

让学生拥有选择权,无论这种选择权是完全自由的,还是有限制的,都将促使学生进入深入学习。

其实这种转变并不困难: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不是帮助学生为“某件事”做好准备,而是帮助他们自己为“任何事”做好准备。让学生自己选择,看看他们能做到多好。

三、继续读池宇峰《人的全景》(

109-139)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巨型化工厂。在身体这个化工厂里,处处进行着简单或精妙的化学反应,比如消化食物、新陈代谢,这些都是化学反应的过程。更有意思的是,我们体验到的情绪也是化学反应过程的产物。

情绪是化学反应过程的产物,与情绪相关的化学物质主要有两种:神经递质和激素。

多巴胺通常会引发快乐、兴奋的积极情绪,血清素只能使人感到安逸、平稳。除了多巴胺和血清素之外,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盐等都是重要的神经递质。

肾上腺素、催产素都是激素,也叫荷尔蒙。肾上腺素是一种能让人调整至战斗状态的激素,使人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肌肉紧绷,在危急关头它能救我们的命。催产素被科学家称为爱的激素、拥抱激素,所有那些温情的、友爱的、亲密的人际关系的产生,都有催产素的参与,同时它还是对抗压力的天然解药。除此之外,人们熟悉的胰岛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也都是激素。

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与情绪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如何更好地区别它们?其实很简单,它们分别来自身体这座巨型化工厂中两条极其重要的化学生产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什么是神经系统?我们由内到外所有的决策和指令都来自神经系统。我们的大脑就是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除此之外,它还包括脊神经等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最小单元是神经元,它几乎遍布全身,我们最熟悉的神经元密集区域就是大脑和皮肤。神经递质是头脑中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介质,它就像神经元之间的信使,把一个个“ 消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它是神经系统生产出来的化学产物。神经系统就像人体的总指挥官,掌管着人体大大小小的各项工作,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很快,传达指令和信息的速度也快,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我们可以叫它“快系统”。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内分泌腺,像脑垂体、甲状腺、松果体和肾上腺等都是内分泌腺。内分泌系统相对比较“低调”,它对我们的影响不像神经系统那么“强势”。人体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功能、活动以及新陈代谢,都离不开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整个调节过程非常复杂。人们常说的“内分泌紊乱”,就是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出现了问题。激素由腺体分泌,通过血液传播,是人体中传递信息的介质。内分泌系统接收神经系统的指令,并加以执行,它的反应往往来得慢,去得也慢,故而我们可以叫它“慢系统”。

这就是情绪的两条生产线:神经系统的最小单位神经元生产出神经递质,不同的神经递质引发不同的情绪,神经突触是它的传送带,这个系统反应迅速,就像是军队里的指挥官。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单位腺体生产出激素,各种激素分别跟进神经系统下达的各项指令,它的传送带是血液,这个系统像是士兵,听从神经系统的指挥。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是在这两条生产线生产出来的,而不同情绪带来的不同体验,则源于它们拥有不同的化学配方。

人类有八种基本情绪:

一组中性情绪:惊讶・惊愕

两组积极情绪:兴趣・兴奋、欣喜・愉快

无阻富兴情绪:愤怒・狂怒、害怕・恐怖、羞愧・ 耻辱、轻蔑・厌恶、悲伤・极度痛苦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都是人在应对压力和危机时分泌的激素,是人心理失衡时主要的压力激素,被称为“压力三兄弟”。它们会在危险情境中救我们的命,但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三种激素中的任意一种长期过量分泌,都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尤其是现在生活中的慢性压力会导致人体中皮质醇含量居高不下,这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还会破坏大脑的神经活性。皮质醇会阻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生成,进而导致大脑无法生成足量的新脑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不足可能导致多种与大脑相关的疾病,比如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

同时,慢性压力还会降低人体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水平。现代人抑郁症、焦虑症高发,与长期经历慢性压力有很大关系。所以,当压力激素分泌过多时,人们需要采取措施应对,解除压力源,只有这样才能使身体恢复平衡。但当人们碰到无法即刻解决的问题,或产生了某个无法及时满足的欲望时,就会将它们先扔进“压力欲望库”,使当下体内的压力激素减少,从而使身体暂时恢复平衡。这是人对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催产素既是一种激素,又是一种神经递质,是一种与正面情绪密切相关的激素,它几乎是针对压力激素的一种天然解药。当我们体验到爱与被爱的时候,身体往往会分泌这种激素。因此科学家也将它称为爱的激素、拥抱激素、社交激素或信任激素。当我们与爱人、孩子、父母、朋友愉悦相处时,身体就会分泌催产素,尤其是当我们与他们有肌肤接触时。有人说,孩子需要父母经常抚摸的,这话说的没有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肌肤接触,会使双方体内催产素水平升高,从而使双方感受到温暖和爱,就像孩子受伤时会要父母抱,成年人遇到难过的事情时会依偎在伴侣身边,朋友需要安慰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拥抱他,给他鼓励。催产素的分泌可以大大缓解压力体验和焦虑情绪。

内啡肽,也叫“脑内啡肽”,能产生与吗啡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是一种天然的镇痛剂。内啡肽分泌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睡眠,缓解疲劳和疼痛,同时让人体验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从而缓解抑郁。

除此之外,如果你对某事缺乏兴致,迟迟不愿意做,那必然是因为这件事情没能让你分泌足够的多巴胺。 “拖延症”所对应的生理特征就是多巴胺水平相对较低。如果你觉得自己最近总是爱发脾气或者爱哭,情绪不稳定,那么你体内的5-羟色胺水平必然不高。人体化工厂生产的化学产物还有很多,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会更加清楚地了解这些化学物质是如何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思考、决策方式的。

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周围环境、生理状况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影响。这一理论可以解释现实中的很多场景,比如约会的情侣会选择在环境浪漫、温馨的餐厅吃饭,彼此会把餐厅环境带来的舒适、放松等生理感受解释为是由对方带来的,这就会增进对彼此的好感。再如,很多律师事务所会选择在严肃而高级的写字楼办公,客户从踏入办公区开始就会被环境营造出的专业感影响,故而会认为在这种高级写字楼里办公的律师很专业,值得信任。

人的各种复杂行为其实都是借助微观的物理化学过程实现的。我们既可以说生命很复杂,又可以说生命很简单。

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波长为380-780纳米的光,耳朵只能听到频率为16-20000赫兹的声音。

兴趣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从我们本身擅长的能力中衍生出来的。个体具备的禀赋能力、性格特征是发展兴趣的前提。人们只会对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产生兴趣,而不会将一件自己永远做不好的事情定义为兴趣。

人将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事当作兴趣,也是为了在社会比较中获得优势,因为能把更有价值的事做好会使自己在他人眼中更重要,更优秀,从而更有利于个人的生存。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兴趣的追求又何尝不是一种对利益的追求。

总结来说,人们定义的兴趣必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本身的禀赋和能力使人们能做得好这件事;二是这件事在人们的价值清单中得分较高。只有我们做得好,且觉得有价值的事儿,我们才会在潜意识中将其认定为兴趣。

四、开读《情节!情节!通过人物、悬念与冲突赋予故事生命力》(1-36)

你可能感兴趣的:(昨今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