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种阅读方法,你的成长将加速

“读书时不求记住书中全部知识,只要其中一两个观点促使自己发生改变,其意义就比读很多书却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要大得多”

这句话是读完周岭的《认知觉醒》后,对我触动最大的观点。

曾经我也是一个只注重阅读数量,忽略阅读质量的人,比如年终总结的时候看到长长的已完成阅读书单,就觉得心满意足。

至于都读了些什么,能回想起来的寥寥无几,却安慰自己:读过的书一定会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痕迹,刻在自己的灵魂里,只是现在还不能用上而已。

但其实,这是陷入了一个阅读陷阱

因为大部分人的阅读都是因为在生活中有焦虑,遇到问题解决不来,有焦虑,或期待变得更好。

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也就是作者说的假阅读),读了大量的书之后发现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就会引起第二重焦虑,从而继续读更多的书,然后继续焦虑,继续读书,如此循环往复。

最初以为阅读能变好,但最后什么都没解决,还加重了焦虑。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陷阱,正确阅读呢?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有复利效应,包括阅读这件事。

但前提是我们要把阅读过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可以随时抓取,这样才能持续累积最终才能产生复利。

所以最好的阅读是抓住书中最能触动我们的点,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把它变成我们的认知体系里面的一部分,最后持续实践。

触动到我们的,印象一般都很深,这是我们第一次输入信息;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这是输入倒逼输出,也是二次输出,第二次加深印象。

实践,是第三次加深,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也是我们学习阅读的目的,最后改变生活,如此,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有效阅读。

现在正确阅读方法找到了,那我们如何选择阅读的内容呢?

书中也给出了答案。

个体能力成长理论里面有三个概念:舒适区、拉伸区和困难区,由内向外分布。

舒适区让我们感到安心舒服,但如果一直呆在舒适区,我们不会有太大的成长。

拉伸区(也被称为舒适区边缘)介于舒适区和拉伸区之间,这个区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关键区域,在这个区域里面,我们容易有成就感和挑战感,也是我们进步最快的区域。

困难区,在这个区域里面,我们容易畏惧和逃避。很多人对学习厌倦,都是因为长期待在这个区域。

所以,在选择阅读书籍的时候,对我们成长帮助最大的就是对我们来说处于舒适区边缘的书。

如果一本书拿来,对你来说太晦涩难懂,看到第一眼就想放弃的,那就放弃好了,可以暂时换一本,等到我们的成长程度跟它匹配上了再来读。

人天性就是趋易避难的,尽量少用意志去对抗天性,如果硬要去对抗,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而这种时常需要凭借意志力支撑的阅读热情,一般也持续不了多久。

上面说了这么多,不要认为这只是一本教你如何读书的书。其实,它是一本旨在刷新你基础认知并给出一定方法论的书。

比如书中会谈到人缺乏耐心的根源以及如何培养我们的耐心,在讲什么是元认知的时候作者周岭提出了自创的“元时间”概念,也给出他如何实现无痛早起的方法。

我目前也开始践行书中谈到的一些小技巧,比如使用番茄工作法提高工作效率。

这个方法我在上学的时候已经听过,但是当时也是跟作者有过一样的想法,觉得这个方法时间规定得太死,不合适自己而没有去实践。

但是作者用科学的知识解释后,我就突然明白了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的精力是没有办法一直保持高效,但持续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下滑,比如注意力涣散,思维变慢。

这个时候的学习效率是很低下的,虽然我们可以用强大的意志力去支撑,但这违背天性,很痛苦。

一旦放松后反而更容易放任于一些享乐型的娱乐活动,因为在没有精力的情况下,我们克服困难和抵抗诱惑的能力就会下降。

所以,保持精力旺盛、高效学习工作的秘诀就是不要过度消耗,而是在出现精力下降苗头的时候就要学会主动休息,主动回血,让我们的精力重新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再重新投入。

比如,学习工作明显感觉到累了(这个时间可以是20分钟或者30分钟,可依据每个人的专注力消耗情况而定)就不要再强迫自己一定要坚持做完事情。

可以暂时放下手下的事情休息几分钟调整一下,伸伸懒腰,喝个水或者看看远方。

但是作者不建议这个休息的时间拿来玩手机,因为手机信息很多,又是另一个分散我们注意力的来源。

其实,关于脑科学领域的知识,书中还有很多简单有趣的表达,就不一一“剧透”啦,留给大家自己去慢慢感悟。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真正的成长不一定是苦哈哈地给自己打“鸡血”,一味逼自己去做违背天性的事情,而是在舒适区内一点点地往外走,不断扩大舒适区和拉伸区的范围,和时间一起慢慢蜕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这种阅读方法,你的成长将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