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客体如何影响着一个人

南希《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之第七章认同的评估


图片.png

常规性的描述性诊断的主要局限之一在于,同样的客观行为也许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含义,这取决于个体的行为在意识或潜意识层面来源于他/她生活中的哪一个人物。

本章内容 包括了认同评估的工具、维度、认同形成的过程、认同的两种典型形式、认同对于临床的指导,以及不同文化下认同的评估。

南希在其《精神分析诊断》中将认同列入了防御机制,而本章中使用的认同,是否意味着南希是在介绍个体具体某一防御机制的评估呢?我想从撰书的角度而言,南希不会讲防御机制作两次介绍,通观整个文章,这部分更像是对来访者内在客体已经形成过程的评估。所以本章的题目,或许是翻译的问题,改成内化的评估或许更加贴切。

评估的工具

在临床心理治疗中,若要识别一个人主要的认同,最快捷的方法是把握移情的整体基调。

正如其他的内容的评估,咨询师自身的移情反应始终是最直接的侦测工具。通过咨询师的感受,判断整体上来访者给他人的感受,同时也可以感觉来访者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这些推断出来访者内化客体的大体情况,是严苛的、温和的、坦诚的……

评估的维度

  • 整体的感觉:这部分是评估工具中介绍道德
  • 内在客体的整合程度:这部分主要是透过来访者内在客体整合程度,判断来访者人格发育水平的阶段,习惯于客体全或无的评价的个体,很可能是出于边缘状态的。

南希在书中的127页作了一些提醒,即使那些心理相当成熟的人,有时也会不假思索地将特定的客体看成十全十美或一无是处。尤其是癔症性患者和抑郁症患者。

内化的形成过程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对应的是“认同、合并、内射以及主体间关系的影响”这节的内容。

  • 由不假思索的模仿(合并)逐渐发展成对他人某些人格特征的主动效仿
  • 本质上是非言语的及自发的
  • 内射成分较少,更多是深思熟虑的认同
  • 主体间的观点认为,母婴之间的认同过程伴随着双方共同的改变,往复循环。从许多为人母的体验来看,孩子确实给了她们极大的改变。
  • 反向认同是内化的另一种形式

两种不同形式的认同

弗洛伊德提及两种认同的过程,一种是早期的、较少冲突性的、对爱的客体的情感依附,一种是发生在稍晚的过程,最终被称为“与攻击者认同”。前者多半产生于良好处境,后者则发生在不愉快的或创伤性情境中,并成为对恐惧及无能感的一种防御。这更多是自发形成的,而较少主动地效仿。

从上述内容来看,可以发现两种不同形式的内化过程:

  • 情感依附型:主动的、具有安全感、伴随爱的
  • 攻击者认同:无意识(自发的)、恐惧的、防御性的

而后一种形成过程,更倾向于潜意识,引起更多问题,因此也是心理咨询工作中更为关注或更容易接触到的。

认同对于临床的指导

  • 提示治疗师应该如何开始于患者建立关系
  • 利用移情保持稳定性,让来访者有机会在内容重新发展与旧客体(投射到咨询师身上)相处的能力
  • 理解来访者认同的真正含义,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
  • 可以帮助来访者对他人及自身存在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的识别是个体心理成熟及和谐

不同文化的认同

南希提醒治疗师,要始终保持对多元文化的敏感性,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对同一行为背后的理解和含义会有相当不同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是没有办法避免误会或不理解来访者的,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是邀请来访者告诉自己,他/她对自身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和普遍信念。

礼物的处理

这节南希特别强调了对礼物该如何处理,从规范精神分析的来看**要求治疗师温文尔雅的、富于技巧地拒绝患者所送的礼物,但要让患者明白,在心理治疗中,希望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而非行为。“或许对于南希的文化而言,拒绝礼物对大部分来访者而言,并不止于导致损害治疗进程的事情,但南希特别强调,不同文化对礼物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拒绝礼物可能会引发来访者严重的退缩,而这与心理治疗的有效相违背。

由于反对礼物的首要基本原理是:确保患者可以尽快的通过语言表达,而不是将他们的所思所想付诸行动,因此,在接受礼物可以促使患者自我暴露,而拒绝礼物极可能诱发患者伤害性退缩的情况下,拒绝礼物的”规则“就会使方法与结果南辕北辙。

最后,南希特别强调,谈话治疗的使用范围不只是富裕、有社会地位、主流文化的个体,贫穷、卑微、远离主流文化的人同样适合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那些声称分析取向只适合某些人的只是展露了他们自身傲慢的偏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在客体如何影响着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