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瑶老师:英语阅读提升的本质,在于培养精准的结构化语感

分享一则近日的教学实战

学生年级:初二

提升板块:阅读

阅读素材:《动物庄园》

蓝思值:1370L

蓝思值在1050L左右,因此可见,《动物庄园》的难度稍微大于高考。

而这,正是一位深圳初二的学生在学的内容。

好,言归正传。拿一段今天跟学生讲解的内容为例——

The two horses had just lain down when a brood of duckings, which has lost their mother, filed in the barn, cheeping feebly and wandering from side to side to find some place where they would not be trodden on.

学生独立翻译为:当两匹马躺下来,一群鸭子进了谷仓。这群鸭子失去了妈妈,无力地叫着,从一边踱步到另一边寻找一个不会被踩到的地方。

初二年级能翻译到这个地步,如果是自行阅读的话,已经非常优秀了。但是如果是上课,远远不够。从翻译的结果来看,我发现了学生本身细微的语法理解上的不妥之处。

于是我问,那这句话的主干是什么?

学生答:一群鸭子失去了妈妈,无力·······

我打断了她,说:“不对。”

这话音刚起,就听出来纰漏。于是我强调说:“我问的是句子主干,而非意思。主干是基于句子结构,是删除完附属信息的最后残余。小时候语文课上学过缩句吧?”

“嗯嗯”,学生连忙点头。

我们在中文中缩句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找到句子结构的主干。

比如在这句话中,主干是什么?

走在我前面的又肥又壮的那个穿着白大褂的女人是我隔壁王叔叔家的女儿。

缩句完了之后是什么?(也就是问主干是什么?)

100个学生当中,95个都会告诉我,“那个女人很胖”亦或者“那个胖女人是王叔叔家的女儿”等等。这些都还是最“精”的那个主干。

按照去“的”的办法,缩完之后剩下的就是

女人是女儿。

你可能会惊呼,这是啥子玩意,意思都没讲明白!

没错,要你找主干,不是要你去告诉我它讲的是什么,不是转述。

而我们只有把一个句子划分到最精简的意群主体,才能知道这个意群当中其它意群与它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才能一步步像剥洋葱一样把意思逻辑搞明白。并且基于此,阅读输入才精准,语感建立才精准。因为阅读提升的本质,就是培养精准的结构化语感。

如果看到句子没有结构逻辑概念,那么靠量变带动质变的做法,就显得没有一个准确性,在当下的追求精准的学习效率的大环境中,显得非常耗时间。一旦没有进步,还会形成精神内耗

在上面这句中文当中,划分出了“女人是女儿”这样的主干之后,余下的都是“附加成分”,不断找准它与主干的关系,然后一步步粘黏上去。比如,“走在我前面的”是位置的说明;“又肥又壮的”,是形容名词的定语,修饰名词,我们可直接翻译成fat and strong这样的形容词;“穿着白大褂”的翻译,无非就是看我们用英语表达“穿xx”的时候,用的什么介词?不难想象。其它成分,也是这么个意思。那么以意群为单位把成分拆解完了之后,我们就能轻松组合成符合语法的英语句子了。这,也是英语之所以会存在长难句的原因。

所以英语精读,是先拆分,再理解,最后刻意输出。

牢记一点:只有精准输入才能保证输出的便捷

精准的对立面是不精准,有哪些方式呢?比如:看英语电影,我们看中文字幕的时候实际上看起来好像是看懂了场景。但是这句话是不是只有用在这个场景,还是有什么其它的窍门与原因,我们自己往往是不能肯定的。而看电影又是其它自然语言习得的缩影。既然是自然习得,那说明有作用。那我们好好掰一掰,怎么样能看电影看到能够非常精准的知道这句话(尤其是长难句)如何使用呢?同一句话在大量不同场景中出现。可是电影不教材,能达到这个状况得碰运气。

我们继续回到《动物庄园》里面那句话。中间跟学生具体教学过程我在这就不多说了。总之,这句话的句子主干其实是:“The two horses had just lain down.”她一听,起初觉得奇怪。我说,不用觉得奇怪。因为我们要把主旨大意主干完完全全区分开来。如果因为这一句话的大篇幅都在讲“duckings”,我们就以为这是主干的话,那么假设我们已经知道中文意思,去进行中译英或者英语口语与写作的时候,就会拧不出一个句子主次

这句话其实就是两个大部分:马和鸭子。

小鸭的戏份明显多很多。不是一句话能解释得通的,那么很有可能就得通过一系列的从句、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等等来补足。

对比之下,“马”的戏份干净清爽,就只有一个had just lain down的动作。如果这个句子以此为主干,后面去接when的从句、which的从句,还有非谓语动词wandering和cheeping等等,是不是就自然而然让英语句子的形态非常自然和地道呢?

英语是什么?

学阅读到底在学什么

其实就是在深入理解为什么英文是树状结构

因为树无论多大,大树干都只有一个。而枝叶无数。我们必须要定“主干”,才好继续发展枝叶。那么,我们看待英语句子,如果是从左往右依次去阅读的话,那就相当于站在树叶上看树;而如果我们是先看主干,再看枝叶的话,我们就能一下看出树的面貌,建立全局观。那么一个又一个树的形象(类比于一个又一个英语句子)就会深深埋在脑海里,而不是过眼云烟。这就是真正的精读。

精读,是为了培养结构化的语感,便于输出;

而泛读,只能看到零散的破碎的单词。

学习有困惑,加我微信帮你忙~mp.weixin.qq.com/s/HNzQiZNgOLTeGGpszzeIlA

那么,为什么阅读需要做到这个地步呢?

课上,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

“你知道心理学上的孕妇效应吗?”

学生摇了摇头。

孕妇效应讲的就是一位女士怀孕之后,发现路上怎么孕妇这么多。

请问,是因为她怀孕之后大家纷纷效仿她去怀孕的吗?显然不是。

只不过是因为自己怀孕了,所以会更加容易注意到路上原本本来就存在的孕妇们。

这个实验和相关的道理,也会出现在我们学习知识上。比如一个健身教练,在专业学习人体构造、肌肉线条与组成之前,看到人只是会分为“驼背”、“胖子”、“身材凹凸有致”等等。但是成为了专业的健身教练之后,可能看到人的第一反应就会变成“背阔肌太弱”“体脂率过高”、“臀大肌饱满”等等。看到人就自动把人切分成一个个鸡肉块了。你看,这就是习得与刻意训练后的“第一反应”

所以我们在上阅读课的时候,绝对不是单纯去体验故事。而是训练透视句子结构的能力。有了这种“条件反射”,我们未来无论看什么阅读,划分句子结构这个事是自动的,是不自觉的。你看,这难道不是“躺赢”的学习法。什么是“法”?

从脑子上开始改造才是“法”。单纯去间讲要一天背30个单词,早上背10个、中午背10个、晚上再背10个,这种叫做没有科学道理的折磨,跟“方法”不能相提并论。

因此,基于有了这样的“脑子”,未来阅读,都是在不自觉积累句子结构,都是在不断强化输入的精准性。这种语感,这种对句子结构把握的多样性灵活性,是哪一门课能教得出来的呢?

教育,育“脑”才是根本。

最后,回归到主题——英语阅读提升的本质,在于培养精准的结构化语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肖瑶老师:英语阅读提升的本质,在于培养精准的结构化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