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传》读后感

林徽因是个有天赋的才女,美女,张幼仪不同,张幼仪是一个被逼出来的灵魂破茧成蝶的女人,是一只涅盤重生的凤凰。

张幼仪的前半生婚姻生活是苦命的,虽然她在二哥的阻止下保留了她的大脚,但她的灵魂她的思想早已被封建礼教渗透。她在她二哥的主荐下,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那个只见过一面,毫无交流的人徐志摩。无可否认,徐志摩是有才,浪漫多情,至今被大家歌颂。可是大家也都通过《小脚与西服》的故事都清楚徐志摩 对张幼仪实在是太残忍了,在这方面,叫他渣男是名实相符的。想想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且刚生下次子的张幼仪,在接到徐志摩的一纸休书时,孤立无援的她该有多绝望多痛苦呀!这是中国第一宗西式离婚通告。徐志摩提出离婚的原因是他急着去追已经回国的林徽因。想想就令人心寒也心痛。张幼仪用心侍奉公婆,为徐家连生二子繁衍后代,又远渡重洋,照顾丈夫的起居,即使放在现代,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好妻子好儿媳。她错在哪儿呢?她的错就是将爱错付了人,她是爱徐志摩的,然而徐志摩从未爱过她,甚至可以说是从未正眼瞧过她。徐志摩宁愿叫站在远处的佣人帮他抓痒,也不愿近在身边的妻子张幼仪碰他一下,这种屈辱一般女人谁能忍下?然而张幼仪就经历了并且忍下了。

我看完以后很佩服张幼仪,她在无可依靠时最后选择坚强,并且坚强得可怕。从她同意离婚的那一刻起,她就下定了决心要蜕变。在异国他乡远离亲人的那些艰难时刻,她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只能暂时选择接受徐家二老的资助,她努力上进,重拾了以前学的英文,又开始学习德文,并且做了德语老师。在这期间,她慢慢发现她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5年之后,她回到了中国,在上海滩这个鱼龙混杂的城市开启了自己的事业之旅!也许其中离不开她娘家哥哥的帮助,但更多的是她自己的努力。她做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也做了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她后来甚至也赢得了徐志摩的尊重,与他书信往来交流不断。后半里,她活出了自我,活出了真我丰采。她永远都是那么淡然自若,即便已经离婚了,她还是记住了徐家二老的好,义无反顾的担起了赡养二老的责任,更甚的是在徐志摩去世之后,还担起了资助徐的继配陆小曼的责任。这是一个多么大气的女人,她的格局远远超出了一般人。

之所以写下这篇读后感,主要是有太多的感触。张幼仪前半生的婚姻生活有很多人每天在上演,懦弱,不愿意改变,没有自己的人生,眼里心里,除了丈夫就是婆家。当有一天,丈夫发现这个黄脸婆已经跟自己不在一个频道时,他会做出很多人都会做的决定。而到了关键时刻,又有多少人能够是张幼仪?我也是其中一员,失婚时我也歇斯底里的质问过:“你为什么要这样待我?你可知道我为你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这样的场景太熟悉也太可怕。其实失婚的女人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选择做张幼仪,毅然转身,改变自我,一无所有时也就一无所惧,重新开始,余生还有无数的可能。今日你令我痛苦不已,他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张幼仪在婚姻存续期间没有得到过徐志摩应有的尊重,离婚归国之后与徐的情感交流反而升温升华。也许他们之间的缘份就是注定成不了爱情。而最后到了53岁的年纪,张幼仪遇到了自己的真爱苏季之。她就再婚之事问娘家哥的意见,问已成年的大儿子的意见“母拟出嫁,儿意云何?"。大儿子情文并荗回复:“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今幸粗有树立,且能自瞻。诸孙长成,全出母训……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这段回复令张幼仪感动得泪流满面,也令世人动情。母职已尽,儿闻母再嫁,能拥有自己晚年的幸福也欣喜之至。遇上真爱,只要是你就好。有人当你如草,终有人当你是宝。张小娴说“一个女人,最重要还是活得好。只要活得好,从前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伤害,所受过的白眼,一切恩爱情仇,后来的一天,都付笑谈中。曾径的伤痛,曾经掉过的眼泪,不过是生命中无可避免的历练。"

其实爱情与婚姻并不是女人的全部,人生在世总得有点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梦想。相较于鲁迅的原配朱安平淡的一生,张幼仪这样的女子才更令人钦佩。正如张幼仪自己所说,去德国之前,她什么都怕,去德国之后,她一无所惧。也正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在离婚后狠逼自己一把,终究也能强大,也能开出一朵艳丽的女人花。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大内心的过程,女人就该活成这个样子,永远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这本书非常适合在低谷期的女子看,看完之后对于人生的路会有更多的勇气走下去。张幼仪说:“人生之路,其实没有那么困难,就是学会认命吧,接受最坏的,看接下来还能再有多坏,然后管他是风是雨,往前走就是了。"而对她的前夫徐志摩,张幼仪说:“你可以爱了又爱,最终葬在风花雪月里,我却可以淡淡的自立不败!”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幼仪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