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祭祖

冬至日,我们这里叫“过大冬”。

从小我就记得关于冬至的农谚有

“大冬大似年”。

“晴冬烂年”

“过了冬长一葱”。

图片发自App


小时候不理解,大冬怎么能和过年比呢?又没新衣服,又没有咸肉咸鱼吃。没道理呀?后来知道,冬至是古人最早测定的一个节气,农耕民族的古人称之为“亚岁”。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转化,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福气。

大冬晴天怎么过年就下雨了呢?没道理呀?后来知道,这是先民们长期观察节气变化总结出来的气象经验。尽管不是百分百准确,但也是七不离八。

怎么过了冬就长一葱呢?过大冬和葱有什么关系呢?没道理呀?后来知道,冬至过后白天和黑夜此长彼消,白天慢慢变长了,而这个变化很缓慢,形象地用一根葱的长度来比喻这个变化。

图片发自App


过了冬至,就是数九寒天了。所谓“一九二九不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就是从冬至这天算起的。

这天至所以受到重视,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天每家每户都要祭拜祖宗,土话叫“烧祖宗”。

其实有心人都能发现,在冬至前,三三两两在阳光下一边晒太阳一边结锡箔的老太太们。她们手里结出来的是一种叫元宝的冥品,金色的叫金元宝,银色的叫银元宝。现在这种祭祀用品,日杂商店里都有成品,有的商店都用架子搭在店门口,上面放满了各式冥用制品。但是很多老人还是喜欢自己动手结,不是因为价格,而是这个过程就是她们对先辈祖宗的缅怀。

图片发自App


“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说的是几个祭祀日的时间。冬至因为天气寒冷,所以祭祀祖宗也不要太早。一般都放在中午时间,这天乡镇的一些规模较小的私企都会放假,所以一般家庭都有充裕的时间准备。

这天去赶集的人会很多,大多数是购买一些鱼肉,果蔬。豆腐百页是少不了的,有祖宗吃素斋的,还要买一点凉粉。我们这里冬至没有吃饺子和汤圆的风俗,但现在外来人口多了,偶尔也能看到包饺子的吃汤圆的。

中午儿孙们都回家了,将八仙桌抬到堂屋的中间,摆上祭拜的饭菜,饭要盛得满满的抹得圆圆的,插上竹筷,点上香烛。将结好的元宝装在红纸袋里,写上祖宗名讳,一般祭祀三代,排好座次。也有人家会加装一些毛昌纸和印刷的冥币,但我们家只烧元宝,我奶奶曾听一老道人说过,阴间只用金银元宝。奶奶坚信不疑,所以我们家都烧这种由锡箔纸结成的元宝。

图片发自App


一切准备就绪,虔诚地跪拜和作揖。以前都是由男丁祭拜,特别是有孙子或重孙的人家,都会让孙辈点火焚烧冥品。说是让祖宗认识认识他们的孙辈,好保佑他们健康成长。现在孩子生得少,有的男人外出打工,女人也一样主持祭祀了。相信祖宗们也能理解。

冥币燃烧时发出幽兰的光,灰白的灰烬伴着袅袅青烟在空中旋转,老人说这是祖宗回家取钱了,其实这就是空气冷热对流引起的旋转。

我曾经问过一个城里人,你们冬至家里也烧祖宗吗?他们说大多数人家都烧,奉祀的食品菜肴和乡下差不多,只不过是将冥币放在一个大铁盆里焚烧,确保安全。他们说这和迷信没什么关系,祭祖也是民族孝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祭祖这种仪式来弥补一种心灵上缺憾,是对自己逝去的亲人的一种追思和怀念。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至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