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武汉珞珈分舵21天便签成课】个人成长《认知与改变》,夏小雪

片段来源:《认知与改变——CBT对情绪和行为的积极影响》P106-107

拆书主题:开始反思自己的想法,系统的找寻改变目标(一)

学习目标:学会用想法记录表记录负性思维,体会负性思维背后的““功能失调性假设”和“核心信念”。

    上一篇,我们通过回想自己最想改变的内容,找出典型事例并区分出其中的感觉、想法和行为的方法,分析出了自身的问题,对认知行为疗法关键要领1的“明确自身问题”有了初步体会。

    三步法帮助我们从事件切入,找到要改变的具体目标。它仅凭经验便可以帮我们找到立即行动的方向,简单易行;但也有人习惯于通过掌握系统的知识,找寻改变的目标,如下两个片段便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着手,教我们系统的找寻自身要改变的目标。

片段一:三种思维类型(纵向划分)

P106
P107

【I】

    我们很容易理解负性思维的概念,它不过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消极想法的另一种说法而已(what)。然而我们尝试着“开始了解自己的想法”(上一篇中的三步法,区分感觉、想法和行为),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即使这么做是为了找寻目标。

    是的,这种想法在上图的杯子图解获得了解释:从认知的深度来看,负性思维居于表层,能够不断在意识中出现。所以有的人觉得“不就是了解自己的消极想法嘛!显而易见的事情何必整个“三步法”,大费周章?”

    然而问题是负性思维的出现和消失是完全“无意识”的,通俗点儿:你知道消极想法它是什么样的,可它啥时候出现啥时候消失,你压根不知道,又何来管控负性思维呢!这就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都知道自己出现过的消极想法,可下一次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坏”情绪和行为(why)。

    (how)1.我们可以借助想法记录(如下表):每天进行负性思维的记录,或者下决心在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之中密切注意自己的想法。


想法记录表

    2.记录下特别强烈的想法,这种想法通常给人痛苦的感觉,而且经常反复出现。强烈想法可能是:

      ◆“我这辈子完了......”

      ◆“我永远成功不了.......”

      ◆“没人喜欢我,我永远都不会受欢迎.......”

    3.定期梳理,找出出现次数最多、频率最高的想法和词汇,领会自己的想法。

    (where ) 如上“我永远...”  、“我总是...”的想法和片段中提到的“功能失调性假设”和“核心信念”这两种思维类型有关。想法记录适用于坚定的想要改变而苦于没有方法的人群(适用情形)。

    基于CBT的核心理念在于关注当下,我们不去过多的探究“功能失调性假设”和“核心信念”的概念(不适用情形),但我们知道“功能失调性假设”和“核心信念”这2种思维类型一定存在,而且往往和无意识相关。如杯子图解所绘,越向下的思维类型越隐藏(甚至难以察觉和意识到),越稳固,越靠近个性(人格)的核心,它们形成了情绪和经验的沉淀,是各种消极思维的促发来源。

【A1】

    还是拿一月上旬孩子玩水的例子:

    “一月上旬的某个周二,下着雨,我带孩子从图书馆借书回来,我们在下了公交车走回家的途中,孩子一边走一边踩水。我想起了他当天的寒假作业还没有按时间表开始,加上6号下午他在学校玩水打湿了鞋,导致拉肚子了一个星期,我就忍不住不停的催促他快点走。结果越是催促,他越是玩的起劲,走的更慢了。最终我没忍住吼了他,孩子象征性的加快了点步伐...我在管教无果的情况下,除了无奈,情绪也持续低落。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使我陷入了负面情绪,甚至一度觉得没能力管好孩子了。”

第一步:想法记录

事件1想法记录表

第二步:“我没有能力管好孩子了”,是强烈、经常出现,引发痛苦的一个思维。

第三步:为什么很小的事情,我会出现“我没有能力...”这样的想法?——个人归因方式倾向于内部稳定归因,容易把事件和自身关联;过去时间多花在工作上,亲子关系还不够好而且孩子爱玩是天性,和个人能力没有关系。不能把所有意料之外都和个人能力挂钩。

【A2】请小伙伴们回忆昨天工作、生活、与人相处等方面是否发生过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情?按想法记录的格式列出来,找出其中最强烈的想法,并领会自己的想法。

通过如上方法,能够比三步法更深刻的认识自己,更容易找到根植于负性思维背后的,自己需要改变的目标。

下一篇,将从思维横向划分的角度,学习十大“思维误区”(P149-150)

你可能感兴趣的:(NO5【武汉珞珈分舵21天便签成课】个人成长《认知与改变》,夏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