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价值观的沦陷

        小孩子有没有那么容易被周遭的环境和小时候的教育所左右导致今后的行为的不正确性。当然有可能,小孩子毕竟只是一张白纸,他们接受到的东西可能就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白纸上的第一滴墨水。这种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无法否认。我完全同意父母的教育和周遭环境对小孩子的性格和心里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只是一定程度上的事情。对于小孩子认知的被动升级我却持有一定的质疑。

      在小孩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很容易陷入所谓的“公主病化”的场景认知中,从而被所谓的理论所左右。我们说“公主病化”的理论即是:1,被动化,2,受害者心态。我们先说说第二种,受害者心态,对于小孩子的教育不足太过敏感,小孩子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让专家用“合理化”的解释去使其“人格缺陷”或是“性格缺陷”成为一个合理化,值得被同情的东西,即小孩子明明明白自己的错误,但是却在所谓的“专家”似的大人的“合理化”解释中将自己错误导致的问题归咎于外界的环境因素,这反而会使小孩子被动化的开心落入所谓的“受害者”角色中,是自己反而缺失应该有的愧疚感。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受害者心态的典型例子。

      人自身的价值观形成和心理状态不应该全部归咎于外界因素,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抉择判断,从而体现在对人事物的价值观念和判定。价值观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主观性和选择性。主观性是,任何的价值观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都是基于自己主观性的判断的。而选择性是,价值观产生必然经历了多元化的思维冲突,人在自己思考判断中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并且认可他,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所以价值观本身的形成应该有一个“多元性”的必经之路的过程。如果因为单一的因素也就是说思维的非多元化造成价值观的形成,比如,我们认为小孩的价值观大部分是父母输入的,那么,该单一的且基于另一个人的价值判断会大幅度的影响这个小孩子之后对事件的判断。主观性和选择性的前提是这个个体本身拥有选择项。所以人应该找到真正符合自己价值观形成的思考,然后用之以指导行为。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现在很多的小孩子存在人格缺陷或是性格缺陷,他们可能是被家庭因素所影响,又或是被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电影情节模式所左右,出现很多为正常社会价值观所摒弃的行为。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从来不该是去要求父母的改变或者是社会环境的提供。而是应该对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对世界的了解不一定要踏遍全球去了解每一个名族的不同文化,我们说了解这个世界是一种译指,在生活中去多了解多学习,多去听取不同的声音。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了解不同的思想。一个人对生活,如果只有被迫的学习和所谓的娱乐,那么很容易陷入固定模式套用的实际例子。人在有限的经历中总会具有投射性的偏向去追求生活多元化的倾向。能够意识到孩子问题的家长,总容易陷入从环境影响和自身输入的质疑,但是,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尽力的去了解,他对特定事物的反映不该受限于某一个单一的事物的影响。我们能做的很多决定事实上是完全基于当下了解所能会议得到的认知下做出的最好的抉择。人之所以不能成为“经济人”最大的根源在于,以其当下的认知,无法的到那个最好的选项,因为当下,自己不能想到很多选项,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认知局限”,要克服认知局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于全面了解这个世界基本不可能。所以,我们只能在当下的环境中扩大认知范围,得到能够想到更好抉择的机会。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实质。改变具有负面影响力的外界环境当然很好,但是,毕竟难以实现,那么最有成效性的就是让自己的认知扩大。

      的确,第一印象有某种根深蒂固性,人也确实会存在所谓的证实偏好。但是我觉得,只要样本容量足够大,人是可以意识到这个认知局限的,一旦认识到,这个局限的范围就会扩大一寸,任何定律式的思维不是没有办法动摇,只是自己应该主动的去打破不易察觉的迷雾。打破迷雾,不容易啊。

      人这个物种有一种偏执的可怕,偏执到有很大的毅力去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这可以是好的,也可能是导致不幸的根源。分界点就在于这个价值观。我们有时候会调侃传销,因为传销的根本就是在输出一种独立的价值观,传销的可怕在于,你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中接受一种可能独立于你价值观的另一个价值观,这可怕在什么地方,可怕在只有一种观念,除了接受你别无他法。你说自己曾经也接受过那些被世界所普遍认同的东西,那不重要,他们要让你在这个封闭的地方去质疑自己,一旦开始质疑自己,人就会慢慢接受这样的价值观,而可怕在于,只要慢慢开始不再鄙夷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此封闭,你会被环境影响,认为只有这样的价值观才能实现自己所坚持的梦想,而那就是传销的开始。传销的魔咒在于,他不是强迫你去做什么东西,他是给你营造一种环境让你渐渐接受一个你原本可能摒弃所厌恶的价值观,你会心甘情愿的做很多你曾经所厌恶的人,而那时候你还以为自己重获新生,你还会感到幸运觉得自己一生中能够遇到这样一个机会去改变原来腐朽的自己,觉得“相见恨晚”,为什么不早一点接触到这个事物。这就是洗脑。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自己当年最讨厌的模样。想起来挺可怕的。

      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其实,你在生活中有无数个陷入这样“传销式”的场景,你却并不知道。你同置身于传销组织中的人们一样,主动的,心甘情愿的接受很多事情。如果有那么容易意识到,那还叫什么“传销”呢。传销的魔力在于,置身于其中的人觉得精神振奋,饱受鼓舞,而旁观者确实无比的捶胸顿足,他们想拉你,你却不想出来,你甘愿沉沦。

      人生有那么多将自己置于传销式场景中的经历,我其实并看不清到底是不是对,是不是错,因为在那些事物中,根本不存在对与错,唯一可以评判的是自己的价值观是不是与所谓的“正能量”的东西相背离,这是对的。我们说现在即使说提倡做一个“俗人,贪财好色”,但是价值观的立论还是最后一句话,“一身正气”。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但是一旦跳出来又会觉得真是愚昧至极。那我自己举例子,我在人生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涯中,除了偶尔会存在第一二名,而且很遥远,其余的时间都是在跟自己奋斗,不能靠后是我最后的倔强,我的成绩不算好,只能说是中等偏上,但是高考失利了,我考出了一个远低于我自己能够接受的成绩,那不重要,我毅然决然的去复读了。复读那段时间,我见识了一个个跟我一样野心勃勃的复读生们,大家的使命都是为了理想的大学,大家每天起得早,睡得晚,上厕所的时间都争分夺秒。很好的,大家都会说很好。我当时也是这么觉得,我以为我自己在做我认为对的事情。那确实是当时我认为对的事,即使是现在也这么觉得。只是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很自卑,很自卑,是一种很绝望的自卑,我害怕跟比我优秀的同学说话,我害怕看见老师的目光,我害怕问任何人不懂的题,我害怕停下来休息,我害怕与别人对视,我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很孤立,我看到任何人的眼光里都是一种不屑,他们瞧不起我的鄙夷,严重到当别人施与帮助甚至只是信任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往后躲。你们不明白这种感受,很少有人明白,我感觉自己付出了所有的努力,没有办法在摆脱这种“差生”的标签。那是一种无能为力的自卑,我甚至没有办法用任何方法去摆脱这样的标签。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高三的时期,那时我的成绩急剧下滑,从班上的中上游水平一直滑到中下游。同组的同学甚至还公开嘲笑过我,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回击。所以我早上四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用尽一切的时间花在书本上。我尝试一切所谓能够提高成绩的方法去试图挽救自己落魄的窘境,但是,只是失败。我明白自己的结果并不能单纯怪自己笨,学习方法和思维的懒惰是主要的原因。我现在想说的是那种绝望的自卑感。这种挫败感直到我考上大学才慢慢消散,我消散不是因为自己的释然,或者是,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而是大学没有成绩了。可是,今天,(2018.3.20),突然有那么一刻,我明白了很多东西,我明白了为什么这样的自卑在所有人的安慰下都无法释然的原因,我缺的不是让我不自卑的理由,而是明白自己其实一直陷在“传销式”的困境中浑然不觉的豁然开朗。从小到大,我一直被灌输以要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在我的感觉中,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大家对成绩好的学生很尊敬,几乎所有的学生崇尚的就是得到一个好成绩。我也不例外,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价值观,唯一的一个价值观一直扎根在我的心里,我能够评判自己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分数。的确有些人也可以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但是我不能,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想要去得到最好,我只是不想被落下。我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外勤内懒的思维方式让我不得不花几倍于同龄人的时间去获得不足于别人的成绩,所以时间越多,越觉得辛苦,成绩反而不足,成绩越是不足越是花更多的时间在所谓的学习中,恶性循环。我没有想要做到最好,我曾经也想过,但是那么多的尝试中我失败了,期望的只是想要不被拉下,我只是不甘心。那时候的自己心灵也许极度的扭曲吧,为了这么个东西以自己所有的东西为代价都在所不辞。我记得在补习班时,老曾让我演讲,为了给大家打鸡血,我没有那么做,我只是那段时间好自卑,好无助。我上去说的是什么,我说,我就是觉得成绩很重要,老曾说,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最好的结局,我觉得不是,如果没有进入一所好的大学,我来复读的意义根本不存在。我来不是为了经历什么磨难,磨难什么时候都能够经历,为什么一定要经历这个,我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涨分数,我从来不高尚,现在不高尚,以后也不奢望高尚。我没有什么豁达的心胸,足以包容下自己的无能为力的失败,我只知道,如果失败,我将丧失自己这一年来的一切意义。当时的话,好激烈,我甚至不知道当时大家怎么以为我的,太势力,太现实,还是这个朋友不可交。我通通不管,那就是那个时候最真实的我。你问我现在是不是也是那么觉得的,我说对,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觉得一个为了自己目的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对的。我只是觉得有些悲哀,悲哀当时的自己,不是觉得自己当时肤浅,肤浅到唯分数论,只是觉得当时的自己已经完全陷入到一种单一价值观的传销式生活中。在我的生活中,只有那么一个成绩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多可怕,我就是用这样的一个单一的标准去衡量了自己十多年,为如鱼得水的那段时间的自己感到沾沾自喜,为没有回报时无能为力的自己感到自卑,千辛万苦把自己封在一个单一的世界里,接受不到任何的不一样的讯息,牢牢地限制了自己整整十三年。十三年啊,自己亲手把自己埋在那个困窘中整整十三年,自己毫无所知,还在自己营造的规则里无知的快乐,无知的悲伤苦痛,将自己完完全全活成了一个单一的人,并且埋怨自己不够单一,多可笑,多可悲。

      所以我想说什么,一个单一的价值观会让一个人扭曲,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一直陷在自己单一的价值观里面,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有缺陷的,无论他自身是不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意识到自己的缺陷,这种缺陷都是客观存在的。我花了十三年的时间才有那么一点点眉目将自己从自己设的围墙中扒出一个洞,那么人生到底有多少个这样的限制,人生中自己有多少次将自己陷入在这样的局限中。我们根本看不到,就是这样的单一的价值观,让一个人被牢牢地锁在这个价值观所应该营造的封闭环境中,别人进不来,重点是自己还从来没有想过要出去。

      对于小孩的教育也是一样,你无论怎样改变自己输出价值观的方法都无济于事,因为一旦单向的输出价值观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单一,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是不是陷入困窘中,还要强迫自己的孩子一起吗。所以,我听到很多的专家们说大家应该怎么样去改变输出方式以及改变孩子接触的环境,都觉得只是治标不治本。孩子之所以有不恰当的社会行为,其根源都在于对于世界的认知太过肤浅,把自己陷在某种价值观中无法自拔,并且一路去实行自己的观念。最实质的解决方法是让他了解多元化的价值观,让他能够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多元化,而不是局限在单一的世界中。只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到多元化的世界他才会真正的明白很多事情,不会对任何一件事情产生或偏激或是失去幻想的不良情绪中,从而减少不恰当的社会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一价值观的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