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自我价值的建立,即做到自信、自爱、自尊,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功与快乐。其中,自信是最可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也是拥有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之一。自卑者,在很多人、事、物面前把自己缩得小小的,拘谨、胆怯、卑微、苟且、犹疑、逃避,内心充斥着很大一份无力感;自负者,往往把自己膨胀成一个性情嚣张、目空一切、刚愎自用、霸气十足的大力神,其实威武倨傲的表象下可能掩藏着一颗虚弱的灵魂,真正反躬自省时,会发现仍是自我价值不足的表现。唯有自信的人,生命中总是充满了希望,从容淡定中自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宁静安详里洋溢身心和谐的力量。逆境中,它帮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葆有一份不屈不挠的动力;顺境中,它让我们热爱并享受人生。自信,提升着生命价值,并将造就我们的未来。然而,人群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自卑或者自负的人,我们又如何建立足够的自我价值呢?这正是《重塑心灵》的第三章所要解决的问题。
身份、角色与自我价值
身份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最核心部分,管理的是这个人关于“我是谁”和“我的人生是怎样的”的事情。这个人做或不做些什么、有什么计划、内心在隐藏或者逃避些什么,全部都是为了满足这个人的“身份”需要。
一个人在他的人生里只有一个“身份”,却可以有很多个“角色”。“身份”照顾的是在任何所处的环境里的整个人,而“角色”照顾的则是这个人针对某些人、事、物的他。可以说,一个人的所有“角色”加起来,便是这个人的“身份”。
在每个角色里,一个人都有他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跟另一个角色里的一套有所不同。这就是说,每个角色都需要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支持。整个人(“身份”)便是集合了所有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一个角色的信念、价值观与规条可能与另一个的有冲突。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总是在改变。
“身份”是心理活动的核心部分,支持这些活动的,也就是“身份”的能量,称作“自我价值”。“身份”管的既是“我是谁”和“我的人生是怎样的”的事情,“自我价值”的作用便是为了做出这两类事情而提供的推动力,这份推动力使这个“我”在人生里产生和增加“价值”,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人生的本钱。没有足够的“自我价值”,建立成功快乐人生便只是梦想,难以实现。
“自我价值”包括三项素质:自信、自爱和自尊。“自我价值”不足就是自信、自爱、自尊不足。自我价值(自信、自爱、自尊)是一个人内心的素质,它们呈现出来的,也就是这个人与身体之外的世界相处互动的方式,我称之为“心理健康”,就是这个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具体运作的,包括思想、情绪和行为上的能力模式。有了这些能力模式,一个人才能在三赢的基础上(我好、你好、世界好)取得所追求的价值,并且不断累积直至感到人生成功快乐。这个人会得到其他人的爱护和尊重,也同时会爱护尊重其他人,并且对社会、对世界有一份积极的影响。他也会被认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和公德心。
自信、自爱与自尊的关系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这些价值不断地累积,到了足够多的时候,便会感觉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信任,才能信任别人,别人也才能信任他。所以,没有自信的人找工作特别困难。
自信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当一个人信赖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时,他便无需经常显露力量出来。反过来说,当一个人感到力量不足,他便自然地经常呈现出“我有能力”的示威行为。这些示威行为就是一般人说的过分自信了。
当一个人的力量不足时,他会要求其他的人事物按着一定的规定存在,若有什么变动他便大发雷霆。而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力量时,他是无惧于事物的不稳定或者变迁的。
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自爱就是“爱护自己”。
事物能够带给你的价值直接决定了你对事物的爱护程度。自信即是信赖自己有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自己越有能力就越爱自己。所以,我们就必须先有“自信”才会有“自爱”;同时,我们必须有更大的“自信”才会有更大的“自爱”。
一个人必须先爱护自己,才能爱护别人,而别人也才能爱护他。
有了足够的自爱,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尊,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一个人也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而别人也才能尊重他。
当今社会上有很多人的行为被认为是缺乏心理素质的表现,也就是使人没有想尊重他们的感觉。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足够的自信,因而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也因而没有足够的自尊。没有足够的自尊,使他们不能尊重别人,因而别人也不能尊重他们。
自我价值不足的行为模式及原因
自信、自爱和自尊,统称为“自我价值”,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人生的本钱:没有它们,建立成功快乐人生只是梦想。这三项也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核心,有了足够的自信、自爱和自尊,一个人才能发展出其他的心理素质来。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他出生后的整个成长过程里,凭着每天的人生经验总结累积而发展出来。自我价值不是光凭时间便能发展出来,每次的人生经验所做出的总结,是决定于当时这个人内心对事物的主观判断,其基础是这个人的信念系统。
自我价值不足就是自信、自爱、自尊不足,自我价值不足的人很容易为了很少的价值而放弃对自己的爱护和别人对他的尊重。他们的行为模式大致上有三类:(1)故意做一些事使人以为他力量很大,或者找一些以为代表力量的东西企图使自己的力量分数增加;(2)喜欢不劳而获或以小换大地增加自己的力量;(3)做些伤害、破坏、诋毁别人的行为,以为可以把别人拉低下来,跟自己一样高低。
第一类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会什么都满口答应,然后不知所终、喜欢吹嘘夸大、顺口承诺、有错不认、嘴巴大而器量小、满口不在乎、故意炫耀财富、胆量、地位、人脉关系、追求品牌和名贵物质享受。如果是青少年则喜欢打架斗殴、惹是生非,故意做破坏规则的事,或者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第二类的人会贪小便宜、公物私用、斤斤计较、因财交恶、喜欢赌博。赌博是最明显的自我价值不足的行为,因为赌博总是以小博大。这类人会利用朋友,借钱不还、自私自利。
第三类的人喜欢开一些使人狼狈出丑的玩笑、喜欢作弄人、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坏话、中伤造谣、揭人隐私。这类人会肆意批评否定别人、不愿给别人以肯定、不接受别人做得比自己更好。
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是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理想的情况是在一个人成年之前便培养出足够的自信。没有培养出足够的自信原因有七:首先,整个人类对情绪感觉的认识很不足够,而中国人跟西方人相比,更不愿意与本人的感觉联系,更不愿意谈论感觉,更不清晰内心感受,对情绪问题更感无力。当家长斥责孩子“不准哭,不可以发脾气”的时候,他便开始了教导孩子不要理会感觉,告诉孩子情绪是无可奈何的事,把焦点放在理性(应该怎样)了。试问一个人连自己内心的感觉都搞不清楚,拿它毫无办法,又怎样能培养出自信来?其次,对孩子的教导普遍地使孩子没有建立出“自我”。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因为表现出情绪而被否定,学到不理会内心的感觉而只看成人的意思行动,还经常被教导模仿别的小孩,而本人的能力表现却得不到肯定,结果他不能在内心建立一个充分的“自我”出来。第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总把焦点放在孩子没做到的小部分,而把孩子做到的部分看作是理所当然,而没有给予肯定。第四,很多家长为孩子定下过高的标准。他们以为把标准定得越高越好,结果,孩子自己不明白本身的能力水平,也不懂得需要尊重和照顾自己,达不到家长定出的标准便认定了是自己不好、自己不争气。第五,过分强调孩子认知方面的重要性,包括思想能力的培养方面,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发展出跟自己的感觉紧密联系、明白自己内心需要的能力。这部分的成长包括情绪智能和大部分代表心理素质的行为背后的内心动力。第六,传统思想中习惯以否定自己的方式去表示对对方的尊崇。自贬以表示谦逊,却造成了内心虚空无力。第七,传统的家长习惯以“恐惧感”、“犯罪感”、“羞愧感”去推动孩子,这使孩子内心无力。
与身份有关的障碍性信念则是自我价值不足的深层原因
“障碍性信念”又名“局限性信念”,即是妨碍一个人有效成长、有效学习以至建立成功快乐人生的信念。最严重的障碍性信念是三个关于“身份”的信念:
“我的这件事没有可能……”。这样认定的人会坚持停留在困境里,或者抱怨环境因素。
“我没有能力……”。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到,只有干着急,或者埋怨自己没有用。
“我没有资格……”。这样的人接受了他们认定的“命运”,甚至会含笑受死的。就是一般人说的“认命”的态度。
自我价值与人生品质
任何人,无论正在做什么事,其终极目标是人生的成功快乐。人生怎样才是成功快乐呢?原来每个人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里,都有一些他很在乎、认为重要、想得到的东西,称为“价值”。我们的价值观使我们产生“想做”和“不想做”的感觉,这些感觉也就是内心的动力或者阻力了。当我们在所做的事里总能获得我们追求的价值,获得的价值不断地累积起来,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便会感到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自信与人生
自信带给人生的是一份积极的态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处理人生事务的能力。因为相信自己,便不会凡事都去指望别人,并且稍不如意便牢骚满腹。自信的人总是自己去努力,很平和很从容地朝着人生目标一步步迈进,在过程中体验充实与快乐,在结果中感受成功和满足,在一个个目标实现的同时积累更多的自信。
当一个人有了充足的自信,并不意味着他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而是意味着他有足够的力量来处理人生中的烦恼。生老病死、苦辣酸甜,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自信的人,往往具备足够的能力,同时又在想方设法增添更多的能力。他不怨天尤人,也不畏惧逃避,在面对困难时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只要态度积极,办法总是会有的,NLP相信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法。即便最坏的情况出现,自信的人也会抱着“面对、接受、放下”的态度,从容应对林林总总的事情。自信的人,其人生必然是积极进取,同时又是知足常乐的。
自爱与人生
我们必须先爱护自己,才能爱护他人。
没有了自己,你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能做和做好;你是不能不要这个“自己”的,它没有地方可以去,无论什么事情发生,它还是在你那里。所以,无论发生过什么事,无论什么原因,你唯一的办法还是接受这个“自己”,充分地接受它、爱护它,使它用最快的速度从伤痛中复原过来,这样,它的力量可以重新释放出来,可以支持你,你也可以放松和积极起来,创造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人生。
自尊与人生
满意的生活质量,意味着在生活中得到别人的接受和尊重,做事时顺利爽快、得心应手。这样的人自然感到轻松开心、成功满足。这样的生活质量,与自尊有莫大的关系。
怎样才算是自己尊重自己呢?自己心口合一,内外一致,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勉强自己去做不愿做的事是自己尊重自己。事实上,“不勉强自己去做不愿做的事”这句话没有错,但是需要研究一下为什么会有需要“勉强自己去做不愿做的事”的情况出现。没有想清楚便做出承诺、没有好好地在内心了解跟自己的责任有关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本人的成长没有继续完成,老是逃避而不愿面对成长的需要,这些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需要处理的东西。
每一个人,当达到成年或者离开父母之后,成长便是本人的事。一个人不能用任何借口来拒绝成长、逃避成长。成长的过程一定有痛苦,但是成长之后便有机会开心快乐、成功满足。拒绝成长的人绝不会开心快乐、成功满足,而只会更痛苦,而且是永恒的痛苦。
最快建立自我价值的方法
已经成年但自我价值不足的人,可以运用以下的三个方法加以改善。充分地按照这三个方法去做,一个人的自信自爱自尊便能够在一两个月内明显地提升。这三个方法是:
1.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坚持每天每件事做到“言出必行、言出必准”,便能使自己的自信在一两个月内有明显提升——不论是自己内心还是别人,都会认为你明显地多了自信。
“言出必行”是说过的话一定要去做出来。自己答应过的事,别人尽可放心,因为自己一定完成。就算是答应自己的事也一样对待。这里有两点要注意:
第一,就算自己控制不了的,仍属自己的责任,因为那仍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第二,没有把握的事不要做出承诺。别人因为知道你答应过的一定算数,就会对你很放心很信任,因而尊重敬佩你。
“言出必准”指的是你说的完全跟你内心的认知感觉一致。“言出必准”的另一个意思是:说的话完全符合内心的情绪感觉。当你心里感到不好意思,便把“对不起”说出口;当你不愿答应,便老实说“我不愿答应”。这样便做到心口一致。
一个做到“言出必行”和“言出必准”的人,身心合一,也与所处环境中的人事物有最好的关系,所以内心的力量很大。这两点并不难做到,由此刻开始,每说一句话的时候都先提醒自己,很快效果便会出现。
- 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判断标准:
(1)“三赢”是第一个标准,也是必须坚持的标准。只要是符合“我好、你好、世界好”的事,不妨做,总错不了。就算没有即时或者直接的利益,都会有未来、间接的利益。反过来看,一些没有什么明显好处但是因为内心好奇想尝试一下的事,可以想一想这事是否“不会对自己有伤害、不会对对方有伤害、不会对其他人事物有伤害”,如果是这样,并且又没有更好选择的时候,可以去做。
(2) 自身的“建设性”。“建设性”是事情能够产生累积的正面效果,每重复一次,自己的成长、学习和未来的成功快乐便多一分。应该主动地去找这样的机会,每一次的经验都累积出学习和能力的提升,便是应该“必为”的事。
(3)“量力而为”就是按自己的能力去决定做什么、做多少。这是爱护自己、尊重自己的表现。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拥有的能力和承认自己没有的能力,才是聪明的做法。 -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接受自己就是不要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人,会容易否定别人,妒忌别人,对别人的成就看不过眼。否定自己的人,总会找机会去证明自己不够好,否定自己的成就,或者事事要求完美,不允许自己有错。一个否定自己的人,总有非常大的一份无力感,因为这个人的大部分力量,就是在那个被否定的“自己”里面。
“我”不够好,这是事实,但是怎样的不好也还是拥有很多能力、知识、经验和潜质。更重要的是:没有了这个“我”,便什么都没有了。对自己到今天为止所做到的充分的接受和感到满意,带着那份满足、感恩、喜悦的心情和成就感,明天便有更大的动力和自信去发展得更好更多,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所以,我们必须肯定自己的能力,肯定做得好的部分坚信能够每天都有所进步。
“我”不够好,但是明天可以更好。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每天都做到比昨天更好,每天有学习、有提升、有更多成功快乐。否定了自我,每天的成功快乐自然很少。
唯一的方程式
感觉→尝试→经验→能力→(肯定)→自信→自爱→自尊
因为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所以自信的基础是“能力”。“能力”的基础是“经验”,“经验”的基础是“尝试”,“尝试”的基础是“感觉”。“感觉”就是想去尝试的内心状态,也就是自信的最基本的原动力。
对于自我价值不足的人,帮助他们重新培养出自我价值,只一个方法:便是制造机会,让他自己多做点事,帮助他(让他自己)多做出来,让他得到多些肯定。事实上,这个方法也就是反复地运用上面的方程式。没有其他方法,而且无论小孩或成人,这个方法都一样有效。所以,可以用第二个重要的方程式去补偿第一个方程式的不足,就是——
多做→多做到→因多做到而得到肯定
拓展视野:健康心理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A.思想态度——处理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态度
- 面对所有的人事物都抱着“三赢”的态度:我好、你好、世界好。
- 经常怀着“我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态度。
- 经常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 在困难时能够刻苦坚持。
- 保持灵活的态度。
- 有创意和幽默感。
B.学习提升——保持与时共进、乘风驭浪的能力
7.对很多的事物都有兴趣。
8.有效运用本人的思考模式(NLP中的“内感官”部分)做学习工作。
9.努力掌握各种学问和知识。
10.多问“为什么……”和“如何……”。
11.不满足于简单答案而想了解更多。
12.有尝试的勇气和行动。
C.自我管理——有效率地照顾自己的人生
13.自己可以做的不假手他人。
14.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创造。
15.以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为荣。
16.在思想和行为上爱护和尊重自己。
17.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18.有效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
D.人格发展——有效地把自己在这个世界里进行定位
19.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拥有的能力。
20.能够改变妨碍自己成长的信念。
21.具备有效思维的能力——总是维持着可以接受、学习与成长的空间。
22.肯定自己的资格与别人的一样,也肯定别人的资格与自己的一样。
23.尊重每一个人,包括本人的能力界限。
24.认识和珍惜自己能够影响这个世界的能力。
E.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25.明白情绪实是来自本人的信念系统。
26.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
27.具备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28.关心别人的感受。
29.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
30.能够接受“失去”(loss)。
F. 人际沟通——有效地与其他人相处
31.具备有效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32.能够主动与他人接触。
33.接受其他人跟自己的不同之处。
34.能够妥善处理别人的不良行为。
35.能够面对公众说话。
36.良好的谈判辩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