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親密關係、需要、真愛、無條件的愛、愛父母,療癒,好到點的互相之間的關係。

图片发自App

~『生命悲劇的發生是因為:靈魂總是用讓你痛苦的形式來提醒你,你需要哪些療癒。沒有療癒的部分,就會傳給下一代(不自覺的狀態下);因為孩子太愛父母,就會承接父母的碎片。』

現在生命所有的結果,都是自己吸引來的,

潛意識裏想要的,源頭可追朔到童年的記憶經驗,

一歲之前若被接納、包容和連結,

長大後就會有活得有創造力,可以活出自我,

二歲之前若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愛和認同,

長大後就渴望從伴侶那裡得到。

被對方吸引,是因為自己底部的碎片與對方一模一樣。

親密關係中,每個人要處理3000次左右碎片之後,

才有可能擁有真正連結的親密關係。

「親密」的英文就叫「沒有恐懼」,

跟對方害怕太親密=跟所有人都害怕親密=害怕失去什麼。

人為什麼會在關係中抗拒學習和成長,

這是因為潛意識知道要揭開傷疤,會有痛迎面而來。

倆人在一起,起初是需要,不是真愛;

吵架,都是在吵對方沒有滿足我的需要,

總會回到卡住的那個點——不同的臉,相同的動機;

只要有一個人願意停止吵架,就會停止;

在倆人之間,你心裡的感受和對方心裡的感受是一樣的。

在親密關係中,雙方都要負100%的責任

若要知道自己的潛意識在想些什麼,

看看你的伴侶,她完全反映出來;

兩個人帶著各自的痛來到一起,

痛更加地上來,卻彼此指責「我的痛是因為你!」

你自己不重視自己,吸引來的配偶就不重視你;

那個像塵土一樣對待你的人,

他心裡的感覺就是被人像塵土一樣對待——沒有價值!

在原生家庭中,如果你一定要犧牲掉一些東西,

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就不能100%做自己,

長大後就不能為自己而活,不能完全地做自己;

導致的原因是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愛";

犧牲成為原來的自己是因為害怕得不到父母的愛。

那些長大後要扛起原生家庭所有責任的人,

往往認為自己小時候是父母不快樂的所有原因,

所以就想犧牲。

如果對自己真心愛的人,只付出80%,

是因為小時候在原生家庭丟掉了20%的自我,

去討好、犧牲,而不能擁有那個想開心就開心、

想好玩就好玩的能量。

如果不徹底原諒父母,要麼自己變成父母那樣,

要麼將配偶變成父母那樣。

對於你的父母,你越不認同誰,你就會越像誰。

你可以表明你的立場,但不要跟他/她開戰,

否則你自己將來就會跟他/她一樣。

而報復父母沒有給你足夠的愛,的最好方法是讓自己不開心,

比如離婚、失業、生病等等。

然而,這些生命悲劇的發生是因為

靈魂總是用讓你痛苦的形式來提醒你,你需要哪些療癒。

沒有療癒的部分,就會傳給下一代(不自覺的狀態下);

因為孩子太愛父母,就會承接父母的碎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親密關係、需要、真愛、無條件的愛、愛父母,療癒,好到點的互相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