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事对于每个人都不同,有人觉得书法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有人觉得绘画是很无聊的事,因人而异,我结合自身说几个很无聊但是长期下来让我受益匪浅事情。
第一个:VIPASSANA内观
你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姿势,保持静止状态,通过觉察呼吸的进出或者扫描身体的感受保持正念。
这样“无所事事”的事情看起来相当无聊,但是每天只要10分钟左右,随时随地都可以,连续坚持21天以上,你会发现自己身上发生的神奇变化。
先简介一下,VIPASSANA也叫内观,是很适合被焦虑感淹没的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仪式仪轨,没有膜拜对象,只是依据佛陀教诲的八正道生活,通过借助观察呼吸观察感受这两个工具自我觉知,明了生命无常的实相,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等心。
这几点是我从内观生活方式中的得益。
1,慢慢重建了三观体系,明白因果规律后,能够淡然接受自己当前遇到的事情,知道无常,便可以用坚定平稳的情绪去面对,避免做出伤人害己的事情,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非常重要,因为不管做什么事,心里都有个底,知道界限在哪里;
2,注意力更加集中,做事不会妄念过多,想这想那做无谓的精力内耗,而是可以集中精神做需要去做的事情;
3,可以自我觉察情绪,环境、行为方式、习惯,语言表达……避免思维固化,永远更新、修正自己的状态,保持轻盈灵动的思想状态;
不无端嫉恨别人的成就,看轻比自己差的人,眼里不会唯金钱成功论,尊重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资源的事实,也尊重别人比自己强,不强融别人的圈子等,在这些好的行为里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小进步,感觉整个身心比内观之前更从容,自信,淡定,自强一些。。。。。。
就是这每日看起来无聊的一小段付出,但是带来的复利效应是非常巨大的。
这种积累,是影响一生的,从意念到语言到行为。
第二个:每日写计划和总结
早上起床,抽出10-15分钟进行一天的规划很是重要。
大脑总是优先处理紧急的事,如果我们没有提前做好规划,就会一直处于一种优先处理当前遇到的事情的状态,但是这些事情有时并不那么重要。
写计划这个小小的习惯,可以让自己在一天的开始便聚焦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写计划,也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承诺会促进行动,行动形成总结。最后在执行和总结里,我们得到成长。
从现在起,像打卡一样坚持每天记录,记录你的想法,抽空就看看这些记录,长期下来,人会变得勤奋,做事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效率。
第三个:记录-----一句话日记
日记可以是流水账,也可以是一句话。
重点是记录事件和犯错的经历,记录当天自己做过的事情以及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
据我对自己和别人的观察我发现,大家就是会反复在同一件、或同一类型的事情上出错。但是回头,我们又记不起自己犯过哪些错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影响,以及犯错的强度和频率也没有客观的认知。
一句话日记,就是为了避免自己骗自己,记录下自己犯过的错吃过的亏,错误的决策和成因,久而久之,这些就是一份自检清单-----它很好用。因为它是你身边的包青天,明辨对错,明察秋毫,提醒你小心自己的反应。
“记录”这件事情,坚持得越久,产生的复利就越大,意义也会越大。
第四个:阅读
读书有什么用呢?
生意场上,别人能够发现无数的商机,而我可能一种都发现不了;闲坐聊天,别人是口吐莲花谈古论今,而我的话题左右跳不出身边一公里的鸡毛蒜皮。
这种视野和思维的局限性,其实就是背景知识不足造成的。
现在的很多人,心里有困惑,生活过得苦闷,很大程度都是书读的不够多,却想的太多,这种也是背景知识的问题,没办法看的长远,被眼前的事物困住。
阅读,就是打破这种局限性成本最低的方式。
但是很多人知道读书有用,又不能坚持,这和选书有关。
我的经验是,不要去读那些你读不下去的书。
除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必读的书”这个道理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
当一本书你读不下去的时候,也许仅仅是你读它的时机没到。我小时候不喜欢看红楼梦,但十年之后,却觉得非常好看。
是书变了吗?不是,是我变了。
去找那些你现在最想读,最喜欢读,最有触动的书,不要去在乎它有没有逼格,不要在乎它的评分是不是低。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你不需要过多的被外界干涉。
有时候,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喜欢读书,很可能是他还没遇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书。
当你遇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时候,就去看和它类似的那些书,慢慢的,你就会开始真正进入书的世界,啃一些“大部头”,也不是难事了。
就像打怪升级,要循序渐进。
最后,分享《微习惯》这本书里的一段话给大家:
“那些真正努力的人,也许并没有这么勤奋,也不用过得那么痛苦,因为他们并不期待短期努力即刻就有巨大的回报。他们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以专注和热情持续地浇灌,以一种正确的,智慧的方式缓慢但平和地前进着,他们可以一边努力着一边享受着当下的生活。他们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而这些有价值的努力,也一点一滴真正到达了他们的内心,变成了他们真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