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语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我一直坚持给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明显地感到文学对学生心灵的感染作用,远远超过各种"说教",于是,有计划地长期为学生读文学作品,便成了我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常规方法。而我的历届学生每每回忆起他们的中学时代,往往会提起我为他们朗读文学作品时那令人心潮澎湃、回肠荡气的时光。

        对一篇课文来说,首先是学生学,而不是教师学。因此我现在主张要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设计和操作。

        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是我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

        所谓"举重若轻",是指教师的内在功底以及对教材的处理艺术。这里的"重",指的是教师本人的文化储备和课文固有的文化内涵;"轻"则指的是深入浅出的教学。备课时,教师应该尽可能深入的钻研教材,挖掘文本的精神内核,感悟其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但是在课堂上,则要尽可能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打通,让他们轻松地感悟课文内容。

        所谓"行云流水",是指驾驭课堂教学环节、流程、节奏等等的艺术。教学的流程随课堂现场的情况而自然推进,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同时也走进课文的深处。

        特级教师的教改做法不仅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你不仅仅传授知识,也不孤立地培养能力,而是把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思想认识的提高综合在一起。

        于漪老师认为:人民教师的思想要有时代的高度,他的工作才会有开拓的光彩;教师的教学要有时代的活水,教学的生命才不会枯竭。

        苏霍姆林斯基的智育观点是: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培养人在整个一生中丰富自己智慧的需要和把知识用于实践的需要。智育的核心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的信念的世界观和方向性。那种除了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分数以外什么都不想的学生,他们不值得羡慕。千万不要让你的学生被这种学究气所控制。

        第258-264页的阅读,让我更加深入地明白了"学科教育"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重要性的体现:(1)对学科分析的思想性,不仅仅理解为教材本身所体现的正确观点、进步思想或高尚精神,还应有更全面的理解。通过教材分析,培养学生怎样的思想,激发他们怎样的欲望等等,这些都应属于教材分析的思想性教育。(2)要紧扣学生心灵,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自己领会教材的思想意义,而不要脱离学生的认识水平,把教师自己的"深刻理解"生硬地强加给学生。(3)要紧扣时代脉搏,使课堂上时时充满时代气息。(4)思维训练不可能孤立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容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反映出思维训练。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体现出思维训练的内容。(5)在学科教学时,也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归类等方法帮助分析理解。(6)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条理性。(7)在指导学生预习的时候,鼓励、启发学生积极提问,大胆质疑,这实际上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8)允许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培养他们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

      变"学科教学"为"学科教育",就要求广大学科教师站在未来需要的高度来认识学科教学工作的目的、任务,通过各种途径,在传授学科知识、训练学科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纯洁的心灵并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最终真正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未来日报》的特点:班报主要以有关未来班的事情为内容,每张报纸的报头都要画上一个班徽,写上班训的八个字:"正直、团结、勤奋、创造"。《未来日报》出自58个同学之手,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版面设计各不相同,但都集中体现了我们的愿望,对班集体的关心和热爱。有对好人好事的表扬,有对不良现象的批评,有给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有学习方法的交流,还有同学们自己写的诗歌、散文、小说。别看有这么多内容,可都是每一期的编辑同学一人写的,因为我们规定:不许摘抄别人的文章,所有稿件必须由自己写。

        自办手抄报的确给语文学习带来了不少好处,收到了多方面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促进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比如说观察力;改掉了一些粗心的小毛病。2.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3.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4.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5.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后来《未来日报》变成了《玉林日报》最后又变成了《石室晨报》,而且越来越好。

        《未来日报》是以未来班命名的;《玉林日报》是以成都玉林中学命名的;《石室晨报》是以石室中学命名的。

口语训练——以说促思

1.让学生明确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录音机听自己的话,感受自己的语言毛病,使学生知道"说话"容易"会说话"却难的道理,从而重视口语训练。

2.创造一个友好、和谐的训练环境。在班上宣布:允许说错,允许重说,允许争鸣,但不允许挖苦嘲笑。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3.捕捉机会,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4.采取一些措施,适当"逼迫"学生说。请一名班干部做好学生平时课堂发言次数的记载,期末将学生发言次数算入学科平时成绩。每次都传递口头训练都关着不说就写的原则,如果学生不愿意做口头阐述,就布置课后书面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纷纷争先恐后的发言。

听力训练——以说练听

1.敏锐地明辨语音(字词)正误。要能在一段话中辨清同音字、同音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要能敏锐地听出说话人说错的字词,使学生具备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高度的言语素养":"一个说错的字,不仅老师,而且学生听起来都会感到它不和谐,就好像一个具有高度音乐听觉的人,听到一个错误的音符时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样。"

2.正确地归纳语言要点。包括领悟中心、理清层次、抓住重点、理解一段话中语句之间、句群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把握整体内容。

3.对所听语言材料进行瞬间的筛选处理。准确地捕捉关键性词句,敏捷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自觉去掉自己不需要的内容或一些重复的、多余的甚至错误的语言,能熟练地边听边记。

4.能听出比较含蓄的语义。要学会听出说话人的弦外之音和幽默之处,要通过说话人的表情、语气、音调等听出他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意思(如反语等等)。

5.有良好的听话习惯。如态度要诚恳,注意力要集中,目光应尊重地注视说话者,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等等。

听力训练的方式:听后复述。听写练习。听话改错。听后说感。听话辨析。耳听笔记。

阅读训练——以说带读

质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感想式教学,辩论式教学,表演式教学,竞赛式教学。

写作训练——以说助写

1.由口头作文到书面作文。

2.由即兴演讲到随感杂文。

3.由阅读感想到读书笔记。

4.丰富学生生活写好记叙文。

逼问质疑:让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1.逼学生提问。你不问,我就不讲。

2.教会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

3.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高质量的问题。

对于阅读,读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是就不懂的问题提问,可以是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就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点做简要分析。

对于一篇文章,怎样才算读进去了呢?

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

所谓"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当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想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比如很多人读到《红楼梦》会流泪,就是因为读者从中读出了某些和自己感情想通的东西,所以要流泪。这叫"读出了自己"。

所谓"读出问题",就是研究。对于没有读进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问题越多,恰恰证明你读懂了。因为你已经在以研究的眼光去读课文。"读出问题",还包括质疑。面对课文,面对作者,当然也包括面对老师,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质疑的!

朗读本身就是一种理解。当你在读的时候,就已经表达出了自己的理解——抑扬顿挫,哪些地方舒缓,哪些地方急促,都体现了你对课文的理解并加进了你的感情。

学会捕捉细节、生动描写(语言、动作、场面)、修辞运用、前后照应。

对细节的感觉不仅仅是一种写作能力,而且也是你对生活是否有一种敏锐,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叙述只是一种简单的交待,而描写是生动的刻画。

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

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的飞翔;所谓"写作",就是让心泉自然地流淌。

要学会感动,因为生活在感动中是一种幸福。

教育者应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做到这些,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是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十章 语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