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窗的凝视——观《1921》后感

(一)

李达与爱人王会悟搬入新家,李达偶然在阳台上对视着一名小女孩儿,李达对小女孩儿笑,小女孩儿也回应李达的笑意,我一度认为是李达与爱人王会悟想要个女儿。(题外话,导演组没有启用小男孩儿而是小女孩儿,可能正是因为李达与王会悟第一个孩子是女儿:李心田。)直到李达向王会悟讲起抵制日货的故事时,划着手中的火柴,突然发现火柴竟然也是日本制造的。“偌大的一个中国,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这句话让人痛心疾首,又让人感同身受。突然意识到,对视的小女孩儿便是导演想要表达给观众的,中国的火种——希望。片中,小女孩儿数次出现,但从未出现过她的父母,可见她就是人民的希望,她属于所有中国人民,这就揭示了无数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在民族强大的渴望的征程上。片末,小女孩儿再次出现,而小女孩儿并未长大,如此更说明火种一直留在每代人的心中,青春依旧,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二)

中国共产主义伟大先驱李大钊同志曾于1918年作出这样激越而豪气的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贯穿影片的,千万劳工的觉醒与反抗,才有了面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成功,片子结尾处,工人罢工胜利后,手中漫漫的红旗飘摇,也正是映衬了这句话吧。国际歌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是靠摇旗呐喊的空洞口号,而是正确引导每位百姓,成为当家做主的人民。

(三)

影片《1921》以先驱者李达和王会悟的生活作为叙事主体和视角,以革命伉俪的革命前途为脉络,是爱情故事,是家国情怀,也是革命浪漫主义,追溯百年前的大义,如何在水深火热中救亡图存。同时,欧洲反共势力对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的监视,以及日本特高科对近藤荣藏的严密追踪,这三条故事线各有一套逻辑,而又在动态中相互照应,终归于“一大”的召开的时间和空间,这也应了片中李达、李汉俊的分歧,要不要联合共产国际?要联合,至少前期虚弱的时候要联合,当然中国的问题只有中国人能解决。(事实证明,照搬俄国思想的博古、王明是纸上谈兵,是错误的。)可以看出导演组在人物轶事上下了足够的功夫,它突破了传统叙事的局限,它把历史知识与年轻人的生活内容做了真正的结合。青年人对理想追求的探寻、对革命信仰的探研、对迷蒙前路的探究,很自然地就能融入其中,我辈也因此受到感召和力量。

(撰稿:张鑫)



2021年7月9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轩窗的凝视——观《1921》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