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的“边界”意识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独立个体,我是我,你是你,关系再好、交集再多,也要有彼此独立的部分。
不同个体之间要尊重彼此独立部分的存在,不随意入侵,这就是边界意识。
有人会问,那建立边界感,是不是就是建立一堵墙,把别人挡在墙外,做一个毫不顾忌他人感受的人?
其实恰恰相反,保持“边界清楚”的前提,就是兼顾双方的情绪感受,让自己和对方都感觉舒服,且没有边界被侵犯的感觉。
在这里需要引入一个“心智化”的概念。
通俗点讲,心智化能力,就是你能通过行为来解读其行为背后的情绪感受、心理动机、想法等心理状态的能力。就是透过外在的表现,去理解和同理其内心层面的感受的能力,既包括对别人的理解也包括对自己的理解。既知道是什么,同时也知道为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从上图中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从自我、他人、想法、感受这四个维度来看,“心智化”能力,就是既能觉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能够觉察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那么所谓的“心理边界”就是在这种“心智化”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兼顾双方的情绪感受,让自己和对方都感觉舒服,且没有边界被侵犯的感觉的一道“隐形的屏障”。
那么怎样跟别人保持边界清楚呢?这个清楚就是让自己和对方都感觉舒服,没有让自己或是别人觉得边界被侵犯的感觉。
答案就是在关系当中修,在关系中带着觉知力的去练习。在与人的相处当中,不断觉察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并随时调整保持一个能尊重彼此边界的状态。
如,当在一段关系中,如果我总是要指导别人做这个或者那个,或者禁止别人做这个做那个,这就是一种边界非常不清楚的感觉。因为此时,我并没有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但当我能够把感受的范围,延伸到对方的内心里面,我能去体会那种被我控制的不舒服时,我自然就会对自己的言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是上面介绍的“心智化”的能力,能感受他人的感受,能及时觉察我对别人做了什么之后,他的感受是怎样的。是一种对双方内在感受解读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我的言行。
很多的边界不清,就是因为,我只知道我想做什么,而没有办法知道或者没有意识到我做了这些事后,别人的感受是什么。
我们要增加自己的言行,对对方的感受调控的能力,就是能够吸收别人对我们的反馈,来对自己进行调整。
如果我们具有这种心智化能力的话,我们就自然守住了自己的以及别人的边界。这是怎么尊重别人的边界。
那么如果守住自己的边界呢?
其实在“心智化”能力里面,我们看到了,它不仅包括理解他人的感受,更包括理解和尊重自我的感受。对于“边界清晰”而言,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我的感受,我们不但要有清晰感知自己的能力,更要有能够清晰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面对一个不尊重我们边界的人,我们要告知他我的感受是什么样子,通过反复告知或警告之后,他就会清楚他做了什么之后,我的感受是什么,并且知道我介意的点在哪里。
当对方感知到他的行为对我们所导致的影响,就会对他的言行做出相应的反馈性调整。而让他们学会怎么样尊重我的边界。
所以说,归纳起来,首先我们需要增加我们的“心智化”的水平,清晰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别人的边界在哪里,才能尊重和维护好在各种关系中的边界清晰。
拥有边界感,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
边界感,是最高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