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和叔齐: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伯夷和叔齐最终在首阳山上饿死了,据说是义不食周栗,最后发展到了义不食薇菜,什么也不吃,只有一死了。八百年后,孟子相当佩服伯夷,称赞伯夷和姜子牙为“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然而,恐怕孟子是谬赞了,像伯夷和叔齐这样的人哪里有大义可言!

孤竹君是把王位传给叔齐的,但是叔齐认为自古立长不立幼,非得把王位给大哥伯夷。伯夷为了孝道,拒绝了弟弟的好意,最后逃出国去,叔齐紧跟着也逃出国去。你看,两兄弟为了孝道,为了祖宗成法,兄友弟恭,一时间真是一段佳话。只是不看过程看结果,国家的江山社稷谁来继承?一国无主,国家陷入混乱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羽毛,逃避了更大的责任,不是欺世盗名吗?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当“大老”?

这也就罢了,当周武王姬发要讨伐商纣王的时候,伯夷和叔齐认为不对,跑到武王军前一顿哭,说什么:父亲死而不葬,却要舞刀弄枪,是不孝;臣子讨伐君王是不义;周武王如果真的发兵伐商就是个不孝不义的人。士兵们听了非常的愤怒,纷纷举起大刀,要他们尝一尝刀斧的味道。还是姜子牙发善心,叫士兵把他们拖了回去。

初看伯夷和叔齐的说辞,觉得有些道理,深一想就知道大谬其谬。诚然,父亲死了不下葬,而是忙着兴兵,似乎不对。但,比起埋掉一个尸身,文王姬昌肯定更加希望杀了——把关了自己九年,把自己孩子剁成肉酱的人——商纣王。完成父亲的遗愿是大孝,埋掉尸身实在是小孝。

天下人都知道商纣王暴虐,兴兵伐主,这是纣王的祖宗——成汤就干过的事情,不是什么开天辟地,自古无有的事。况且解民倒悬,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义,忠于君上不过是小义。

伯夷和叔齐机械的执行道德规范,不懂得更深层次的道德本义,才使人生陷入了悲剧。

他们拿这一套说服了自己,终究说服不了别人。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意思是: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商朝的士兵纷纷倒戈,一夜之间,天下就换了姓名,纣王的暴虐,不需言表。

伯夷和叔齐认为周朝得位不正,有背臣子之道,自己不能同流合污,决定不吃姬家的饭,跑到首阳山上搞野炊。不知道哪个好事的给他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连野菜也是姓姬的,他们就义不食野菜,终于把自己活活饿死了。

后世的人,只看见伯夷和叔齐的小义,不知道作为臣子的大义,“大老”其老,浮云遮眼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伯夷和叔齐: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