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离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最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刷到过要给词“精神离职"我在网上看到这样这一组数据,深以为然。

根据国外求职网站Resume Builder的调查,有1/5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处于精神离职状态;有1/3的人承认自己把每天的实际投入工作时间减少了一半以上;还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就算被老板发现自己“精神离职”的状态,也不在乎。

”精神离职“这个词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到底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是人们对工作越来越缺乏激情所致的,还是人们对工作不感兴趣的一种消极的抗衡。

工作变得越来越无意义,人们的激情被消磨掉,让工作变得没有那么丰富多彩,为了生活,还要忍受这样的无意义状态,对人的精神状态也起到了折磨的作用。

专家认为这是由过于细致的劳动分工造成的,是有一定道理的。过于细致的劳动分工,有时候也会降低工作效率,导致事情本该在短期内完成,由于牵扯到的环节过于多,导致本该一天完成的工作,变成了两天,时间成本的增加,物质成本的增加,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另外,分工过于细致,也会导致人们工作积极性不高。比如一个人只负责一个项目中的一小部分工作,无论做得好与坏,对最终的结果有什么重大影响,短期内看不出来。既然无法感知结果,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可能都没有什么意义。

比如,我所在的公司并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工作,虽然我会把所有的人力资源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以帮助到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维持人力资源环节的顺利进行。可是我参与不到实际的义务当中,我并不能深刻体会,我所做的工作对公司会起到多大的作用,由此,就会有消极的无力感,觉得自己的工作好像并没有什么意义。

我在上家公司时,负责人力资源团队,但是我要参加公司所有的义务会议,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让人力资源工作与义务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既发挥了人力资源的作用,也帮助到了业务,并能直接明显地看到我的部门在整个业务环节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由此我的团队成员会觉得公族很有意义,会时时保持积极主动。因为要不断地承接业务,不断地为公司的业务环节出谋划策,起到协调、促进、参与的作用。

正如德鲁克说的:一个人的工作必须拥有最低程度的完整性,他才会感觉到工作的意义,否则工作就只是强制劳动。

再者,一个人长期从事重复的工作,会遇到自己的瓶颈期,无法提起激情面对工作,成长缓慢,认为工作对自己没有意义。

在人们的认知里,劳动分工会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管理学大师却认为过于细致的劳动分工,会造成效率低下,同时也工作的意义降低,成长的路径变窄。劳动者一旦认为工作没有意,由此长生的成果会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这是可想而知的。

在我看来,我们组织内部在设计岗位及工作流程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断地优化工作细节,带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让工作有意义,让员工在工作中有价值感,才是提升生产力最有力的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神离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