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行之学习篇(三)

今天的两场是邓晓丽老师的“语文教学创新设计”和刘洋老师的《诗词教学,回归诗意》。一个是干练儒雅,一个是帅气潇洒。总结所得——

  一、创新教学设计一定是有深刻性和个性的,(其实邓老师还讲了科学性,我想重点谈谈深刻性和个性。)我们的教学设计有多少具有深刻性,学生会的,读一遍就能明了的内容反复讲啊、讨论啊,搞得课堂看似学生都动起来了,我想学生之所以动起来也是配合着老师表演,其实他们也是觉得没意思,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问题设计没有一点思想的深度,怎能听到学生课堂上生命拔节的声音?邓老师举了一个她设计的课例《谈骨气》,她是这样设计的”吴晗为啥选这个话题?为何选那三个事例?这样的提问就像投石入河面,会荡起千层浪,好的问题设计一定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是深刻性,关于个性化,邓老师像其他名师一样主张裸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才有个性化的设计。她说名师王君讲《老王》就抓住“活命”,把课文上到了学生的骨头里,这让我想起了王君的备课手记,她讲公开课,贾平凹的《风雨》时,用三天时间读课文,一遍又一遍,读了无数遍,临上课才把设计做出来,《风雨》上的惊四座,这样的出色当然源于王君老师的个性化设计。符合自己的课堂气质,有自己个性的理解,这是我对个性化的理解。

    创新教学设计还必须遵循情感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原则(其实邓老师还说了目标性),情感性就是让学生真正与文章进行情感共鸣,让设计情感涌动,为什么有人上《背影》能让人潸然流泪,而有的课堂让表演父亲买橘子的镜头却惹来笑声连连,课堂设计要牵动学生的内心,让他们触摸到看似平实文字背后涌动的激情。发展性原则,就是你的课堂上,一定带给孩子们是真语文的东西,是能思想蓬勃的东西,是能激发生命张力的东西。能让学生在心中扎下语文的根。邓老师说她带领学生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学课文,三分之二的时间学推荐的书文,尤其是思辨性的文章。实践性,语文课程是什么?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性课程。所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你只做导演,学生才能跑的更远。做基训还不如让学生读书做笔记。有些课堂看似静悄悄,只要思维是动的,就是一节好课。或许,一节课上他只写了三四句话,但是深思熟虑的,也比盲目热闹强。

     接下来邓老师讲了关于主问题教学设计的几个角度,至于主问题设计,我想还是多研究余映潮老师的吧。有几句话需要自勉:读透教材你的课堂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不培植土壤,就算给你一个好设计,也无法驾驭。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年轻的刘洋是个倾情热爱教育的人,他除了诗歌教学,作文做的也非常好。中师毕业,走到现在小有名气,真是赞叹他骨子里的那份执着,他说他的梦想是成为全国名师,他说只要走在路上,就有阳光洒落。他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师生相互温暖,相互激励,相互超越,相互学习。他两次获得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我觉得源于他“真正的名师要提供学生细致入微的帮助”的思想意识,我想他的课堂上学生不会尴尬,他总能无缝地给予帮扶,比如,学生读不好时,他说请你忧伤的读读,读着读着诗的意境就读到心里了。他说对语文课堂充满敬意。他说很自豪把生命的体验传给学生。他说语文课应上语言的运用。他的以文解诗,以诗解诗对我来说是全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圳行之学习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