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顾名思义,学习上的霸主,考试成绩稳居前列的学生。
谁的学生生涯没遇到过几个学霸呢,抑或,自己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曾经的学生升级当了父母,要不要自己的孩子当个所向披靡的学霸呢?也好在同学同事亲戚朋友们面前挣足面子。
1
刚工作那会,一位的女同事买了《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看,当时我虽然没有孩子,但却读上了瘾。我震惊于我的同龄人竟然有这么优秀的人才!也非常喜欢刘亦婷父母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培养她成长的过程一一呈现给我们,其中有很多刘亦婷生活、学习的细节,可以看出她的父母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非常用心,在那个任孩子的精神生活野蛮生长的年代,她父母的做法无疑是非常睿智的。
后来有了学霸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刘亦婷。哈佛当年在中国每年仅仅录取6、7名学生,而她是其中一个,是当之无愧的学霸。
她现在怎么样?
关于她的信息很少,据说,她现在是新希望-秦岭一级市场投资的管理合伙人,是亚洲金融协会的董事。
对我们这些曾经将她视为偶像级学霸的读者来说,她现在的状况符合我们的期望值,完美地按学霸的路线畅走人生!
是不是每一个学霸都有着灿烂美好的未来呢?
2
前段时间,曾经的高考理科状元,北大毕业后留学美国的研究生王猛给父母写了长达一万多字的信,控诉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因此火了网络,引发大讨论。
王猛是一个让父母很有面子的孩子: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功申请了美国一所名校的研究生 ……妥妥学霸一枚。
那他现在怎么样了?
2005年,他不再回家过春节;2012年,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35岁的他,没有结婚,没有女朋友,
为什么他做得如此绝情?为什么他将工作处处碰壁的原因全部归咎于他的父母?他的父母真的是造成她现状的罪魁祸首吗?看看他万言控诉书的内容,大体可以了解到。
“他妈有疯狂的控制欲。中学时为了让他留在身边,不允许他去上重点中学,而是留在单位办的普通中学。不愿意他以任何形式离家太远。
王猛小时候不会剥鸡蛋,二姨总是取笑他,但是父母从来不站出来阻拦。王猛因此被长期嘲笑,陷入焦虑,总是抑制不住地抠指甲。但是王猛的父母并没有关心他为什么会染上这个坏习惯,反而责备他。
上二年级时,班里要搞文艺演出,前一天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齐膝短裤参加,但演出时却只有王猛没按要求着装。因为他的母亲让他穿长裤,他提出带上短裤备用的请求也没被准许。这让班主任很不满。”在穿衣的事情上,这不是孤例。王猛说,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几乎没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选择的。
考上北大后,他以为能摆脱父母对他的控制,可是父母拜托一个北京的阿姨照顾他。这个阿姨也像父母一样无处不在地控制他。
北大毕业后,王猛进入一家做生物工程科学实验的研究机构上班,说起来跟专业再符合不过,但王猛并没有信心能做好这份工作,“动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现问题,自卑的心理导致很多事情跟不上,绩效评估下跌,不到一年只好离开。”此后的几个工作也都不顺利。
这个时候,王猛已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强烈认为这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也曾想过到心里咨询机构就诊。他决定为自己冒一次险,同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转换专业,去一个心理学课题组跟组学习,并在之后申请赴美读心理学研究生。他希望心理学能够帮他弄清楚自身遭遇的问题。
救赎之路并非一路坦途。在美国,王猛曾有一段时间不由自主的会想起从前沮丧的事情,注意力难以集中,他找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这是他第一次做咨询,他足足讲述了6个多小时,“咨询师说我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而这些问题也印证了自己对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猜想。报告出来后,王猛给父母寄回一份,但父母依旧不以为然。”
通过这些细节,我们都能看出来,王猛的现状不能全部归咎于他的父母,但他的父母绝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
人们从不会为一个孩子身体长不大而担忧,但却从不认为儿童精神上也有一个内在的种子,它会自然、有序地长大。
只有那些真正理解、尊重孩子的父母,才会顺应孩子内在精神发展的需求加以引导,让孩子长成他自己的参天大树。
刘亦婷的父母在充分尊重女儿个体的基础上,用爱心关照女儿,关键时予以帮助、引导,既成就了女儿,也成就了自己。
不理解这个道理的父母会千方百计地干扰孩子精神成长的过程,并美其名日“都是为了你好”。
王猛的父母虽然是知识分子,却是最愚昧的父母。他们盲目按照大众的规则来教育他的儿子,却从来不考虑儿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和要求,也不考虑儿子所处环境对儿子的影响。他们养孩子就像做馒头用的那个模版,将儿子往模版里塞,模版不变,却把有个性的儿子硬塞,从没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跟别人完全不同的个体,也不是他们的艺术品。
父母培养出一个拥有渊博的知识的孩子并不能证明他的教育是成功的,只有培养出一个拥有成熟心智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成功。
一个典型的事例:去年夏天,上海丁阿婆状告儿子不赡养她的事件引起了很多关注。儿子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从小就是是母亲的骄傲。但他2012年毕业回国后,就没有再工作过,天天在家打游戏,还要靠82岁的老母亲养活。这样的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吗?连自己都养不活,有再多的知识也等同于废物。
4
有这么一个故事。哈佛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教授,在儿子出生后,他准备把儿子培养成天才。在儿子三四岁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会几国的语言。六岁的时候,考入中学,10岁上的哈佛大学,16岁,攻读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心理学家每一分钟都让他的孩子不断地吸收吸收知识。18岁,孩子成为英国伦敦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可是他什么都不干,他拒绝任何“知识性的活动”。他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特别高兴,“满腹经纶”对他没有用,事实上知识使他非常痛苦。
我们都想尽可能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是什么样的孩子算作优秀?分数是一个最简单粗暴的衡量方法,所以学霸成为家长们羡慕嫉妒的对象,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学霸是很多家长的目标。
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便通不到罗马,只要孩子能认真学习,不论他是不是学霸,他都是我的好孩子。
只要他有良好的性格、成熟的心智,他就会乐于学习新事物,热爱生活,长大后他也会热爱工作,会感恩父母。他就会成长为一个幸福的人。
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家长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