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细节中找到了成功机会

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很多事,这个人能做,那个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有所差别而已,最终结果还是归结到细节上是否下功夫了。

想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也是敷衍了事。这种人不会把工作当作一种责任,而是当作一种苦差一种负担,因而在工作中没有激情。每天只做别人分配给他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做事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已故台塑大王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获得成功机会的人。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学做买卖生意。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规模小,供应商给的售价没有优势,所以没有人愿意到他这偏僻的小店买米。为了生存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效果不理想。

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感觉到要想米店在市场上立足,自己就必须有一些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才行。仔细思考之后,王永庆很快从提高米的质量和服务上找到了突破口。他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出售。这样,王永庆米店卖出的米质量明显就要高一个档次,所以深受顾客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在提高米的质量取得效果的同时,王永庆在服务上又有新举措。当时,顾客都是自己前来买米,自己提回家。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就不便了;而当时前来买米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来。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货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大受顾客欢迎。当时还没有象今天这样送货上门的理念,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确实是一项创新举措。

送货上门也有很多细节要做。即使是在今天,快递小哥送货上门充其量是将货物送到客户家里或根据需要放到相应的位置,就算完事。那么,王永庆是怎样做的呢?

王永庆给顾客送米,并非送到了事,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擦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新米上面,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更多顾客,更好的口碑。王永庆正是把每次送米这件小事做得细之又细,使顾客成了他的忠实客户,为自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事业发展壮大后,王永庆在管理企业时,同样注重每一个细节。他的部属深深为王永庆精通每一个细节所折服。当然也有不少人批评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劝他“抓大放小”。针对这一批评,王永庆回答说:“我不仅做大的决策,而且更注意点点滴滴的管理。比如操作人员的手艺、操作方法、机械的配置等等。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都会影响生产。如果我们对这些细枝末节进行研究,就会科学细分各操作动作,研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将两个人操作的工作量减为一个人,生产力会因此提高一倍,甚至一个人兼顾两部机器,这样生产力就提高了四倍。”

王永庆认为,正是这种对于细微之处的了解,才能真正提高管理的水准,因此,他认为企业提高管理效能不能只重视“面”和“线”,而忽视“点”。管理固然是“面”要求,但须先自“点”做起,事务过程的每一个“点”做得妥善,则“点”的连结“线”亦获得改善,从而全“面”达到目的,完成理想。所以要解决问题,着眼点仍在基本上的了解。

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细节是一种创造。不要以为创造就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工作中的小革新,细节完善同样是一种创造。“细致到点”,从细节中找到创新的机会――这就是王永庆成功的秘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从细节中找到了成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