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有一天在看格总的推文时,看到他分享了读俞敏洪的新书《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所带来的思考,我被其中几个故事给打动,于是果断买回来准备读一读,谁还没有崩溃的时候?

这本书讲述了新东方的诞生、成长、上市、发展一些列的故事,涉及到了创业故事的讲述、个人发展、组织变革、企业管理等方面。书中不仅仅感受到了俞敏洪在做事情上的大气之外,还有当他遇到发展困境,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思考。

大格局

面对竞争对手的大气

听过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个体老板用自己的利他思维成功把同行变成自己的联盟军,而自己晋升为他们的供货商,这样的格局带来了共赢的利益,而新东方在面对竞争对手小人的做法的时候还能解救对方摆脱危机,这样的格局实属让人震撼。

在新东方发展史上,早些年间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有竞争对手砍伤了新东方的员工,还有跑到新东方教室发广告的竞争对手,后来这个竞争对手遭遇到老师集体罢课,学生要求退款,但是她的钱已全部花光,于是求助俞敏洪,俞敏洪不仅帮助竞争对手请回了罢工的老师还出自己的老师帮助对方渡过了难关,老俞坚信“你的善意是可以把大部分给暖过来的”。这种大气的做事风格也成为了新东方对待竞争对手的方式,一个公司能蓬勃发展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看创始人的个性便可见一斑。

发展和利益面前的舍得

新东方在从家族企业到合伙人制最终上市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发展过程中创始团队在2001年出现了各种矛盾和争吵,面对这样的情况俞敏洪坚持着两个原则,第一是必须保证新东方的发展,不管他个人受多少委屈;另一方面他感恩他的同学们从国外回来一起创业,始终惦念着这份朋友情谊,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最后他选择从让利和让位来化解矛盾。

在筹划着新东方往上市方向发展的阶段,合伙人之间进行股权分配的时候,他第一个表态放弃控股权,最终预留了10%的股权给后来人,他个人只占了45%,从古至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个人在利益面前能克制,在利益分配的时候还保持着一份情怀,这份格局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及。

当然事实上也因为他放弃了控股权而被轰走,在2002年左右新东方内部矛盾尤为突出的时候,合伙人说“俞敏洪,你一个农民出身,现在新东方要进行现代化发展了,改革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你,所以你如果不当董事长和总裁的话,也许我们就能把新东方带上正轨”就这样俞敏让出了董事长和总裁的位子,甚至退出董事会。试问谁可以甘愿把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别人,试问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社会责任感和使命

说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似乎有点务虚,但新东方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创业基因里有北大人文自由思想的影响,希望把新东方做成有情怀的企业,“情怀就是在做一件事时把个人和社会揉在一起,同时对两者都有好处,这就是情怀的核心”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有课堂上知识以及可以带走的一些能铭记终生的东西。也看到具体的在陕西合阳建立的新东方希望小学、汶川救灾捐款、资助贫困大学生等。

学习力

新东方在上市前,教育行业如何上市是空白的,无从参考,只能一步步摸索着过河,发展过程中的起起伏伏需要不断创新,学习,寻找答案。特别是俞敏洪被“轰”出管理层后,他做了很多事情,第一件就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新东方的发展做出努力,见了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板、朋友向他们取经,学习《公司法》以及企业管理的书籍,从不懂企业管理到懂系统的企业管理,用了2年多的时间在资本市场他已经做到了比其他人更懂,知识也更加丰富,所以到了2004年初,所有人发现要引领未来,走向美国资本市场的话,还得俞敏洪来。面对人生低谷和困难的时候,俞敏洪坚持的一个准则“无论人在什么岗位上,在任何困境中,都要让自己保持进步”。

也正如俞敏洪在读大学得肺结核住院养病期间,虽然苦闷,但是依然坚持读了二三百本书,背了接近1万个英文单词,读了几十本英文原著,也正好奠定了后来做事业的基础;也正如新东方的校训“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种学习力和坚韧不屈的精神是我们面临所有考验和不如意的不二法宝。

自省力

书中还有一个版块是俞敏洪的自我剖析,从个性、知识结构等方面剖析,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知道自己的局限,所以在新东方的发展过程中尽一切所能招贤纳士,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可以彼此成就,新东方上市后也走过迷途,也遇到浑水公司的恶意攻击,这正是在走过的弯路中反省、调整、优化,这种自省力也是难能可贵的品质。特别是在创业过程中他感受最深的是做人做事的核心要素:诚心、坦诚和信任。

如果你愿意去学习,更愿意去自我驱动,更愿意去交有意义的朋友,更愿意读书,那所有这些东西就像点点滴滴的水流汇聚到你的生命之流中,让你最后越来越开阔”。这或许就是给予我们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