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理解力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探索自我与世界的途径,在阅读中认识自我,同时丈量时间的深度与空间的广度。

阅读,有时候是为了消遣,有时候是为了获得资讯,有时候是为了增进理解力。

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读者每天可以获取的资讯太多。很多资讯对增进理解力毫无帮助,很多垃圾信息甚至会产生误导作用。太多资讯如同太少资讯一样,都是对增进理解力的一种阻碍。换句话说,现在有些媒体(自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读者从报纸、杂志或公众号自媒体获取的大多数资讯,如果一下子就能读懂,那就说明读者的理解力本来就已经与作者相当了,否则一路读下来肯定会因为不能理解作者而被卡住。像这种一下子就能读懂的读物,可以增加资讯,但不能增进理解力。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读者只能从“更牛逼”“更高杆”的作者身上学习,作者的水平比读者高上一截,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读者刚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但努力阅读理解后能增进理解力。这种作者、读者双方水准不齐之下的沟通肯定会发生,否者,无论是透过演讲或书本,谁都永远不可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为那些想真正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是为那些把阅读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力的人而写的,它从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层次介绍增进理解力的阅读方法。

一、基础阅读。基础阅读是第一层次的阅读,即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基础阅读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小孩子首先接触的就是基础阅读,儿童具备纯熟的阅读能力之前,会经历大约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阅读准备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从出生到六七岁为止,阅读准备是否成熟需要评估,包括孩子身体、视听能力、智力方面、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家长重点要记住三级跳通常会造成失败,孩子如果还没准备好就要教他阅读,孩子可能会不喜欢这样的经验,以后的学校教育甚至成人阶段都会受到影响。超过准备阶段延后接受阅读指导,其实并不是太严重的事,没有必要担心孩子“反应迟钝”或“跟不上”。

第二个阶段孩子会学习读一些简单读物。这个阶段相当于一年级学生典型的学习经验,孩子学会了初级的读写能力,可以介绍一些基本的技巧,比如字句的使用、词句的含义、字句的发音等。这个阶段结束时,小学生应该就能自己阅读简单的书,而且很喜欢阅读了。

第三个阶段是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这个阶段通常在四年级结束时就学会。快速建立字汇的方法,是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揭发”不熟悉的字眼。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学会不同目标和不同领域的阅读法,像科学、社会学、语言艺术等。孩子会因为好玩、满足好奇心、扩大视野而自己来做一些阅读。

第四个阶段是精炼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这个阶段大概是小学或初中毕业了。学生开始能消化他的阅读经验,从一本书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个主题上,对不同的作者所提出来的观点作比较。这是阅读的成熟阶段,应该是一个青少年就该达到的境界,也是终其一生都该持续下去的。但是,孩子们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失败的原因很多,学生到五六年级之前,整体来说,阅读是被有效教导过的。但是,过了这个阶段,阅读曲线就跌入死寂的水平,其中一个失败的原因却不常被注意到,那就是过分强调阅读的准备阶段,过分注重教导孩子初步阅读的方法,往往意味着其他更高层次的阅读可能遭到忽视。我们要在所有的阅读层次都投下努力,否则,有关阅读的整体问题是不可能有效地解决的。第四阶段学生几乎可以阅读所有读物了,但还不是本书中所说的“成熟的”阅读者,但是他已经精通第一层次的阅读。

只有当孩子精通了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才是他准备好往更高层次的阅读迈进的时候。只有当他能自己阅读时,才能够自己开始学习。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变成一个真正优秀的阅读者。

二、检视阅读。检视阅读是第二层次的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除非能精通基础阅读,否则没法进入检视阅读的层次。检视阅读要求读者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抓出一本书的重点。有时候读者时间有限,不知道要不要读这本书,值不值得花时间做分析阅读,这时,读者一定要做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目的是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

检视阅读略读的方法:先看书名,如果有序就很快地先看序,要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相关说明或宗旨,以及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开始阅读整本书前应该先仔细阅读目录了解整本书的架构;书中如果附有索引要快速检阅评估涵盖了哪些议题范围;如果有书衣不妨读读出版者的介绍,这些介绍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摘要,他们的努力不应该被读者忽视;从目录和概略对书籍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或者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检视阅读完后,读者应该能回答几个典型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三、分析阅读。分析阅读是第三层次的阅读,是全盘阅读、完整阅读,或优质阅读,是读者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

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一个分析型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是追求理解的,如果读者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者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只要是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阅读的艺术就是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时要提出四个问题:一是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二是作者细部说了什么,如何说的?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三是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四是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忘的原则。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如果你有读书时提出问题的习惯,那就要比没有这种习惯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俗话说:“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也鼓励你写出“言外之意”,不这么做,就难以达到最有效的阅读的境界。

分析阅读有3个阶段。

第一阶段4个规则:一是要求读者应该尽早熟悉自己阅读的是哪一类书,比如,是虚构类的作品——小说、戏剧、史诗、抒情诗,还是论说性的书籍?因为,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是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好的书都有一套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掌握一本书的架构是绝对需要的,因为这涉及到分析阅读的第二和第三个规则。二是使用简单的句子或者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三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一份说明清楚的摘要会指出全书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你看不清楚这些构成部分,就没法理解全书。同样的,除非你能掌握全书各个部分之间的组织架构,否者你也无法理解全书。第三个规则所谈的,不只是将各个部分排列出来,而且要列出各个部分的纲要,就像是各个部分自成一个整体,各有各的整体性与复杂度。根据一个纲要来写作一本书,不论这个纲要详尽的程度如何,都在给予这本书一种生命,而这种效果是其他情况所达不到的。我们可以用一句老话来概括以上所有的概念,那就是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四是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不管作者会不会告诉你问题和答案,身为读者,你都有责任尽可能精确地找出这些问题来。你应该有办法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阶段4个规则:五是找出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为了要达成完全的沟通,最重要的是双方必须使用意义相同的单字,找出重要单字并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最精确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找出共通的词义并达成共识。例如,阅读这个词,可以指为娱乐而阅读,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为追求理解力而阅读。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痛的字,一本书之所以能给你带来增进理解力,就是因为其中有一些你不能一读即懂的字句,如果你不能自己努力去了解这些字,那就不可能学会我们所谈的这种阅读方法。达成共识是作者与读者要一起努力的事,因为这是阅读与写作的艺术要追求的终极成就。六是不单注意到字也要注意到句子与段落,将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七是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读起来越是吃力的地方,就越要读得仔细一些。从作者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你必须找出每个句子所包含的主旨。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八是找出作者在书中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三阶段评价书籍:好书值得主动阅读,主动的阅读不会因为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在评判一本书前,一定要确定自己已经了解了这本书,想要真正了解一本书,就必须先经历过前面分析阅读的两个阶段。无论如何,如果读者基本的兴趣是书籍本身,而不是作者本身,对于自己有责任评论这件事就要认真地对待。赞同或反对作者,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如果读者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应该提出以下四点证据:你的知识不足、你的知识有错误、你不合逻辑、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要想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就是要去写下来。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第二,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

分析阅读的规则是理想化的,没有多少人完全按照这样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因为会花费太多时间,而使用过这些方法的人,可能也没办法用这些规则来读许多本书。培养阅读的习惯,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对于规则是否了解得够清楚,是能不能拥有技巧的关键。如果你不知道规则是什么,就根本不可能照规则来行事了。而你不能照规则来做,就不可能养成一种艺术,或任何技能的习惯。

四、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也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绝对值得读者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要进行主题阅读,首先得熟练掌握前面谈到的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尤其是分析阅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掌握主题阅读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增进理解力的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