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唱妇随,这一家的书法没治了!

赵孟頫《定武兰亭十三跋》上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赵孟頫《定武兰亭十三跋》:

image

赵孟頫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他的楷书在当时(元代)也是名噪一时。而他的妻子管道升,也是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和诗词创作家。

管道升:

image

管道升的书法取法赵孟頫,尤精工小楷和行书,笔画遒媚圆润,结体妍丽飘逸,****世人为之称颂“管夫人作书,寸绡片纸,人争购之,后学为之模范。”

书体在演变中,一定是以笔法变更为前提的,笔法的变更促进了书体的演变。“篆书之圆劲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 篆书用笔单一而简便,结字严谨而庄严。“分书之骏发满足,以毫平铺于纸上也。” 隶书用笔承篆意,并开一派,逆入而平出。“真书能敛墨入毫,使锋不侧者,篆意也。”楷书用笔规范而多样,结字大气而规范。

赵孟頫楷书一生中变化颇大。年轻时的典型代表作当是《三门记》。用笔以切为主,笔法简单,书写流畅。这是赵孟頫楷书年轻时的代表。

赵孟頫《三门记》:

image
image

然而,《胆巴碑》正是“赵体”书法的成熟之作。用笔特点显著,结字完美大方,精妙绝伦。典型的就是《胆巴碑》中的长横,线条变化显著,生动灵活。

赵孟頫《胆巴碑》:

image

《胆巴碑》之所以经典,并成为赵孟頫楷书第一,是因为它少了少年的刚硬猛健、血气方刚,多了几分沉着和温顺。柔中带刚而不是内敛,方正有味而不失古劲。

赵体楷书灵动多变,书写感十足。赵孟頫自称“日作楷书万字而精气不衰。”可信不可信暂且不论,我们却可从中意识到赵孟頫写字是十分快的。这也证实了书法最初的本源就是记录的务实作用。

赵孟頫师学二王,可谓登堂入室、造化颇深。赵行书师出《圣教序》。大王笔法被赵孟頫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并且巧妙应用自如。

梁春老师讲《胆巴碑》:


image

赵孟頫行书代表《前后赤壁赋》用笔表露无疑是师学二王。赵孟頫在书法上的造诣,其妻管道升可谓是功不可没。

管道升对他的帮助非常大。现代人知道赵孟頫书法的多,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妻管道升也是一位书法名士,也算是书法界的一股清流。我们挑一幅管道升《致中峰和尚札》看看,其书风与赵孟頫颇为相近,而运笔结字间有独具一格,别有风味。世传管夫人的书法是“寸縑片纸,人争购之,后学为之模范”。

《致中峰和尚尺牍》,元·管道升书。纸本。
行书。凡三十三行。每行字数不一。
共五百一十三字。31.7×72.9cm。

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五)。

image
image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中有“用笔千古不易”的说法。可见,对赵孟頫而言,笔法的精奥是书法的灵魂体现。的确,书法如果没有笔法的正当应用,那就是空有其表,徒描其形。

各个书体的笔法各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便是书法中所体现出来的为人之道:藏头护尾,内敛含蓄。这正是古人的“中庸”之道。笔法虽然讲究,其实只要符合人的生理条件,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法度之内,也就可以。

晋代王氏书法一直处于书法的正统地位。“内敛”、“外拓”、“牵丝连带”、“映带”、“使转”、“抢锋”、“衄锋”、“挫锋”等等,这些用笔之法,其实都是书法技艺的体现。

image

长按保存下图,可分享到朋友圈

image

王羲之在《书论》中说:“夫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这里提出的“先须用笔”,可见笔法是书法的基础。而书法的真谛,却在其后面几个字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一篇好的书法,必定有哲学上的完美体现。书法的偃仰、欹侧、大小、长短就是哲学的矛盾观。

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这两点讲的是书法中的技。

而情性,才是书法的高深之处。“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正是王氏技法与王羲之个人情感的完美体现。一个好的书法家,不光应技艺高超,才华出众。他要表达的,应该是他自己的真性情,所谓“即抒胸意而见意境,轻技巧而薄艺能。”

笔法之精奥,用笔千古传。此,古人性情之寄托也。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夫唱妇随,这一家的书法没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