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旅途的工作小记

当地居民DIY

​ 

最近很爱看的一部韩剧“Melo的体质”里,角色孙范秀在第三集里面说:“我虽然乱说话,但做事不会乱来,我特别喜欢收快递,也特别特别喜欢在餐厅看菜单,但对这份工作的喜爱,是那些所无法比较的。”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没有特别地理解里面的含义,到我第二次,第三次看,我理解到,哇,他热爱他的工作强烈度胜于他那对日常生活的趣味带来喜悦,就像你热爱且享受你的兴趣爱好,但对于工作的强烈到却无法与之相比,那到底是一种什么的体验和感觉?实在太迷人了。


24岁刚毕业的我一直在寻找工作的正真意义,这也是我走出国门选择打工度假的目的之一,想要去看看不一样文化国家的各种工作。当然排除金钱的诱惑外,我们想为之而奋斗的且把半生都耗在里面的事情,到底要如何寻找?有些人觉得,日常都忙于养活自己,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一类的事情,有那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才会花时间去思考,口袋满满最重要。我并不反对这种思想,毕竟从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影响来看,这是最实际不过了。可我又是那种只要没饿死的程度,就不会对金钱产生过多欲望的人,就爱花时间去探索一下人生的意义,然后分享一下拙漏的想法,度过这短暂的人生,也许是种不错的自我慰藉吧。

这里是我看过最多日出日落的地方


在熟悉大环境的前提下,第二年的间隔年以探索工作为主,也是转变的开始。这一次还是一个人踏上路,工作经验不足的我,只能以服务业最低端做起,刚开始的时候想着在一个地方慢慢地从一个岗位跳到另一个领域的岗位,从而学习到更多的工作知识与技能。在申请职位时,想以餐厅服务员做起,但被告之没空缺,可以让我先去客房部工作,心想着背包客流动性很高,总有机会换到餐饮部,于是便买机票先过去试试。本开始还是会以英语不够好(英语专业)且缺乏澳式餐饮和酒吧知识为理由说服自己,先在别的岗位做好,应该会有换岗机会,到后来,因为空房率高,晚餐却极度繁忙被安排去洗碗,给我人生迎来第一次沉重的打击。人生第一次洗碗洗到想要哭,首先我连基本的洗碗机和洗碗池的水龙头是怎样使用都不知道,要先把碗泡洗洁精水里洗一遍,然后再放到巨型洗碗机再清洗,每周在最忙的周四到周六帮忙。然后排班洗碗一次,还得帮忙清洁厨房(本该是厨房助理一同负担的职责),直到整个餐馆结束关灯,中间没有任何机会去学习做菜等技术性之类的时间,只有从未停止的碗碟,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努力,每一次结束以后衣服鞋子都湿透了。当时整个脑袋都是黑暗的,极度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严重到有好几次晚上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着挣扎,每天望着房间窗户对开的大海,一片黑暗,剩下孤独得发亮的月亮和规律拍打着的海浪声。很多事情慢慢积累,运量过久就会有爆发的危机。在两周后,一个新的瑞士背包客到来,引爆了内心挣扎的炸弹,在英语一般,没有工作的经验下直接被安排去了餐吧。我当时内心就非常肯定了这是摆明的歧视亚洲人,并非与你的能力相关,明明当时与经理说过想去餐吧的职位,得知消息后彷佛背后被插了一刀一样。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辞职了,唯一不舍的是我认识了一位19岁德国女生,当时幸好有她的关心与支持,我才能在心灵上得到了一点安慰。



其实受到种族歧视还是第一次,大部分的澳洲人表面上还是比较尊重种族差异的,毕竟澳洲是一个移民国家,很大的一批外来人口支撑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各种底层劳动力,但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国家超强的开放力和包容魅力。这里聚集了来自全球最年轻的背包客,不只是因为这里是全球工资最高的国家之一(在2018年),还有澳洲极度丰富的旅游资源,走在前端的艺术文化与教育等等,深深地吸引着各个想要飞翔的心。当遇到歧视的时候不要害怕,澳洲在法律上还是很保护外来劳动者的,毕竟凡工作都参与纳税,要及时掌握好证据,到Fair Work官网去投诉,维护自己的权益,用知识保护自己。


自从那一份工作后我就更加坚定的相信,有些事情当自己有意识到了不对劲或者超过自己接受范围的时候,就该懂得了断与放弃,中国式教育很多时候教导我们的是坚持和忍耐,但是时代在不停的转变,我们有权利去选择放弃压迫自己的事情,对于不正确的方向何必强忍,早放弃早超生,不是更好吗?苦痛总会让人看开一些,经历过这份工作,使我有个短暂坚定的目标,我向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打破自己的能力范畴,进入餐吧部工作,而且要工作得出色,打破某些人对亚洲人的偏见。


超过100年历史的酒馆 


辞职后,我疯狂地在西澳通过各种方式去投简历,在地图上只要看见是第三产业就投简历,而且多次投一些愿意培训新人的餐馆,最后获得了一家在只有40个当地居民的小镇唯一的酒店的Offer,为此还考了澳洲酒牌(RSA)。在这家小酒店里,虽然只有3个工作人员,但却给我无限的学习机会,身兼多职的我学到了前台工作知识,餐饮知识,酒吧吧台知识,澳洲厨房餐单知识,超市运营,各种问路旅游知识等,短时间内澳式英语飞速猛进,加上知识的补充,信心慢慢地增加了。同时,因为老板长期在珀斯,他非常乐意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做员工宿舍,让我们住得更加舒适,心里面暖暖有着一种家的感觉,感觉之前吃过的苦都瞬间消散云烟。


工作的小吧台之一



小酒店坐落于西澳中部的偏远地带,附近以挖金,铜和锌矿为主,目标客户群是路过的游客和短暂停留的淘金客,以晚餐,卖酒和住宿为主,同时供应一些生活用品给当地居民为辅。小镇生活相对的简单和朴素,整个小镇大家都互相认识,过往的旅客也比较友善,大多都是些退休的老年人;因为小地方,鸡毛蒜皮和八卦的小事也比较多,成为了大家饭后谈论的话题,大家都是平凡的地球人。平日的工作也不是特别忙,于是休息的时候也捡回了阅读的习惯,万万没想到在这个不到40人固定居住的地方,竟然会有图书馆,而且对短暂停留的外国人也免费开放借阅,深表感动!由此,我深深地羡慕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建设这方面的优势,后面我发现,无论多偏远多小的地方,都会有一个社区服务中心连带一个图书馆,即使规模不大,但是却满足了当地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心系中国,希望我伟大的祖国有一天也会在文化建设上面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全国国民素质得到大范围的提高而不断努力。


员工宿舍外面 


马不停蹄,三个月后我又跳到了另一个有500人的小镇酒店里工作,因为这家酒店相对比较大,大概有7-10个员工在这里工作,这次主要的工作是餐饮,酒保和客房check in,还学习了新的TAB。工作比较正式,规则制度也会相对比较多,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要处理,各种事情都需要向经理报备,听从安排等。同时,我也是第一个被录用的中国背包客,熟悉之后才知道,原来在他们认知中觉得中国人的英语比较一般,相对保守,毕竟酒吧工作占主导,不太愿意招亚洲背包客。当时内心澎湃,想着这固化印象必须打破。


小镇酒保的工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复杂,可能因为跟澳洲人爱喝酒的关系,下班后去酒馆喝上一杯反倒是一种日常文化。在这个偏远的矿业小镇,我享受繁忙的时候时间会过得快一点,闲暇的时候可以边做一些清洁边和客人唠嗑,谈谈工作谈谈生活,有时候看看电视的新闻,讨论一下体育(橄榄球,足球,板球都是澳洲人爱谈的日常),有时候静静地听一些客人吐苦水,生活的荆棘;这里就像一间幻彩的咖啡馆,18岁的青年来这里庆祝成年的喜悦,其实早就体会过酒的苦涩;午后家庭主妇们来这里喝上一杯软饮,等待孩子们的放学;矿工们下班后穿着脏兮兮的衣服直奔酒馆,为了来一杯冰镇的啤酒赶走身体的疲倦;失恋的女孩被朋友领着过来,坐在户外吸烟区大哭;年轻帅气的小伙们3-5成群地来点上晚餐,闲聊着工作的日常,手机的趣事;最有趣的还是当地的橄榄球队赢得了比赛,就会来酒吧庆祝,然后把队友的头发剪得乱七八糟的,但却笑得比任何人都快乐。当然工作中总少不了各种恶事,跟各种服务业一样,得沉得住气,灵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可能生活在世界每个地方的人都是一样的,为活着而努力,在工作中寻找快乐,让兴趣和假期成为生活不能缺少的活力之源。


有歌手驻场的日子,忙得昏头


努力认真生活的人是会被人看见的,我争气在一周内就把这家酒店要做的工作任务熟悉了起来,因为有之前的经验,工作比较认真仔细,人比较沉稳用心(是因为胖的原因),3个经理都觉得我做得很不错,开始打破对中国人的旧印象,而且特别喜欢勤奋的亚洲背包客,后来还推荐我做经理助理,介绍一些中国背包客过来,甚至老板还开玩笑地问我想不想留下来(他提供雇主担保),但是我都微笑拒绝了。其一因为我的初衷已经达到了,留下来也不是我打工度假的意义;其二,我觉得既然走出了国门就不要选着扎堆的地方,推动自己去认识不同国家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去碰撞。当时工作的时候遇到的同事有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和一个美籍印尼人(这个小哥是个有魅力的奇葩),因为这家酒店的老板出名的挑剔,更换背包客像流水一样,毕竟每天申请工作的人也有好多,后来听说这家酒店换新的都是亚洲面孔的背包客了。


直到后来,我去了南澳做起了前台的工作。这两年从底层干起,涉及三大产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虽然都是些很基层的岗位,但深深地领会到工作和生活中,在认真努力之余,更多的是需要尊重与平等,包容与理解。在澳洲工作时,有一种格外不一样的轻松和愉快,因为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下班后,大家都选择性地去做一些享受快乐的事情,避免交谈工作和不好的事情。感觉有点选择性逃避,但却减去不必要的压力。在我遇到的很多人当中,都跟我说要选择喜欢的事情去做,至少不讨厌;生命是非常地短暂,要勇于放胆尝试,也要学会勇敢地从失败中走出来;更重要的是相信你自己等等,还有很多很多积极的言语,他们更愿意呈现积极的方面出来,可能大家都深知生活的平凡。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给它下定义,在合法的情况下,能接受且喜欢不就是一份好工作吗?


红土西澳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谢谢阅读!

下期再见!

2020.04.16.

你可能感兴趣的:(澳洲旅途的工作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