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碑语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它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人生的困境,很少有孤立存在的,多是内外交困。外有重重困难,自身也缺乏掌控局面的能力。例如王莽统治末期,天灾人祸是造成政局动乱的重要原因。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在于他自身。王莽改革的动机是否良善我们姑且不论。首先,他处理不好与四周邻国的关系,称帝以来,与匈奴等周边民族的关系迅速恶化,使得边境连年战争,耗费靡繁,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第二,拢不住能干的人。朝廷上有见识、能办事的能臣干吏,越来越少;趋炎附势、哗众取宠的人则越来越多。有了这两条,即使再好的局面,也必然会出问题?。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什么要反求诸己,因为这是改善境遇的前提条件。假若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外部因素上,不反思自身的原因,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无益于境遇的改善。而只有当一个人站在客观的角度,冷静深入的分析自身原因后,才会发现,所谓的外部原因,多数都和我们自己息息相关。

“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是性格决定命运,而不是命运决定性格。何谓“乖”?曾国藩说过:“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有才的人败给了“傲”,平庸的人输在了“懒”!

第一条可以归纳为我们的性格不完善,为人处世方面达不到要求;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人并不是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好人,就真的好了。这世界上罪大恶极的人不少,但没几个觉得自己坏。

行不得反求诸己,躬自厚薄责于人。

教育人严于律己,对待他人应该宽容和缓。做不到的事不要怨别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多反省自己,少责备别人。

从个人品质说,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作自我批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从治理国家政治说,是正己以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其相关论述,在《论语》和《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