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背后的潜台词

      笔者并不是一个“阴谋论”者,但我确时常高度保持“怀疑”的心态。我认为怀疑是一个中性词,失去了“怀疑”,就失去了求知欲与放弃了知情权,最终将导致自我的丧。

                                                ——题记


      记得年幼的时候,我是一个将“真诚”(毫无保留)奉为真理的人,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异常耿直。当时的我,总认为要么不讲,要么就应该把一切倾盘脱出。难道交流不应本该如此吗?天底下还有什么语言,能比发自内心的“真实”更足以打动人?所以,年幼的笔者,一直很难理解父母为何时常两幅面孔,也一直不能理解所谓“塑料”关系是如何维持的。直到我某天意识到了内外之分,内和外的两个世界。我开始形成了一些认识,但真正开始理解还是在几年之前了,届时,我距离年幼不过增长了“十几”的年岁.......

      我们常以“套路”打岔。或讽刺、或戏谑、或无奈、或质疑。无意之间,“真实”成为了人文社会领域最“贵”的奢侈品,“套路”愈发摆上了台面。我们面对无处不在的“套路”之时,心情是极为复杂的,或愤慨、或无奈、或偶尔欣喜。但无论是何种场景,这些“套路”们都能极高地调动我们的情绪,或洋溢的、或压制的,同时,也会勾起我们的“好奇心”,抑或是怀疑。

      之所谓“套路”,是因为我们相信,其下,始终隐藏着某些未流出表面的东西。这类神秘未彰显的信息成就了“套路”的核心动力,促使“套路”能成不科学的角度肆意扭转,却不足以超越所隐藏的信息本身。诚然,“套路”是深浅、曲直之别的。这取决于所隐藏信息本身的复杂性与“铺路人”的功力特质。从这个角度而言,探索“套路”内涵的边界性是困难的。“铺路人”可能因为任何缘由施展铺路技能,这时常使人防不胜防。但大多数情形下,单个“铺路人”所施展的铺路指向是单一或明确的,以至于能形成多个“套路”的串连(形成“引路”体系),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套路”迷宫。

      当“套路”产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遇到了它的天敌。由于“怀疑”与“猎奇”心态的存在,形成了对“铺路人”最大的施工障碍。面对“套路”之时,“行路人”常常会经历“试探—怀疑—选择”的路径,去应对所面对的“套路”。这时候,“掘路”则成了“行路人”无奈之中又乐此不疲的事,“拆穿”本身就自带快感。正是这种“类病态”心理,促使笔者愿意花些精力去探究本无过多意义的暗涌。毕竟,大多数时刻,相信感觉就已经是最准确的判断。

      “套路”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这需要从它存在的意义说起。“套路”是为隐藏真实服务的。这就很明确了,“对真实的隐藏”形成了套路的核心。这里的真实,我想,大概包含两个维度;事实与情感。我们常因想隐藏事实真相而选择“套路”,是因为事实真相于我不利或与他不利。界中区别在于善、恶之分,谎言也因此分成了“恶毒”与“美丽”,但个别时刻,也不排除“中性”谎言(装逼概属于此......)。这类“套路”虽由事件引发,但归根于深处,还是延伸到了情感驱动。套路的情感驱动力是什么?笔者认为极大可能是,潜意识范围内的自我保护机制。

      试想,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不真正地表达自我?不确定、怕否定、自利心态等时刻,“套路”本身极有可能意味着我们对所相信的“真实性”的怀疑,当自己有这些怀疑的时候,我们就很不太可能自我真实表达。这时,就会形成一种尴尬的境地。“铺路人”把一件自己认为“不确定、利己或空想”的信息,描述成一种美好的愿景传递给别人的时候,却希望别人都能认可与相信,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可悲的祈求。因为这类信息欠缺真实,但人们却常希望探求真实。所以,“套路”永远都会有毁于一旦的一天。林肯说过一句名言“我们可以在某些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刻欺骗全部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人”。无论善恶,即是“套路”,就总有被“拆穿”的一天,这是其固有命运。


后记:

      “套路”是否一无是处?笔者认为有失偏颇。有一种,或许不应该被归于套路的“套路”是应该被善待的。谨当这种“套路”包裹着真诚。或许此时,应该称其为“心思”。“心之所往,思之所在”。这种“心思”同样需要表达的载体。过往,笔者认为,恰如其份的莫过于最直接的描述,但事实却鲜为如此。世间最美的语言应该是诗,而最真诚的表达却是是行为。我们可以用诗一样的语言去包裹最简洁的“心思”,然后再把目光带向行动。谁有能说,这种“套路”不值得去善待呢。

      人有个通病——常常会把注意力纠结于“表面”所看到的意向,却忽略了埋藏其下最简洁的真挚。而只要轻轻挖掘,就可能找到打开一扇门的钥匙。

你可能感兴趣的:(“套路”背后的潜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