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愙斋”到“梅景书屋”
吴氏祖孙斋号的渊源
明清以来,江南便是文脉鼎盛之地,一门风雅、一脉相承的吴氏一族即为晚清至民国苏州最著名的收藏世家之一。
吴大澂生于官宦世家,亦是清代重臣,其“愙斋”中收藏吉金、古玉、书画等甚为丰盈,是江南一带的文艺领袖。从吴门世系表中我们可见吴大澂为家中二子,其子吴本孝九岁时不幸夭折,此后再无子嗣,晚年夫人去世举丧,家中无男丁,便从大哥吴大根家中过继吴湖帆为嗣孙。
吴门世系表
吴湖帆继承吴大澂金石书画收藏,有书斋“梅景书屋”。其鉴别精辟,眼光独到,门下弟子,人才济济,是近世中国金石书画鉴藏的巨擘。
从世系表另一条线可看出,吴湖帆叔祖吴大衡的二女儿嫁给了潘祖荫的弟弟潘祖年,生了潘静淑,所以吴湖帆与夫人潘静淑是表亲的结合。
吴大澂与吴湖帆
吴大澂一生中斋号多达数十个,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即是“愙斋”。关于这个斋号的由来可追溯至清光绪二年,吴大澂离开西安之际得到的一个鼎。吴大澂考释鼎中铭文时认为此鼎主人名“愙”,故将其命名“愙鼎”,并将书斋命名为“愙鼎斋”。在光绪初年的时候我们还可见到他用“愙鼎斋”一名,后来改为“愙斋”。
愙鼎,西周中期(约公元前1046-前771),南京博物院藏
但是现在考证得知此鼎主人并非“愙”,而是一位名叫“师眉”的人。
愙鼎内的铭文
吴氏祖孙二人在鉴藏、爱好方面都有很强的传承关系,与祖父相同,吴湖帆也有很多斋号,而“梅景书屋”则是最主要的一个。民国时期著名期刊《古今》中,吴湖帆专门著有一篇《吴乘》提及此斋号缘由。
民国十年(1921)正月十三日为吴湖帆夫人潘静淑三十岁生日,岳父潘祖年把家传最著名宋版书之一的《梅花喜神谱》送给了女儿作为生日礼物,二人喜不自胜,加上潘静淑嫁妆之一皇帝御赐给潘祖荫的宋代汤叔雅《梅花双雀图》,两件梅花题材的宝物汇聚,于是将书斋命名为“梅景书屋”。
吴潘夫妇特别喜欢梅花,从上海博物馆藏的这件《梅景书屋》可以看到吴湖帆画了很多梅花
至于因得到《梅花喜神谱》和米芾《多景楼诗帖》,而取梅和景字得名“梅景书屋”的说法,当是误传。吴湖帆将书斋命名为“梅景书屋”时为1921年,而入藏《多景楼诗帖》应为1945年左右,时间间隔二十多年之久。
吴大澂
戏剧性的政治生涯
吴大澂原名大淳,后避同治帝(载淳)讳改名大澂,现在仍能看到不少他早期落款为大淳的作品。他前大半生仕途顺畅,同治七年进士,授编修。同治十二年,外放陕甘学政,这也是他收藏开始有积累的时间。我们知道陕西古物出土甚丰,因此他在此处所得收藏也颇为丰富。甚至从他遗留下来的不少信札中可见其离任后仍和当地的古董商人保持紧密联系。
其在光绪十六年之前可以说政绩十分辉煌,曾赴吉林招抚韩效忠,亦曾与俄使勘定中俄边界,为中国争取到更多国土,可谓是具有国际性意义的重大事件。
吉林防川公路边的吴大澂雕像,纪念其当年与沙俄勘界会谈的功劳
吴大澂一生足迹广阔,除西南地区没去过外,香港、澳门、朝鲜等都去过,与广东也甚有渊源,曾奉命任广东巡抚。苏博藏有一幅集古图,是吴大澂在广东的幕僚陶钟福为其所绘,画中吴大澂身边放置着许多青铜器,可见其对于金石收藏的爱好。
吴大澂在广东的幕僚陶钟福为其所绘小像,苏州博物馆藏
光绪十六年吴大澂母亲韩太夫人过世,他回乡守制,转而迎来艺术创作的高峰。光绪十八年,服阕,闰六月奉旨补授湖南巡抚,与广东巡抚一样都是省部级的高官。一直到甲午战争他主动请缨率湘军应战,兵败而归,仕途从此遭遇转折,后更因朝廷“永不续用”而一病不起,以充满悲剧色彩的结局结束其壮烈的政治生涯。
苏州拙政园“留听阁”中吴大澂于光绪十八年所题匾额
充满传奇色彩之收藏经历
吴大澂愙斋的收藏,遍及书画、青铜器、高古玉、瓷器、古印、铜镜、瓦当、封泥、古籍、碑帖等,几乎囊括了收藏的各个门类,名重一时。
顾廷龙《吴愙斋先生年谱》后附有吴大澂藏品目录,包括《愙斋所藏吉金目》《愙斋藏石目》《辟雍明堂镜室藏镜目》《百二长生馆藏瓦目》《百宋陶斋藏瓷》等等,是主要的吴氏所藏文物的目录。
从吴大澂其他斋号也可体现他的收藏,如吴氏亲题“五十八璧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说的是他的玉器收藏;“百二长生馆”主要是说藏陶、藏瓦、藏砖;“十六金符斋”乃言其印章、铜器、金符等收藏,为其恩师李鸿章所题。其实吴大澂有数十个斋号,每个斋号都是对应的收藏内容,可惜至今已难以收集齐全,偶尔在市场上还可以见到其斋号的流传。
五十八璧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
百二长生馆
十六金符斋
吴大澂抄赠陈介祺之《愙斋所藏封泥目》稿本,与上海图书馆藏《愙斋公手书金石书画草目》稿本、吴湖帆编《吴氏书画记》稿本、私人藏吴湖帆编《愙斋藏三代秦汉吉金目》及《愙斋书画目》稿本,均对了解吴大澂藏品有补充作用。
现藏上海图书馆的当年吴大澂自己手抄的目录,记载的206件书画,其中约四十余件来自于四王吴恽,这些作品和我们现在看到吴大澂自己的绘画和对吴湖帆的影响,都是比较深的。还有一部分比较多的是明代吴门绘画,亦可见祖孙两代人在书画上的传承。
遗憾的是以上十余种目录里,没有吴大澂藏玉器目录,这可以从他的《古玉图考》稿本及印本、《权衡度量实验考》中看到大致的规模;所藏古印,则有《千玺斋印选》《十二金符斋印存》《十六金符斋印存》等可以覆按。
甲午战争后,吴大澂曾想以自己一部分的收藏精品抵现巨额赔偿,囊括古铜器、古玉器等共三千二百种,而这些藏品只占吴大澂收藏精华部分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尽管这个提议后来遭到张之洞的反对,但从中亦可管窥吴大澂收藏的宏富。
吴大澂手录收藏目录,右为吴湖帆题跋
吴大澂关于青铜器的著作较多,一个是《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两册,但未必都是他自己的藏品。另一个是《愙斋集古录》,收录的都是吴大澂收藏、经眼藏品的菁华部分,共26册,规模很大。反映他青铜器收藏的还有两卷《集古图》。《集古图》后面都装有包括一百多件青铜器全形拓的长卷,全是他自己的藏品,现藏北京故宫辛宫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芮公鬲都著录于其中。
金石赏玩“达人”
当时对于青铜器的玩赏除了购买器物,更多还是以拓片的形式进行交流。上博藏的《集古图》的全形拓片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当年吴大澂没有做考释只是做了拓片,到吴湖帆重新装裱这个卷子的时候在上面有所补注。左边辛宫鼎拓片有了吴湖帆瘦金体题的小字。右边芮公鬲吴大澂自己做了相关考订,除了名称还做了铭文的释文以及盖了自己的印章。
左为辛宫鼎拓片,右为芮公鬲拓片
这类全形拓的拓片交流是当年的金石学家进行金石学考订与交流的最主要的途径。这些相关资料到了后代就成为了金石学珍贵的考订材料。
集古图(局部)
《集古图》与《愙斋集古录》是吴湖帆收藏的吴大澂遗物中最重要的两件,因而十分珍视,在《吴氏书画集》中有详细著录。《集古图》有二十余米,卷后有很多名家题跋,可惜现在出版物上是看不到的,苏博之前的展览也无法完全展出。据悉《集古图》当年吴家一共有五卷,现在上博有两卷,纽约苏富比出现过一卷。
《集古图》 微子鼎局部
在上海博物馆所藏吴大澂《集古图》中,亦可见其对愙鼎所做考释。吴大澂认为“愙”是《诗经》中提到的“微子”的相关记录,因而他认为“愙鼎”又叫“微子鼎”。微子是《史记》中重要的人物,他一直认为此鼎是微子使用过的器物,十分了得。因而此鼎虽小,但他格外珍视。
此为吴湖帆重得家传愙鼎后所作愙鼎全形拓
愙鼎传至吴湖帆,于战乱中佚去。吴湖帆耿耿于怀,引为大憾。1945年抗战胜利后,此鼎在京师琉璃厂现身,吴湖帆随即遣人持重金赴北平拟购归之。好事多磨,迟缓一步,为津门柯劭忞所得,柯氏为潘祖荫的门生,与吴湖帆也是熟人,故一经相商,说明原委,即以倍资购回,重藏梅景书屋中。此鼎可谓吴家一门风雅之最佳见证。
鼎彝拓本八条屏
对于玉器与青铜器的赏玩,甚至于一些陶器比如瓦当,吴大澂在当时都开了风气。例如上海图书馆藏的瓦当朱拓四条屏与藏玉拓本四条屏。更厉害的还有青铜器拓本八条屏,相当壮观。
其中芮公鬲下方这两件方壶后来吴湖帆先生让给了南京博物院。吴大澂曾记录,当时潘祖荫极其想得到他收藏的韩仲侈壶,吴大澂自己买了后不敢告诉老师,因为老师一直在找这件东西。所以可见这其中存在的竞争关系。也解释了他到陕西比较自在之后可以自由的买到力所能及的东西,这也是很重要的关系。
相对于金石家学,吴大澂的书画收藏与创作对吴湖帆影响更大。关于吴大澂的书画目前感觉大家对他的认知还不够充分,但他对自己的书画收藏与创作是非常有信心的,在晚清到民国,特别是江南这一带的影响非常大。
吴湖帆
南脉正统的书画传承
相较于嗣祖父吴大澂,吴湖帆以书画收藏与创作为主,早年亦进行过篆刻创作,从14岁到25岁之间刻制的一批印章可谓极其珍贵。今年新发现一枚吴湖帆的印章“我何烦”,用吴方言来说和他名字是谐音,也是一个很奇巧的闲章。
我何烦
在画学上引领吴湖帆者,非酷爱“四王吴恽”“戴汤”的吴大澂莫属。祖孙之间,一脉传承者,除收藏之外,正是画学。光绪十六年回乡守制期间,吴大澂在苏州怡园组织了怡园画社,成员顾若波、陆廉夫、金心兰、倪墨耕、顾麟士等都是当时画坛数一数二的人物。吴湖帆从小就是跟陆廉夫学画的,和顾麟士也有颇多交往,经常往返于怡园。
宋 圉人呈马图
吴大澂的收藏里也有很多高古的作品,比如现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宋人《圉人呈马图》,在上海图书馆藏的吴大澂手稿中也有著录。还有上海博物馆藏明代沈周《有竹邻居图》卷,这件作品曾经是顾文彬收藏,后来转到吴大澂又一直传给了吴湖帆。在吴湖帆的《吴氏书画记》有著录。
周臣 《柴门送客图》
吴大澂旧藏吴门画作例如仇英《柳下眠琴》(现藏上海博物馆)、周臣唐人诗意《柴门送客》,后者在吴湖帆的《吴氏书画记》中是有著录的,而前者反而没有著录。可知在吴湖帆先生整理祖先遗物的时候,部分作品已经散轶。
文徵明《山桥图》 局部
这件文徵明的长卷《山桥图》现藏南京博物院,也是经过吴湖帆先生的重新装裱。卷首两个签条都是吴大澂题的。吴大澂装裱时一张内签一张外签,吴湖帆重装时提到为慎重起见,将祖父的外签都移到里面来保护它。这些都属于吴门的绘画,也反映了他们祖孙的共同爱好。
王鉴 《关山秋霁》
另外就是四王,上海博物馆同样藏有祖孙两代人递藏的作品,如王鉴《关山秋霁》图、王原祁《仿子久山水》图等,在他们相关的著录中也均有记载。是为吴湖帆书画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景书屋的碑帖递藏
《梁萧敷敬妃墓志合册》
吴湖帆另外一个继承了祖父的重要收藏是碑帖。《梁萧敷敬妃墓志合册》位列吴氏文物四宝之一,是其岳父潘祖年家中的收藏,从书影可见和吴家也有渊源。册尾有一个同治十年的观款,上面就有吴大澂。也就是说这件碑帖同治十年入潘祖年收藏以后,吴大澂就已经看到了。几十年后又进入梅景书屋,成为了吴家的藏品。前面一个葫芦形的印章“至宝”,应是吴湖帆对他最重要藏品的认定。
《四欧宝笈》
接下来看到《四欧宝笈》,盒子和包装完全是吴湖帆做的,装帧极其的讲究。四帖的面板都是老的宋锦,还有自己的题签。其中三件来自潘家,一件来自吴家,是他最值得骄傲的碑帖收藏。
《唐虞恭公碑》前扉画 吴湖帆作
《隋公孙侨庙碑》前扉画 吴大澂作
这是《唐虞恭公碑》前的扉画。我们也在讨论,为什么吴湖帆会在那么多他的碑帖收藏前面都画扉画?最可能的还是受到他祖父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吴大澂在同治的时候就已经在画碑画,比吴湖帆要早很多年。
宋拓群玉堂帖本千字文
《常丑奴墓志铭》为清“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旧藏,由吴湖帆外祖沈韵初、祖父吴大澂递藏,吴湖帆、潘静淑夫妇视若传家重宝,里面也可见祖孙共同的考订,是比较珍贵的。同样还有《七姬权厝志》,我们推测吴湖帆收了四本《七姬权厝志》。相关题跋中说这本应有明朝松江人沈颢的题跋,但未发现。后来研究吴湖帆题跋,提及当年得到此本后仔细研究,觉得很好。第二年又得到一本,觉得比这本更好。于是吴湖帆将沈颢的题跋拆下来,加在了那一本他认为最好的钤印了“至宝”的碑帖上。
《七姬权厝志》及扉画
与潘静淑的书画姻缘
吴湖帆与潘静淑
关于吴湖帆他最闪耀的也是我们现在谈得最多的还是他的爱情。他与潘静淑1915年成婚,育有二子二女,共同的爱好:绘画、诗词和猫。
梅花喜神谱
绘画方面,潘静成长在大户人家,虽有一些诗文断句的功底但绘画方面没有特别多的培养。她的绘画是嫁给夫君之后才开始学习的。三十岁生日时从娘家获赠《梅花喜神谱》,因为1921年正好是辛酉年,而《梅花喜神谱》为南宋景定年间的刻本,干支正好也是辛酉年,所以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梅花喜神谱 内页
吴湖帆和潘静淑喜画梅。《梅花喜神谱》画一百幅梅花,从枝干开始到有蓓蕾、开花、花落,是对梅花的生长过程的一个纪录。可以看作宋代学习画梅花的范本,也是梅花的一个很好的图谱。可以看到每一帧上方都会有命名,比如“麦眼”,旁边会有吟诵梅花的绝句,但是里面没有一个梅字。它本身是梅花,但命名里面没有梅,吟咏里面没有梅,这是很奇巧的一件事。
《猫蝶图》 恽南田(左)、潘静淑(右)
另外一个主题是猫。我们可见上面两幅作品,左边是上海博物馆藏恽南田的《猫蝶图》,右边则是潘静淑画的《猫蝶图》。结合现在的考证重新来看的话,吴大澂日记里写到正月里要画猫来辟邪。后来在吴湖帆的日记里也记载着正月夫妻俩也各自画猫,画完后夫妻俩互相补景、补题。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俩人画猫的作品,这也可以和吴湖帆猫主题的系列收藏专题对应。
宋葛长庚《草书足轩铭》卷
潘静淑四十岁生日,祁太夫人以宋葛长庚《草书足轩铭》卷相赠,现藏故宫博物院。作为一个道教人物葛长庚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已知只有三件,其中一件还下落不明,格外珍贵。上面有吴湖帆所跋“辛未正月灯节日,静淑四十生辰,外母祁太夫人以是卷赐之。十年前三十寿时,外父仲午公尝赐宋本《梅花喜神谱》,二者皆潘氏所藏名迹也。”这是对吴湖帆收藏体系很重要的补充,可以看到吴湖帆梅景书屋里面,很多的绝品是来源于潘家收藏。
《绿遍池塘草图咏》
1939年夏,潘静淑去世。为悼念逝去的夫人,吴湖帆编印了几种出版物。《绿遍池塘草图咏》一共征集了一百二十多位朋友,共一百五十多件作品编印成册。从日记中得知,他卖了祖父一千方汉印,筹集四千大洋印成此书。此册主要用作馈赠友人,每本书皆有编号和上款人信息。书册前附了潘静淑夫人《千秋岁》词的拓片及其墓志铭。
吴湖帆绿遍池塘草
词中名句“绿遍池塘草”为主题创作的作品,这是比较符合当时的风格的。卷尾钤印“江南吴氏世家”,我们可以看到吴湖帆在很多有纪念性的作品上会盖这个章。
金玉其相册
还有一件《金玉其相册》,是苏博之前展出过的,为民国二十四年吴湖帆、潘静淑结婚二十年之纪念册。按顺序,吴湖帆从结婚二十周年开始,每年请自己最得意的门生画一幅画。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王季迁、朱梅邨、陆抑非、徐邦达都有作品在其中。而前面装的是夫妇结婚时最有纪念意义的藏品——潘家陪嫁而来的“榴蝉金杯”与吴家“盘螭玉杯”的拓片。到潘静淑去世,这个册页的制作就停止了。到大儿子结婚时,这个册页作为传家宝送给了儿子。
但是,一翻吴湖帆的日记,这个东西就不对了。这个册页其实是潘静淑去世后吴湖帆才重新开始做的,在夫人去世前是没有的。这两件拓片是朱梅邨用毛笔画出来的,而不是墨拓。吴湖帆让自己的学生和诗词圈的朋友给他按照罗列好的时间题词,一一写上年份,最后装成一册。不仔细研究就以为是他事先没有料到夫人去世,准备好了长长久久等到金婚、钻石婚的时候有很大一本册页。但其实这是他在夫人去世后纪念夫人所做的。
金玉其相册 内页
其中装了夫妇二人各自两开画。而吴湖帆所画一开,题丙子初夏,这个时间我们就不敢确认了。丙子是1936年,距离潘静淑去世还有三年。但是依照这个册子的制作方法,我们在想,这件作品会不会是夫人去世后制作这个册子时补画的呢?可以看见,这一开画面,和《绿遍池塘草》是很相近的。所以,从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吴湖帆为纪念夫人做了很大的功夫。
王榖祥 群英图
最后看看明王榖祥《群英图》和潘静淑摹本。王榖祥这件本是徐邦达先生的藏品,拿到梅景书屋让老师与夫人看过后,潘静淑很喜欢,老师就让学生让给了他,归了梅景书屋。潘静淑实在很喜欢就开始临摹。我们可以看到临摹到荷花的位置,潘静淑就去世了。
后来吴湖帆忍着悲痛把夫人的绝笔未完成之作补全,完成后装成此卷作为纪念,并把原卷还给了徐邦达,以免触物伤情。现吴家还有一件《群英图》粉本,没有上色。这卷《群英图》裱头是吴湖帆特意找到潘静淑当年穿过的衣服用作装裱的材料,作为对夫人的纪念。这些都可以反映吴湖帆对潘静淑的一往情深。
潘静淑 群英图
大众有时候很难说对他的金石画学有多少的了解,但是一说到他的收藏传奇、爱情故事,却有很多的坊间或者正史在流传。所以,我们一看到吴湖帆的《绿遍池塘草》,就觉得和我们普通人的情感很贴近。因为作为艺术品,一些古画可能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但是作为爱情,是每个人都是有这个权利来体会、来享受的。
版权声明
专委会微信公众号文章来源于作者授权或者投稿文章,大部分转载文章都尽量标明了出处以及作者信息,版权都归作者所有,若涉及到版权问题,请添加微信:513824402 联系删除,谢谢!(有关投稿问题也可骚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