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西中市----民国老街上寻找地道的苏州市井味道

        今天送郡主兴趣班,看时间尚早,决定偷闲往西中市一游。

        出爱河桥路,拐进石路步行街,往东直走到南浩街,这是南浩街上的万人码头和神仙庙,苏州每年农历四月十四轧神仙就在此处,不过现在还是冷清得很。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沿南浩街往北一直走到占鱼墩公园,这里原来是商业区和民居,是当时阊门的繁华商圈,1967年8月,支、踢两派在阊门、吊桥一带武斗,引发大火,这即苏州人俗称的”火烧赵天禄”。大火中22家商铺,326间民居全部烧毁,烧成一片白地,后改为街边公园。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公园里的街钟,原物建于1922年,由当时馀昌钟表眼镜行捐款建成,是当时石路闹市标志性街景,已毁。现在的是几年前重建的。

        苏州美食第一站,义昌福的大肉包子,逛吃之旅从此开始,包子甜咸都有,最爱的还是大肉包。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隔壁杜三珍的卤菜也是美味,不过大早上不太适合啃,先跳过,再隔壁是水乡馄饨,但是今天计划去吴趋坊喝泡泡馄饨,也暂且放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沿着大路往东过阊门城门,就进入阊门大街,也就是西中市,《红楼梦》就写过: “姑苏城的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的风流富贵之地” ,阊门外十里就是指山塘街。而往城内走,就是阊门大街,在清代这里是绸庄林立。但是1860年太平天国进入苏州,兵火将阊门大街烧成一片焦土。一直到民国才重新繁华起来,当时苏州城的24家钱庄有20家就集中在西中市。银楼、药材店也都大量集中在这里。现在街上还有有“雷允上老店”、“老中国银行大楼”等31座民国建筑。

图片发自App

雷允上老店

图片发自App

吴县银行,全称叫吴县田业银行,招牌上的大字还依稀可辨。

图片发自App

德馨里,建于民国初年,其民初海派风格与苏州传统的立帖式空心墙民居不同,是石库门,用青砖实砌。

        苏州美食第二站,姚记豆浆,咸豆浆+油条。店在西中市中段,店面不大,但里面很深,店里有豆浆、油条大饼、茶叶蛋、粢饭、撒子、粽子,还有稀饭咸菜,就是一个苏式传统早饭大集合。作为一个铁杆咸党,力推他们家的招牌咸豆浆。豆浆里面调上酱油,再撒上虾皮、葱花,再加进老油条、油渣,非常有料,再点两根油条,就这么沾着吃,绝对美味。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一路寻访街上的民国建筑,一路继续逛吃。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一直逛到皋桥,往南入吴趋坊,顺道拐入艺圃一游。闹市区还有这么一处幽静去处,甚好。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苏州美食第三站,吴趋坊152号乐惠馄饨店的泡泡馄饨。好久未去了,逛到地方发现原址已不是馄饨店了,寻美食不得,残念。

        从吴趋坊转汤家巷,继续逛吃。

        苏州美食第四站,汤家巷面馆的焖肉面。汤家巷面馆,在巷子南端,门面不大,生意非常好,这种面馆往往都是一个当地的社交点,果然,周边吃面的基本都是四方乡邻,我点了一碗焖肉面加上荷包蛋,又添上一碟姜丝。坐在角落里,先把面挑松,再把姜丝拌入,然后把焖肉翻入面的下面,等待面温将肉捂热,慢慢吸溜面条,吃了一半把焖肉翻上来,肉已温,三肥三瘦,肥而不腻,而且油汁渗入面汤中,喝口面汤,全身舒坦,口味不输外面的大店。邻座正好是一桌麻将搭子,边吃面边为了上午的出牌争得不可开交。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吸溜完面条,踱出门,顺便撩了下店里的主子。

图片发自App

        今天的路线,南浩街,大马路,阊门,西中市,中途拐阊门横街,外五泾弄,折回吴趋坊,艺圃,转汤家巷,过景德路到施林巷,过古吴路到水潭巷,最后干将路坐地铁。漫步在昔日苏州的金融中心,彼时的繁华已不在,但美食的味道依旧。各位老饕亦可一试喔。

你可能感兴趣的:(逛吃西中市----民国老街上寻找地道的苏州市井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