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2022年8月30日

今天阅读完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心情颇为复杂,犹如书中所说有一种怅然的情绪,不知是喜还是忧?抑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喜,抑或为部分猎民的回归而忧?

驯鹿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存空间不断缩窄,这种原始生态生活又能维持多久?

该书作者是迟子建老师。书中记述了鄂温克人长达百年的故事。他们位于中俄边界,与驯鹿相依为生,逐着驯鹿的食物不断进行迁移。

他们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驯鹿、树木、河流、月亮和清风与之为伴。在夜晚,望着天上闪闪的星星,享受着那份独有的宁静。

遇有盛大的事,他们会围着篝火,跳着舞,唱着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畅汗淋漓,无比快乐。

他们以物易物,用鹿茸、鹿皮等换取他们的生活必须品,盐、面等。

他们过着老子所描绘的美好生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他们的生活快乐着,也时有痛苦。有狼、熊会窥伺猎杀他们赖以为生的驯鹿,人也会遭到侵袭。

他们还常会面临疾病的困扰,也会有亲人为此失去生命。他们治病的方法充满神秘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看作是他们鄂温克人的一种文化。

他们每个营地都有个萨满。每当有人或动物得病后,他(她)就会穿上特制的神衣神服,唱着神歌,跳上几个小时的舞,为人或动物驱除病魔。

当被救的人得救后,同时就会有另一个生命消失。书中所说,萨满妮浩为救别人的命,失去了三个自己的孩子。

她的那种无私精神,那份责任感让人敬佩。她的那份痛苦挣扎,也刺痛着读者的心。

世上有一些神秘的事情,人类无法解答,不可仅以愚昧以一概之。

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

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

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历史的车轮永远是滚滚向前的,前进的道路曲折蔓延,人们会在不断摸索中不断纠偏。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已是我们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都是为了实现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每个人都跨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其中有你,有我,更有他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