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学霸妈妈的育儿攻略:说“No”比“Yes”更重要

【香知蜜读1340】  2019/08/16 星期五  荐书蜜友:书童珊珊

文:Sally Shan

我们总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获取最优的教育资源,将自认为世界上最好的都给予孩子。

然而,耶鲁管理学院97届校友、管理学院大中国区顾问委员会成员, HarbourVest Partners的董事总经理及中国区总裁单丽红却说:

在她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她并非无限量给予物质支持,而是一直在帮助她们做选择,做减法,学会对琳琅满目的选择说“不”。

春假的时候,女儿们美高学校的校长带领团队来北京,与新老学生及家长做一年一度的交流。我们这些妈妈们,跟身为学校老师的校长太太一桌。饭桌上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家庭教育。

好几位妈妈说,其实虎妈的教育方式还是挺有道理的,特别是学钢琴这门技艺,要没有虎妈,孩子很容易就过早放弃了,没几个孩子能自觉吃苦。

出乎我意料的是,校长太太说,她也是虎妈,早年逼着孩子坚持学琴,不过后来孩子很感激她,所以一切都值得。看来虎妈模式已经深入西方家庭了。

在孩子学琴这个问题上,我的确是异类,这主要是因为我的懒惰。

为了培养女儿们的艺术修养,她们小时候也学了钢琴,稍微认真些的大女儿还考过了钢琴五级。两个女儿学琴兴趣尚有,但就是不愿意练琴。每天靠姥姥督着练15分钟就坐不住了。

日复一日,虽然我不参与陪练,听着她们磨蹭腻歪也够烦的了。孩子们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网球,跟钢琴相比,倒是充满热情,不用催也练得欢。

因此,我决定跟女儿们严肃地谈谈,要不要继续学钢琴的问题。

我告诉她们,学钢琴是必须要苦练的,不像数学,会了就成。练琴是她们自己的事,不是我和姥姥的任务。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与其浪费在每天磨蹭逃避练琴,不如用在她们喜欢的事上,比如练球。

当时,我让她们自己决定是否继续练琴。

如果决定是Yes,那么以后自己主动练,家长不再督促。如果是No,就不再学琴了,但是她们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以后不能埋怨我没逼着她们坚持下去。

周围的确有很多类似案例,练或不练,家长总是被埋怨的。

她俩商量了一下,果断地告诉我,不再学琴了,把多出来的时间花在网球上,还说她们以后肯定不会后悔。

之后如约,女儿们没有埋怨我,没有羡慕周围同学考到钢琴十级什么的,音乐的爱好也没丢。


1.说“No”比说“Yes”重要

这次家长聚会让我反思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关于说“不”。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时间有限,每一天都要做大大小小的选择。人生是每一个大小选择,每一个大小决定的结果,其实,都是我们说了多少“不”或“不要”的结果。

一个人做着自己开心满意的工作,或许不是因为他被选择,而是他对不喜欢的行业、公司、老板及时说“不”。

一个人有合适的伴侣、和谐的婚姻,或许不是因为他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他对不如意的感情,三观不合的恋人及时说“不”。

一个人有健康的生活和快乐的心态,或许不是他生来命好,而是他对负能量的人、事和环境及时说“不”。

纵观人生长路,善良比天赋重要,说“不”也比说“是”重要。

从女儿们弃琴从球的经历看,她们的确是说不的获益者。

俩人八年多来课余时间可以更专注于网球和其他体育运动。有了足够的训练积累,才能如愿以偿为高中校队出力。同时,她俩也没因为被逼着练琴而厌倦了音乐,初中时学校的谱曲课还都得了五分。

说“不”让女儿们更早走上自己喜欢的路,我自己也是说“不”的获益者。

在1996年我刚刚入职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实习时,因为工作认真,态度积极,每个领导都给我派活儿,弄得基本上没有时间睡觉,还是怕完不成任务。

那可不是996,是1047——早上10点上班、第二天凌晨4点回家、一周七天如一日。当时想,就11个星期,为拿到全职工作,不睡觉也值得,拼了!

实习结束时,一位前辈教导我说“我相信你的能力和态度肯定能胜任投行的工作,但是你如果不学会说不,你将很快被投行抛弃,因为不是你完成不了或完成不好所有任务,就是过早把身体累垮。”

这个教导让我在之后15年投行生涯获益匪浅。即使自己后来做到高层,我也会精心选择自己的客户和项目,对不靠谱的客户和没前途的项目及时说不。

说“不”,让我更好地选择安排自己的时间,更专注地、跟自己投缘的人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

当然,说“不”也需要艺术,肯定不能对自己的老板和客户生硬拒绝。

2010年我在国际投资银行做亚洲科技行业负责人。有一位在中国互联网很有争议的第一代创始人正在准备公司上市,急需首席财务官CFO。

这位老兄很挑剔,当时不知怎么就看中了我,追着出差在上海的我,让我开条件,只要愿意当CFO帮助他公司上市。我是很尊重这位创业者的,但我也清楚自己跟他,有不同的观念和处事态度。

当时,我婉拒道“我这辈子不打算做CFO,要是做就只给您做”。大佬听了还挺感动的。这是我的真心话,我的这个“不”对双方都是好的选择。


2.说“不”需要勇气和担当

说“不”,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说不的同时,就要承担说不的代价,这是需要勇气和担当的。对于孩子来说,是重要的成长历练。

说“不”,是认真的行为。为了一个不,孩子要思考为什么说不,说了不会失去什么,她是否能够为这个决定负责而不后悔。

在申请美高时,大女儿选择先面试再申请。面试结束我问她,有没有学校你考上了也不想去的,她提出一所排名最高的学校,说这所就不申了。

我建议还是申请一下,因为面试非常好,录取了可以多个选择,到时再决定去否也不迟,没必要现在就说不。大女儿很坚决,说这所学校不合适她,录取了也不会去就没有必要报名申请。

虽然这跟我风格不同(做金融的我总喜欢多个选择),我还是为女儿的勇气高兴。

两个女儿所在的美高,给九年级学生办了长达一个月的夏校,可以提前学下学期的一些课程。去年老大的班有三分之一同学报名,今年老二的班有超过一半儿同学参加。

我觉得这个课程挺好,能提前学,而且大多数同学都参加,咱们也别落下。没想到两个女儿都选择不参加。她们说想把时间用在自己更喜欢的事情上,不用跟着别人做一样的事。

要是别的家长,可能就力劝孩子们去上这课了,但是我很高兴地随孩子们所愿,因为她们从小学会了为自己说“不”负责。

去年大女儿在别人上课时做她们的公益项目,今年夏天小女儿要去罗马学拉丁文啦。我相信她们不会后悔,会为自己说的“不”担当的。


3.说“不”是了解自己的必经之路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我们每一次说“不”、“不要”,就是在正视自己不想要什么,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是一种选择,它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感知自己。只有了解了自己不想要什么,才能主动地去发现自己所想所要。

如果人从小到大只是顺从地对家长,对朋友,对权威说是,那么他的存在意义何在,他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

《波西米亚狂想曲》里弗雷迪请求回归皇后乐队时,曾经对队友们说:“离开你们后我雇的乐队,我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做到了,没有人跟我唱反调。”

而就是因为没有人说不,让弗雷迪失去了灵感和创造力。他一定要回到皇后乐队,四个敢于对彼此说不的朋友,才能相互成就,做出最震撼的音乐。

皇后乐队

孩子们在青春期逆反,说“不”可能是常态。逆反表现出他们有了自我的概念,和做自己的愿望。

犹太人的教育里鼓励叛逆,鼓励孩子提问、说“不”。也正是这种说“不”、做自己的精神,让犹太人更勇于创新,更有创造力,让他们占据了诺贝尔奖五分之一的席位。

如果在孩子说不时,家长强势“镇压”把“不”变成“是”,那么很有可能我们无意中抑制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他们成为自我的节奏,阻碍了一个精彩的个性的发展。

说“不”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自知、自信,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让我们敢于突破常规,做跟别人不一样的自己。而在做自己的历练里,我们也创造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说“不”永远不晚,为了做个更自在的自己,鼓足勇气说不。为了孩子成为他们向往的自己,家长可以鼓励他们说不。

世界有“不”更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耶鲁学霸妈妈的育儿攻略:说“No”比“Yes”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