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感性和理性

        美术史中的两种艺术家(当然远远不止两种,只是目前仅想到而已),以杜尚与竼高为例。

看美术史,杜尚和梵高是其中的两个代表人物,分別代表了两个流派,或是开创者或是拔高者。

        说起杜尚,即便是美术圈内人,可能仍会有相当一些人不会马上与那只非同一般,在美术史上绕不过去的小便池联系起来。而提起竼高,即便是圈外人也有相当一部人会如数家珍般地讲他的人,他的画,这和国内对印象派和现代派宣传的落差有一定的原因。

        原因我想是:与其说杜尚是个艺术家,倒不如说他是个学术人,他的作品表达的是一种思想文化、学术观念,是对美术史的一种思考,是对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观察和判断所得出的一种理性结论,他是在发现问题,是在做课题,只是研究的对象是艺术领域。从这方面看,他的工作和发现相对论、造出原子弹的爱因思坦没什么区别。

        而竼高则是个纯粹用感性的激情燃烧自已的人,他的人就是他的画,他的画就是他的人,人与作品浑然一体,已无法分离。跳动的向日葵,翻动的麦田,流转的星空就是竼高性格与情绪的通透表现。而如果你说小便池就是杜尚,杜尚就是小便池,相信他本人就会跟你急。

        不单美术界,其它领域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比如作家鲁迅与巴金,诗人顾城与艾青,科学家陈景润与钱学森,音乐家贝多芬和舒勃特等。

        无论什么艺术,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体。有的理性在先,先有一个主题,再找一个载体,也就是先有内容,然后找个合适的形式装进去;有的感性在先,画了以后,发现形式里表达出了某些主观内容。感性在先的多是些传统艺术,比如梵高。现代艺术则多是理性在先的,比如杜尚。

        艺术家在早期,一般是感性多于理性,感性先于理性,后期则是相反。看看大师的发展轨迹,后期的作品完全是在理念的支配下完成,因为年龄越大感性越迟钝,甚至没有,硬画,只能是重复或是模仿自己或是他人。年轻人阅历经历少,自然缺乏理念的结晶,但感性好,对世界的敏感度高,所以作品往往激情四射。梵高的画里有很大的理性成分,但感性还是第一位的。假如梵高能活到九十,相信他后来的画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

                          2018.9

你可能感兴趣的:(艺术的感性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