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自然风景区共存的优势

博物馆与自然风景区共存的优势

——以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为例

翁依众

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

论文提要:博物馆与自然风景区虽有着区别,但也有着一定的共性,当博物馆与自然风景区融为一体时,将更有利于扩大博物馆的展线,营造舒心的博物馆参观环境,打造一处兼具人文和自然完全结合的城市文化亮点和旅游胜地。在这一点上,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有着近三十年的探索,并有了可喜的成果,值得各博物馆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  风景区  共存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自然风景区是利用自然景观,供公众游玩、观赏的区域。

博物馆和自然风景区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博物馆将收藏、研究、教育做为博物馆的三大功能。而自然风景区则是供休闲的场所。如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虽看似不合,但博物馆和自然风景区又有着相通点,都属于服务单位,其服务对象是广大的民众。而且博物馆汇聚着高层次的人才,懂得对历史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深揞中国传统文化。博物馆更善于管理好自然风景区,博物馆与自然风景区共存时,容易产生更好的效果。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和保国寺公园就是成功的典范。

保国寺的主体建筑建于宋祥符年间,是江南地区保护最完好的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宁波唯一一处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保国寺正式对外开放。保国寺山门、大殿等建筑在半山腰,归保国寺文物文管所管理。自山下步行上山一段,及寺院周边的山林归保国寺园林小组管理。1988年,两单位合并,保国寺园林小组并入保国寺文物管理所。2006年4月,更名为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自1988年来,已有30年由文管所(博物馆)负责管理保国寺古建筑周边的自然风景区。这30年中,文管所(博物馆)不仅维护好了自然风景区,而且使得风景区更为成熟,使文化遗产和自然风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博物馆(文化遗产)与自然风景区共存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对自然风景区的开发,使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有机呈现。加强自然风景区保护,不仅能改善文化遗产周边的环境,为观众营造舒心的感受,来享受博物馆所带来的历史文化教育功能。而且能使博物馆延长参观游览线,使单一枯燥的博物馆之旅与欣赏自然美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变的更为丰富多彩。

以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为例。原寺院古建筑群落位于灵山半山腰,从山脚通往保国寺山门有一条早年开的石子公路。“雨天全是泥,晴天满天灰”,恶劣的环境,使得游客都走台阶,而不愿走这条公路。博物馆对此道路进行了治理,选用宁波当地常见的梅园石对沿线路面进行了铺设,使得这条道路变的古朴而自然。同时,考虑到这条路较长,在半路一个突出山崖上,兴建了一个亭子,供游客休息。而从此亭往下去,可以看到宽阔曲折的慈江,因此命名为慈江亭。重新整治后的道路,除了继续具有公路功能外,现在,每天有游客选择这条山路慢慢走下山去。一条原来的山间公路,成为一条慢走的游览线,这正是博物馆对于自然风景区进行改造和治理的成功例子。

而博物馆周边的灵山上,原来满山散布着一些松树,但因为受到松线虫灾害,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很多松树相继死去。山上没有大型树木,必将产生水土流失的恶果。为了保持山上的植被,自1988年以来,保国寺人就选择适宜在宁波地区长生的树木,坚持在山上植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保国寺周边景区内树木茂盛,植被丰富,绿化覆盖率达81%,有枫香、香樟、银杏、黄榉、黄杨等古树名木和各类植物140余种。并已经形成桂花林、杨梅林、红梅林。对于风景区的保护,已经为博物馆带来了大自然的回报。不仅保持了山上郁郁葱葱,春摘杨梅、秋闻桂花、冬赏红梅,博物馆每年还借此举办“杨梅节”、“味道·金秋”中秋、国庆活动等主题活动,丰富了博物馆的活动,每年就此吸引了大批小朋友来博物馆参观。而且,随着山林绿化率的增加,景区附近山林中现共有20多种鸟类,省二级保护动物画眉、猫头鹰、刺猬等,都能在景区内发现,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03年11月,江北区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落户博物馆。在景区内设立了望日亭、叠锦台、吉祥亭等四个观测点,并竖立了多块保护鸟类的提示牌,成为市民观鸟的好去处。为博物馆增添了新的景观点。2008年4月15日,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主办野生动物保护“爱鸟周”宣传月暨“春风化雨爱鸟筑巢”宣传活动。此后,博物馆做为环境保护的实践者和宣传者,每年举办相关活动,为保护环境作出了自已的贡献。博物馆对自然的保护,使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不再是单一的古建筑博物馆,而成为一处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相融合的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浙江省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宁波市十佳生态旅游景区、宁波市文明景区等。

保国寺博物馆多年来一直重视历史文化的发掘和自然风景的保护,并两者相结合,推进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发挥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文化旅游的品牌特色,充分发挥文化的承载、传播、传升和传承作用。灵山上,原来山上有一道环绕保国寺的防火带,防火带都是石子路,平常没有人。2012年开始,博物馆筹集资金,在此基础上,兴建了道路。庆幸的是,正是在此道路施工时,在望日亭下,发现了此道路的规划线上有一段约50米长的清代古道,正因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保护知识,及时制止了毁掉古道事件的发生,使这段古道完好的保留了下来。如今,古道和新的道路合谐共存。成为了博物馆景区内的又一历史遗存景观。

据《保国寺志》记载,保国寺围墙外西首竹林中,有保国寺中兴人物,兴建保国寺大殿的德贤尊者的墓塔。但现在仅存一只六角形石质塔基。此墓址并不在保国寺风景区的管理范围之内,但为了纪念尊者,也为了给周边景区增加新的景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在塔基旁兴建了祖师亭。并在亭内立黑色石碑一块,碑阳刻‘中兴之祖’四字 ,碑阴刻尊者事迹。使原来少有人走的地方,成了来此爬山者经常光顾的休息地。博物馆对于风景区的保护和合理规划开发,必定丰富着风景区的文化内涵。

随着博物馆周边山林中道路的修建,人文景观的增加。保国寺博物馆已经将其打造成一处宁波的后花园。每天来此爬山者日益增多。博物馆并没有闭门谢客,而是改变理念,将封闭、单一博物馆,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博物馆,打破围墙,开放办馆。现在博物馆成人门票20元一张。但每天早上九点前,博物馆内原寺院部分为了安全而关闭外,原自然风景区部分全部为早锻炼的民众免费开放。将自然风景还给民众,共享保护环境带来的成果。

从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博物馆和自然风景区结合在一起时,可以让自然的美景欣赏来舒缓一下枯燥的博物馆之旅,让博物馆变成人文与自然兼具的游览区,成为市民周未的好去处。因此,博物馆建筑与自然风景区相结合,是非常好的选择,可以打造成天人合一的全新景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博物馆与自然风景区共存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