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兴趣,等待,恐惧

很多书现在看起来一整本都很难有多少可以值得被吸收的,甚至很多烂书根本没有一点值得吸收的可取之处,但是这本书给予我的很多很多,这也是我现在迫不及待想与人分享的兴奋点,作者古典曾经是新东方的老师,离开后从事了职业规划师等职业,虽然在看此书前我对他并不熟悉,况且现在教授级别或更高的权威出书的频率也很高,但是《拆掉思维里的墙》却不折不扣是本好书。而对于一切的话语,其实每一步都问一次自己“真的没办法吗”,你就会发现其实真的有办法,只是我愿不愿意这么做。
敲门之手——安全感
买房子,为了找寻不稳定带来的不安全感,于是在得到更好的职业机会时因放不下房子而放弃,于是独立生活的门关闭了;认路,为了体现现代女性都不认路,于是本来有良好方向感的人将安全感放在了导航仪和手机地图上来,于是认路的门关闭了;这只是我的想法,为了不被人抨击而去追求所谓的不得罪任何人,于是领导能力的门关闭了。
曾有人问高晓松:为什么不买房子安定下来,到现在还在租房子。高晓松大致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买了房子便总是要顾及它,我租房子却游遍了全世界大多数地方。
开门之手——受害者天堂(我最得吸收之地)
大多数人都愿意并在受害者天堂中。
带领组员工作而组员离开时,你的说法是“没空做领导规划,因为领导给的工作太过繁重,自己都忙不过来”,或者说“他们组员知道却不体谅自己”,又或者说“这是个新兴部门困难重重不好突破,自己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好了”,理由总是很多,不变的是“受害者”总是自己。
做着现在各个电视节目的观众,看着电视剧和小说,我们会发现收视率颇高的节目或电视剧和小说总是上演着,是男人就肯定出轨、是婆媳就一定吵架、是嘉宾就互相掐架的场景,似乎在告诉我们“我”比你更惨。
当做了大或小的坏事时,良心豁免权便出现了,这在平日很难自我审视,但是在重大犯罪人身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来了,所有的残忍案件犯案人都会有一个受害者的故事,也总会诉说自己为什么杀人、为什么碎尸,原因都环境促使我什么什么、为了生存不得不、因为别人对我什么什么等,一切的一切都让其安心做坏人。
进门之手——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以上是沉没成本的定义,而在日常生活中商业人士更是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经济学常识,于是超市里、服装店等等行业中的打折促销就出现了,我们常常看到例如原价1000元的物品降价500元就有冲动要买过来,不然似乎就亏掉了500元似的,但是当你买回家时,真的可以有效利用好这花掉的500元吗?不见得,或很少见得,也许因为促销手段已经泛滥,很多人可以免疫,可换个形式呢?你花了50元去看一场电影,看了1个小时发现真的是烂片,感性告诉你真的很难看不如回家玩电脑,但是理性却告诉你走出去50元就浪费了,于是你又花了1小时去看这场烂片,但是这时候你要知道在进入放映厅的同时间你的50元已经花费出去了,不管是看1小时还是2小时这50元也回不来,但是当你再继续看时,才是真正的浪费掉这1小时的时间,很多人不把时间当成本,可是真正了解的人明白,时间才是今后发展最重要的成本条件。你的学历证迟一年,你就会流失很多机会;你的技术证书迟一年,评职称推后便影响升职;你的高中重读一年,你就比同龄人少一年的竞争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兴趣,等待,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