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七)

文/Dailei
学习笔记,思考与感悟!

19|控制的两分法:如何找到烦恼的根源?

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是专注和精进,而不妄想控制我们控制不了的事情,是为变化留下空间。

最近医院的留院政策越来越差,作为最高分入院的那批人我们是很不服气的。究竟是谁的原因?我们一度抱怨是我们专业安排不合理,当然这也是事实,八年制的专业安排确实欠考虑。但是,现实就是现实,发生了的过去,每当老师说我们临床不行、科研不行,夸我们比还是比本科生强的时候,那种滋味确实无比难受。去年留院需要再读3年博士后再去搞研究,今年医院彻底不要人只留儿科专业,不知道我毕业那年究竟会发生些什么。

外界大环境确实不好,但也不能作为我自暴自弃的理由。最初我的努力来源于对医院和学校的愤怒,后来我的努力来源于对自己一直无能的愤怒。前者是僵固性思维和绝对化思维的体现,后者则展现出僵固性思维的痕迹。而现在,自己少了很多需要证明的东西,也少了很多抱怨,因为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能控制的东西太少,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慌!

20|正念思维:如何活得不焦虑?

自己私下经常问这样的问题,给人的感觉就是自怨自艾。这些问题背后透露着自己的无力感和焦虑,但好像也只是想发发牢骚,博取他人同情。别人不给意见还好,给了意见就更想反驳别人,凸显出自己的困难,强调改变的不可能。既然心底里就觉得改变不可能,那为什么又要问呢?打发时间抑或是彰显自己的聪明(你看,我做不成都是我原生家庭的问题,资源的问题,运气的问题,反正就不是我的问题,我是很优秀的)。真的,越具体的问题越有效,越能彰显自己的水准。从每次讲座后的提问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哈哈。

如果你在为一些远的事情焦虑,也可以用这两个问题把自己的思维拉回到现在来:我现在能做什么?我愿意做吗?

如何学习近的思维?
1. 第一条原则:用描述性语言,而不用评价性的语言
2. 第二条原则: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
3. 第三条原则:关注现在能做的事,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

21|思维弹性:思维事如何进化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思维对环境有两种基本的适应方式

  • 一种适应方式,叫同化。简单说,就是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去理解新发生的事情,把新发生的事情加以修改,以符合我们头脑中原有的认知模式
  • 另一种适应方式,叫顺应。我们不改变这些新事物,而改变我们自己的认知模式,来适应这些新事物。

局部的知识、流淌的知识、不确定的知识,会不断让新的东西东西进来。这会不断改变我们的认知模式。这很痛苦,因为相比于固守某些绝对真理,你的思维要经历太多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可是,有弹性的思维,会不断迎接这种不确定性,让它来改变我们自己。这样,思维发展才会快,你才会不断发现你原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菲茨杰拉德说:“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你怎么敢说自己的一定是对的呢?现在这个时代,挑刺变得非常容易,别人哪哪做得不对,哪哪讲的不好,总觉得挑毛病就能更凸显自己的水平,自认为拥有极强的批判性思维。知识是局部的,科学是可证伪的。但是发现他们哪里是对的往往被人们忽视。心存慰藉,千万不能自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