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见: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他专门研究的领域是:专业特长科学。在专研几十年之后,艾利克森博士惊奇地发现:
不管人们从事哪个行业或者领域,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他们提高技能与能力都采用了一种普遍的最有效的方法。
这种方法被艾利克森称为:刻意练习。他还写了一本书《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来传播这种方法。
后来,人们甚至总结出来: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一一一引自:赋能懂事局局长
感:
踢了几十年足球,一直是右脚将,左脚几乎是残废。
莫多里奇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足球运动员。他左右脚能力均衡,2012年加盟皇马大放异彩,2018年赶超C罗梅西,被评为世界足球先生,也算实至名归。
在2013年的时候,我突发奇想,我为什么不能像莫多里奇一样左右脚踢球呢?
一维比长度,二维比面积,三维比体积,咱也来个多维发展呗。
五年过去了,我的左脚基本上达到了右脚的能力。
这个过程,感想颇多,就像习惯了右手拿筷子一样,要换成左手,死的心都有。
但我接受了自己“刚开始的笨拙”(其实这个概念我也是这两年习得的),像一个傻x一样,对着墙壁继续踢下去。
思维一旦开始升级,你就再也不想回头。有些路走得慢,走得艰难,但注定会有结果。
2015年在一次比赛中,我情急之下用左脚传出了一个球,同伴头顶入网,我们胜了。
在相拥庆贺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做到了。
思:
当看到文章开头的那段话时,我立刻就联想到了这段经历。但我觉得这段经历还不能够精准的诠释刻意练习的具体步骤,为了达到理解+做到的目地,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如何更好地做到。
一:只在“学习区”练习。
见: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
感:的确,我们很难从自己的“舒适区”走出来。我便是一个重度患者,上班,刷剧,葛优躺是我一天的全部生活,我真的不想这样,但当时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思:一个想进步的人总会找到一群想进步的人的。我的觉醒期到了,虽然有些迟。
行:我加入了写作社群,购买了普通话的课程,开始练习简笔画,我在“学习区”内连滚带爬,确实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但一个人如果成功的干成了一件事情后,便会把经验用到别的地方。
我把练习左脚踢球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了这些事情上。
虽然“学习区”很痛苦,但我快乐的痛苦着。
二:大量重复的练习。
见: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子过一遍,看专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在美国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学校里,甚至有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的要求,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练习。职业的体育训练往往是针对技术动作,而不是比赛本身。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都是各种相关的基础训练。
感:上面这段话正好说明了一个概念,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
思:我和我的教练齐铁慧老师,每个星期至少有三天重复做几个动作,而不是大量的比赛。
他跟我讲,比赛只能够锻炼你的临场经验,但是做为一名运动员,如果没有技术支撑,什么都免谈。
行:我在练习简笔画,写作和普通话的时候,都遵循着这个概念,因为我知道,时间+耐心+从复+积累=做到。
行:
以上两点,只是简单地概括了一下,刻意练习的两个步骤,逻辑可能不准确,表达也不够清晰。
对不起,我的认知水平现在只能到达这个标准了。
但我知道,只要遵循“刻意练习”的这套打法,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有长足进步的。
这是一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