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 为人 ——兼谈黄亮先生和他的散文集《乡情流韵》

《乡情流韵》曾是我编辑校对的第一本书

      黄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人。2009年初正式涉足文学。一生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到知天命之年,终于卸下一切冗杂而一心投入泱泱文海,以一颗不屈的心审视生命,洞察世态,奋笔疾书,造就醒世铭文。他的诸多篇目,无数字句 ,莫不是以忧国忧民之心在呐喊,令人震聋发聩,为之动容。

      我与文友黄亮先生的结识渊缘颇深,扳指数来已有近四个年头。他的真诚、朴实、平易、节俭,几乎让人看不出此君竟还是个县机关干部。一身外套能穿十来年,有辆小车也是不常开。好多时候他都乘公交,那张“长安通”的IC卡丝毫不落地安放在提包里,随身携带。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好几次我还看见黄亮君在西安市的繁华城区里骑着自己那辆不知年月的旧自行车出门办事!这应该就是大众眼里会过日子的好男人吧!事实上,他那部小车也已经灰不溜秋的很古老了,就是舍不得换。准确地说,这才叫实在,丝毫不讲究不攀比不跟风。这些美好的质素,无疑是他文字朴实的源头。

      在偶尔来往的日子里,我慢慢知道了他的许多细节。原来他几乎很少穿皮鞋,即便单位发的油亮昂贵的好鞋子,他也珍藏着原封不动,遇到乡邻或亲友合脚码的,就直接拱手相送。身边暂时用不着的东西,只要完好如新,他也会慷慨地一一转赠出去。任何时候,遇到他人有困难,黄亮兄都二话不说地伸出援手。他为乡亲、为周围的人做了多少好事,他自己从来不记。

      他喜欢整洁,常常把屋里屋外收拾得井井有条,个人着装虽朴素,也是有板有眼。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常人眼里往往粗手笨脚的大男人,在他这儿全打了颠倒。那双结满茧的手居然能缝补浆洗,还能蒸馍擀面条?而做得一手好饭也就勿庸置疑了。如上优点,莫不是他在营部做车管时抽空所学,更是他好几年间既当爹又当妈所生生成就!又怎能不让人感慨。那些桩桩件件的打击啊,《乡情流韵》内无不尽述!

      蓝田自古出人才,秦岭山下多英杰。那美丽的山水大地、醇厚的人文给养,又莫不是孕育他的摇篮。几十年如一日,他与故乡耳鬓厮磨,日出日落,夜伏昼息。从呱呱坠地到少小懂事,从成长到工作,故乡的土地上哪里没有留下他的身影。那份乡情乡恋又怎能一言以蔽之。《乡情流韵》又莫不是他个人活生生的散文体传记。笔笔含情,字字句句感人肺腑。因为真,所以能打动人心;因为朴实,所以意味含蓄。《乡情流韵》,它是信手拈来的奇葩,是灵动的思想火花,是沸腾的热血,是北方汉子细腻的情感,是一个经历沧桑与不惑的“50后”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反思,是关中道上的一介性情之人对于胸臆的直抒和流露。

品读《乡情流韵》,你不难看出黄亮其人甚至那一代人经历的辛酸。小小一点孩子,恁是在“围屋”里熬过了本该欢乐的童年。入学读书的年纪,又被扣上了“……派子女”的歪帽,长时间地处在被欺侮的境地。这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来说,无疑压榨了他的心灵。参军入伍的机会到来时,又因父亲莫须有的所谓“政治原因”,屡屡作难,屡屡与一线希望擦肩而过。那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啊,竟也那般的难以如愿!怎不让人感怆!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于理想的追求,积极向上,永不气馁。正是这股子精神鞭策着他,让他不断地向着生命的高度进发。

      没有关系,他硬是靠着自己的一腔热忱、两手干劲,在人流如织的筑坝拉土大潮中脱颖而出。即便后来被提拔做架子车辆管理的工作,他也是用心卖力、细致入微,到了数百辆架子车都能随便对上号的地步。点点累积,步步提升,都在那晶莹的汗水中日月昭昭。姻缘也在此时成熟,亦莫不是上天的恩赐!后来招干,初入公务员的队伍,也是没黑没明地骑着那辆心爱的自行车,成天成月成年地,奔波跋涉在沟沟坎坎的山间小路上。若非年轻,谁又能吃得这苦?脑力活哉?体力活矣!这些经历,势必成为他人生的财富,最终被《乡情流韵》永久地珍存。而黄亮本人,在身体上,亦无不得益。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腰板直挺,精神有加。

      那些年轻的记忆啊!想那时,初到水库大坝建筑工地上做工,睡的柴草铺子底下时有臭虫蠕动;做营部车管时常要熬夜,眼睛因此老粘乎乎地眯缝着,大家还以为他的双眼原本就生的一条线;在山沟里奔波的年月,常常骑着骑着自行车就坏了,不得已好多回把车子推着或扛着赶夜路……太多的细节数不胜数,无不让人动容。当然还包括在后来的财会干部生涯中,尽职尽责,刚正不阿,每每与腐败较量……小角色,大品质。看惯阿谀奉承、官场阴霾,长年浸淫于污浊中,却能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怎不难得?

      《乡情流韵》,一字一句,无不是作者的呕心沥血;章章节节,又无不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叙议结合的“抒情幽谷”,他尽情讴歌真善美,率意讽咏假恶丑。美仑美奂的“田野风光”,他与故乡相融合,欲作陶渊明似的归隐者。“亲朋好友”,人人有血有肉;大情大义,个个善慧真实;为亲人作传,亦为读者树风范。“流年岁月”,更是浓缩了的人生,是展开了的悠远的回忆。

      作者用清丽的笔、纯净的心,伴着深邃的思索和静美的韵致娓娓道来,与大众雅俗共赏。一种向上的源动,一种对国对民对乡土无限的深情,字里行间似清泉流淌。那山那水那情那景那人那事,活脱脱跃然纸上,引人入胜。或天马行空文思如涌,或真情实意直抒胸怀,无不给人以陶冶,以感化,以启迪。谁说平头老百姓就不能作文章?谁说生活小事就琐碎无奇?有心之人,处处都有可资采撷的上好素材;而五、六十岁,亦非就到了无用之暮年。“有志者事竞成,苦心人天不负。”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近年来,我修学佛道,常于祖国大地四处奔走,所见社会不良现象亦是很多,因此忧焚,有空时便常以笔载道,呼唤人心。黄亮朋友的文字得以结集出版,我真的很欣慰,它仿佛一股清流,缓缓注入了混浊的社会大潮中,虽微不足道,却必能感化小范围的人心。亦仿佛萤火虫的点点微光,无数的力量汇聚起来,就是一大片的光明!

      文以载道,才为至用。否则,低级呻吟,徒说自话,于社会于大众又有何益?当前人心浮躁,为名为利劳碌不休。或为一篇文章能发表而请客送礼,或为能捞到好处而昧着良心给习作者大吹大擂。如此者,比比皆是。即便全国范围内的高层次文学奖项比评,也是陋习百出,滥竽充数者众。如斯现状,怎不可怖可忧?而一个平民业余作者,要想在大庭广众出人头地,更是难上加难。往往一篇文章发出去,不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就是羁绊重重难可进展。其难矣,难似上青天!记得有一次,黄亮兄投递一篇散文给省上某个有名的文学杂志,其主编直接就跟他讨论钱的事,他异常反感,耿直惯了的他岂能与不良现象同流合污?他决意捍卫文学这块净土!因此上,那回投稿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而黄亮君目下这本《乡情流韵》,也实在是他自己个人行为的自费出版,只是在后来的日子里,相继得到了当地作家协会及省市诸多文友的认可和肯定!

      文学,作为一门高境界的艺术,须得扎根于生活本身,挺起了腰板说真话。否则,它也将面临濒危的窘境。文不能文,国也将不国矣!

      先躯鲁迅本来学医,但看到当时国民昏溃、无药可医时,他毅然弃医从文,捉起了笔杆子来拯救同胞的灵魂。那些脍炙人口的文章,抑恶扬善,如一座丰碑,摧直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脊梁,唤醒了无数同胞麻木的心。

古圣先贤老、庄、孔、孟、屈原等,无不以文载道,以身示教,普被于天下苍生。他们那如星光璀璨的鸿文,迄今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伟大的导师释迦牟尼·悉达多,更是以无上智慧,开启了宇宙人生真理的大门,引领恒河沙数的迷人踏入了光明。

      佛陀释尊,两千五百多年前,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现泥泊尔境内)的太子,其身份之高贵、地位之显赫无人能及,因他将来必然接替王位,那就是整个国家至高无上的主宰,有着享不尽的荣华。然而当他在象牙塔般的皇宫中渐渐长大,终于伺机出得宫来,见到的却是生、老、病、死诸苦的无常,或者就是百姓的贫穷与无知,以及各种难以想象的社会丑恶。

      他怎能在海市蜃楼般的假相中一忍再忍?年轻的心灵需要深思,需要解脱,需要开悟,需要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走出皇宫,放弃拥有,在万般艰难的处境中参学证道,寻求解开大众烦恼迷惑的金钥匙。功夫不负有心人,于伽耶城外筚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深度入定七天七夜后,他终于根尘脱落,契入本来。那就是证悟,用实修打通了常人未知的宇宙时空,彻然明了了人生烦恼苦痛的究竟。欲望的遮障,滋生贪婪、嗔恨、愚痴、傲慢、猜疑等等习气,而烦恼的根源正在于此。执着、妄想、分别如藤缠绕,挥之不去。而人的一生就在这样的烦恼中自我摧残,循回不休。

      佛陀以大慈大悲之心,在他开悟后的49年中传道、授业、解惑,日日不辍。如今世间所传经文,其实就是他老人家那时候四处宣化讲课的内容(经文主要由弟子阿难载录整理成集,阿难尊者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称多闻第一)。伟大的导师一辈子给云云众生讲解了三藏(戒、定、慧)十二部两千多卷经典,他的一生正是无私奉献的教育的一生。他言传身教,到了极其艰苦朴素的地步。往往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林间的空地就是他的课堂,求学之人来者不拒。而他从不问弟子们收学费,每天有口饭吃便足矣!这样高尚的好老师哪里去找?他时刻都在教导人断恶扬善、觉悟自心,他更是把整个生命都倾注在了这项没有终点的教育事业上。

      我们俗人作文,常引用“禅”、“悟”、“觉”等字眼来表达至高极深的心灵境界,却浑然不晓得它们正是佛陀所授之道理。亦常有无知者不明白佛陀的真相,妄加揣测,胡乱诽谤;或道听途说,散布谣言;或冠以神秘面纱,搅人视听,误人慧命;或假以神话迷信,招摇撞骗,敛取不义之财……如是种种,岂不可悲可叹!原来佛陀正是我们所亟需学习的无比伟大的导师!

      时下的各大寺院僧团,都在竭尽全力地弘扬儒释道的三部根本性经典,那就是《弟子规》、《十善业道经》和《太上感应篇》。诸君一看便知,这三部经典都是开启心灵、抑恶扬善的法宝,许多上根器人已藉由此而得益,并以身作则,于社会方方面面发光发热。出家人都在干什么?他们正在抓紧一切时间地教人觉悟,引人向善。他们把佛陀的精神弘扬到了极致!

      而我们这些手执笔杆的秀才们,还要等待吗?还要观望吗?还要迟滞在泥泞中不自觉吗?还要自抱自弃地随波逐流吗?时间不等人,撑起我们这杆大旗吧!

      最高尚的人莫过于舍小我而为大家!

      最伟大的行为莫过于救万民于水深火热!

      文当如此。文人当如此。

      能写作,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的使命,岂可亵渎了它?颂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是我们文人的天职。拿起笔来拯救民心、力挽狂澜是我们文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写出大觉大悟大智慧,是我们文人集体所应努力攀登的高峰!

      当代禅宗大德净慧老和尚有语云:“优化自身素质,就是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美化自己的人格、深化自己的智慧、强化自己的力量。”

      愿与普天下所有为文、为人的兄弟姐妹共勉!

                              一如·明良

                            2009年12月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文 为人 ——兼谈黄亮先生和他的散文集《乡情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