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18审应览3精谕诗解2溢于言表言外之意

《吕氏春秋》卷18审应览3精谕诗解2溢于言表言外之意

题文诗:

齐桓公之,盟合诸侯,卫人后至.公与管仲,

朝谋伐卫,退朝而入,卫姬见君,下堂再拜,

请卫君罪.公曰无故,子曷为请?卫姬对曰:

妾望君入,足高气强,有伐国志.见妾色动,

志伐卫也.明日君朝,管仲问曰:君舍卫乎?

公曰安识?管仲答曰:君揖朝恭,而言也徐,

见有惭色,臣是以知.君对曰善.桓公所以,

匿者不言.管子乃以,容貌音声,夫人乃以,

行步气志.公虽不言,若夜烛燎.晋襄公使,

人於周曰:寡君寝疾,卜以守龟,三涂为祟.

弊邑寡君,使下臣愿,藉途祈福.天子许之,

苌弘谓之,刘康公曰:祈福三涂,受礼天子,

柔嘉之事,而客武色,殆有他事,愿公备之.

康公乃儆,戎车卒士,备以待之.晋果先祭,

因令杨子,将十二万,随涉棘津,袭聊阮梁,

灭三国焉.形名不当,圣人明察,苌弘则审.

​故言不足,以断小事,言外之谓,唯知可为.

【精谕】2

 齐桓公合诸侯,卫人后至。公朝而与管仲谋伐卫,退朝而入,卫姬望见君,下堂再拜,请卫君之罪。公曰:“吾於卫无故,子曷为请?”对曰:“妾望君之入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见妾而有动色,伐卫也。”明日君朝,揖管仲而进之。管仲曰:“君舍卫乎?”公曰:“仲父安识之?”管仲曰:“君之揖朝也恭,而言也徐,见臣而有惭色,臣是以知之。”君曰:“善。仲父治外,夫人治内,寡人知终不为诸侯笑矣。”桓公之所以匿者不言也,今管子乃以容貌音声,夫人乃以行步气志。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

 晋襄公使人於周曰:“弊邑寡君寝疾,卜以守龟,曰:‘三涂为祟。’弊邑寡君使下臣愿藉途而祈福焉。”天子许之,朝,礼使者事毕,客出。苌弘谓刘康公曰:“夫祈福於三涂,而受礼於天子,此柔嘉之事也,而客武色,殆有他事,愿公备之也。”刘康公乃儆戎车卒士以待之。晋果使祭事先,因令杨子将卒十二万而随之,涉於棘津,袭聊、阮、梁蛮氏,灭三国焉。此形名不相当,圣人之所察也,苌弘则审矣。故言不足以断小事,唯知言之谓者可为。

【译文】精谕2

     齐桓公盟会诸侯,卫国人来晚了。桓公上朝时与管仲谋划攻打卫国。退朝以后进入内室,卫姬望见君主,下堂拜了两拜,为卫国君主请罪。柜公说:“我对卫国没有事,你为什么要请罪?”卫姬回答说:“我望见您进来的时候,迈着大步,怒气冲冲,有攻打别国的意思。见到我就变了脸色,这表明是要攻打卫国啊。”第二天桓公上朝,向管仲作揖请他进来。管仲说:“您不攻打卫国了吧?”桓公说。“仲父您怎么知道的?”管仲说;“您升朝时作揖很恭敬,见到我面有愧色,我因此知道的。”桓公说:“好。仲父治理宫外的事情,夫人治理宫内的事情,我知道自己终究不会被诸侯们耻笑了。”桓公用以掩盖自己意图的办法是不说话,现在管子却凭着容貌声音、夫人却凭着走路气质察觉到了。桓公虽然不说话,他的意图就象黑夜点燃烛火一样看得清楚明白。

 晋襄公派人去周朝说:“我国君主卧病不起,用龟甲占卜,卜兆说;‘是三涂山山神降下灾祸。’我国君主派我来,希望借条路去向三涂山山神求福。”周天子答应了他,于是升朝,按礼节接待完使者,宾客出去了。苌弘对刘康公说:“向三涂山山神求福,在天子这里受礼遇,这是温和美善的事情,可是宾客却表现出勇武之色,恐怕有别的事情,希望您加以防备。”刘康公就让战车士卒做好戒备等待着。晋国果然先做祭祀的事,趁机派杨子率领十二万士兵跟随着,渡过棘津,袭击聊,阮、粱等蛮人居住的城邑,灭掉了这三国。这就是实际和名称不相符,这种情况是圣人所能明察的,苌弘对此就审察清楚了。所以单凭说的话不足以决断事情,只有懂得说的话的意思才可以决断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吕氏春秋》卷18审应览3精谕诗解2溢于言表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