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狩猎》有感

《狩猎》是一部由托马斯·温特伯格执导,麦斯·米科尔森、托玛斯·博·拉森等主演的剧情类型的电影,于2013年1月10日在丹麦上映。该片用一个关于绯闻、谎言、仇恨和怀疑的传闻毁掉一个男人即将走向美好生活的故事,讲述了谎言变成“事实”的过程,向我们揭示了众口铄金、三人成虎的含义。

主人公​卢卡斯是小镇里的一位好好先生,性格木讷内敛,但为人善良温和。镜头一开始就展现了卢卡斯的人格魅力,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湖水中救助腿抽筋的朋友,在幼儿园不厌其烦地陪孩子玩闹,尽心尽责照顾他们,和小女孩克拉儿贴心的对话等等这些细节都给观影者塑造了一个老好人的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好人,因为拒绝了小女孩克拉儿早熟的亲近和示好,而被报复。小女孩克拉儿近乎呢喃地和幼儿园管理者说了那些让人误会的有关性侵犯的暗示词语,这些话犹如平地一声惊雷打乱了小镇的平静,也破坏了卢卡斯有了好转的生活。女朋友的怀疑,朋友的不信任,儿子的愤怒,周围人的猜忌和指指点点让故事在平铺直叙中逐渐走向高潮。特别是,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引导式的询问后,表明或多或少都受过卢卡斯的伤害,以至于卢卡斯被拘留,甚至被搜了房子,才得以证明清白。小镇的人却依旧认为卢卡斯是个变态,对他的儿子动手,还禁止他购物,杀了他的狗以此警告他等。卢卡斯全程都很“安静”,压抑克制着自己的言行,直到平安夜,在教堂听颂歌时,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促使他动手打了克拉儿的父亲,卢卡斯看着昔日一起打猎的好友,咆哮道,“看着我的眼睛,什么都没有!”是因为作为好朋友的西奥知道,卢卡斯撒谎是可以从眼睛里看出来的,影片一开始就做了铺垫,但在这里人和人之间的信任经不起考验。影片的最后,全镇的人都聚在卢卡斯的家中参加卢卡斯儿子的成年礼,那些直接或间接伤害过卢卡斯的人都带着合适得体的笑容交谈着,仿佛过去的一切不存在,但是在狩猎的林子中,突如其来的那一枪差点取了卢卡斯的性命却给人留下了无数悬念和猜想。

影片成功制造了一种近乎绝望的压抑感和无处安放的愤怒,这绝对不是好的观影感受,但这种感觉也让我们更加走进角色,更加走入电影,甚至在一些情节上,恨不得自己钻进电影里,替主人公击鼓鸣冤以证明清白。孩子们本身就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让她们缺少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一旦把她们与侵犯联系起来,社会群体一定会站在孩子这边群起而攻之。主人公卢卡斯在这个小镇里更像是一个猎物,无辜且不幸地掉进陷阱里,哪怕警局已经证明卢卡斯的清白,也没能让卢卡斯逃出小镇里的流言蜚语,以及众人对他的排斥和异化。影片中最让人难受的不是女孩子的谎言,而是带给观影者无法言说的压抑感和在胸腔里燃烧的愤怒。小镇居民脱离规则和法律的“正义感”扭曲了他们的言行,也让影片中的矛盾达到了高潮,他们站在“正义”的一方剥夺了卢卡斯作为合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无形中隔离了卢卡斯与社会群体的距离,这种孤立对木讷不善言辞的卢卡斯来说无异是慢性自杀。大部分人的劣根性在此可见一斑。所以说最可怕的不是这部电影里,孩子游离在天使和魔鬼之间,而是“三人成虎”的社会,我们能用童言无忌来解救孩子犯的错,可是谁能来解救这个“三人成虎”的社会。流言猛于虎。先入为主的念头总是会误导大众去判断事情的真相,让人在偏见中占据社会道德的制高点去张扬所谓的正义。这种伤害莫过于亲手把站在楼顶上的人推下去,明明满手血腥,却自认为做了一件好事。最后的枪声,才是真正的神来之笔,平静的社会下面从来不是岁月静好,而是汹涌暗流。卢卡斯的存在就是对小镇居民无知愚蠢的嘲笑和讽刺,他们不能真正接受自己曾经犯下的错,所谓的和谐不过是没有人去揭穿面具下邪恶的嘴脸。枪声的存在,其实也是赤裸裸地告诉卢卡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再次融入那个社会群体了,即使他无罪无错。

社会上,最愚蠢的存在就是随大流,在没有理性判断的时候就去轻易下定义,带着主观情绪去评判事物的好与坏,优与劣。人与人之间还是要有最基本的信任才能让社会群体更加具有社会性,善良和正直不应该毁在风言风语中。群体对个人的排斥是致命的,所以请善待自己和他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狩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