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分歧,怕伤感情不直说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放学后》在3月26日播放的这一期节目中,迎来的是一组十分典型的虎妈猫爸式家庭。在这组家庭当中,尤其是面对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妈妈注重过程,而爸爸注重的只是结果,对过程如何其实并不在意。

这从双方分别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中就能看出来。

妈妈辅导作业是这样的:

小到一横一竖,大到身体坐姿,妈妈都管得十分严格。

再看看爸爸辅导作业时的状况:

孩子把字写歪了的时候,爸爸说的是:“没事。”

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爸爸先是在画画,后来干脆晚上了游戏,全程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陪伴”。

这样一来,教育分歧就出现了。

01

我的一位朋友,是个爸爸。他跟我聊天的时候,说起跟孩子妈妈有很多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我问他怎么解决,他说:解决方式就是什么也不说,听妈妈的。

我很诧异,就问他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他沉吟了一下,说:以前每次有分歧,我俩说不了两句声音就高了,我觉得这样对孩子很不好,家里不温馨,孩子该觉得不安全了。


相信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爸爸。

我也这么认为,只是我知道,他对“怎样是对孩子好”这件事,恐怕有点误解……


有很多爱孩子的爸爸妈妈,都觉得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永远和气,永远没有争吵,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但实际上,孩子远比爸爸妈妈以为的更敏感。当爸爸妈妈产生分歧,或者彼此有情绪,那种冷战与互不沟通的方式,在家里营造的气氛会被孩子敏锐地感知到,这种“房间里有头大象”,谁都知道但谁都不说的环境,给孩子带来的不安和不确定感,会让孩子心里产生深深的恐惧。

我们都知道,面对一件事时,最让我们恐惧的,其实是结果“未知”的时刻,消息确认之后,我们的恐惧往往反而减轻。真正的恐惧都来源于未知。


所以,我当然不建议爸爸妈妈有分歧的时候大吵大闹,更不建议一定要伪装出一片祥和的气氛,演给孩子看。

02

孩子是通过“模仿”大人,来学习各种技能的。

比如小宝宝学说话,学吃饭,学使用各种工具,我们会看到很多宝宝说话用的词儿,脸上的表情语气,音调,都跟爸爸或妈妈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是因为宝宝是通过“模仿”这种方式,来学习语言的。


还有一种重要的技能,宝宝也是通过“模仿”的方式来学习的。

比如我们会看到爱大吼大叫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宝宝可能也爱大喊大叫;

有些在外面打小朋友的宝宝,他可能在家也经常挨打;

爱生闷气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孩子,也很可能常常生闷气;

通过摔打东西来发泄情绪的孩子,家中成员可能也有人用这种方式发泄情绪;

……

所以其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交练习场。

爸爸妈妈是孩子情绪的模板,用特别糟糕的方式来表达情绪,是一种糟糕的示范;

但把情绪全部压抑住了不表达,同样不是好的示范。


所以,当孩子从爸爸妈妈身上看到,原来人跟人之间是会有意见分歧的,他会慢慢了解,人有意见分歧,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他在遇到跟朋友、伙伴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也不会认为这样“天就塌了”。他在社交环境中遇到跟他人的分歧,也就会尝试着解决,而不是大吃一惊,不知所措。


当孩子从爸爸妈妈身上看到,意见分歧是可以通过沟通来达成共识,或者适当妥协的。他也就慢慢学会了,跟朋友、伙伴意见有差异,也可以尝试着用沟通的方式来了解对方到底怎么想,通过沟通来获得最佳解决方案。而不是用发脾气来压制对方,或者无法说出“不”字,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态度。


而另外一些爸爸妈妈,担心的是,我倒是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特别生气的时候,我会跟另一半大声争吵。每次吵完都特别后悔,觉得一定伤害了孩子。可是下次如果还是忍不住吵,依然不知道该怎么保护孩子……

03

上面我们看到,夫妻有分歧,完全不沟通,营造“和睦温馨”的氛围,是一种爱孩子的误区,可能反而在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当然了总是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同样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我的意见是,情绪实在很难控制的时候,争吵一下无可厚非。但重要的是,在争吵之后可以怎么做,来修复孩子的安全感。


我给爸爸妈妈的建议,可以按以下几步来进行:

1、 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情绪

争吵之后,父母本身的情绪依然还处于激动状态时,不要急于跟对方或者孩子表达,因为在情绪激烈时,表达的内容或方式可能也缺乏理性。

父母需要先处理、或寻找合适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等情绪不那么激烈时,可以开始着手处理孩子的情绪。

2、跟孩子共情

说出孩子的感受,“你觉得很害怕”、“你很着急”,拥抱孩子,或轻轻拍打后背,用肢体动作安抚孩子的情绪。

3、根据孩子的年龄与认知水平,做出简单但真实的解释

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有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所以父母才会吵架。

4、 在孩子面前和好

有些父母在争吵之后,认为让事情自然而然地过去,选择性遗忘,就是对争吵的处理。我需要提醒的是:这样不利于夫妻关系的修复。尤其是当着孩子面的争吵之后,这种处理方式会让孩子一直处于不安当中,认为爸爸妈妈的关系是破裂的。

因此,当着孩子的面和好,让孩子看到,原来爸爸妈妈吵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同时,吵架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不会导致爸爸妈妈疏远。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安全感得到了修复。

最会伤害孩子的争吵,是夫妻固执己见,不愿为了关系调整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如果父母可以把破坏性的冲突,转变为建设性的冲突,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如果在争吵之后,夫妻能够增进相互的理解,达成一致或妥协,本着相互体谅的态度,调整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这样就是有建设性的争吵。

在争吵后向孩子解释,表达爱意,让孩子感受到即使父母发生争吵,存在分歧和差异,他们依旧彼此相爱,也是爱孩子的。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争吵而恐惧担忧,也能将争吵的伤害降到最低。

希望父母能够记住的是:

真正伤害孩子的,不是争吵,而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只会表达分歧和冲突,而不表达爱、理解和欣赏。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分歧,怕伤感情不直说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