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论文写作”

       今天又是星期四,又上了一节毫无体验的论文写作课。

        细细回想,论文写作好像是我选修课里体验最差的一节课,我一共有四门选修:杨红-民族音乐学方法论、刘晓江-音乐释义、任大援-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然后就是五个老师合上的论文写作。而论文写作也不是自己选的,是学校强制植入的课程。我也万万没想到它是这样的一个课程,所以每次都会有点小抱怨的话。

       今天一上课,老师就拿出上节课的作业来抽样点评了,作业是写一个题目顺带写出大提纲。上节课也讲了选题应该怎样怎样,不应该怎样怎样。作业一亮相,还是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算是预言了我的话吧,不管说得多好、听得多认真,写得时候一样出错。这就好比你告诉孩子摔倒会很疼千万不要摔倒,但是孩子还是摔倒,这回他知道了摔倒很疼。也许不是很恰当的一个比喻,但道理是一样的,只有体验了才会知道什么是疼、怎么样才不会摔倒。

       上周,李丽敏老师上课似乎没讲她教的是写什么论文,导致了交作业的时候,什么性质的论文都有,譬如综述等其他一些体裁的,我交上去的是一篇书评,其实她的要求是学位论文类型的或是(核心)期刊论文类型。为什么期刊论文前要有个“核心”二字,因为她整节课几乎都在讲什么样的论文题目杂志的编辑会眼前一亮,什么样的论文才能发核心期刊。我觉得言外之意是这样的:写论文就要按最高标准的写,写完就一定要发期刊,发期刊一定要发核心期刊,否则论文写着也没啥意思。

       这么一番话我一下就懵了,我明白她对我们的期许,写肯定按最高的标准去写,这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的,但是为什么频频提及核心期刊?我不禁想问:我们写作是为了什么?为了上核心期刊?为了拿奖学金?还是评职称?写作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功利性了,写作不是搞学术研究吗?不是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国音乐吗?我沉思了,也许这就是现在社会很多人追求的,不要否认,现在中国的高校里哪个不为核心期刊搞得“头破血流、筋疲力尽、人心惶惶”,论文似乎已经变质了,不然在中国知网不会看到那么多作者不同而内容相同的文章,他们都在为自己的私立而丢掉了自己的本心。据我了解,我们学校还是有很多人不好这一口的,他们教学好多年一直坐镇副教授的位置,是他们的能力不够么?是他们写不出核心期刊的文章么?我想,并不是,他们可能就是不愿意去加入到这个腐朽的风气中,所以他们甘愿坐冷板凳也不愿随波逐流。从另一个方面讲,我知道我们系里很多同学本科都不是音乐学的,所以在论文写作的知识面上可能是“零基础”,一下要写出核刊那么高标准的论文是不可能的,写作就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循序渐进,慢慢的都会进步,最终也都能写出高水准的文章,写作绝没有一步登天的事。

       还有一个问题我也想说一下,老师让我们按照别人的论文模式去写,我觉得是不太好的。有人觉得“我”不会写当然要看看别人怎么写的,随便按着别人写得好的套路套一下,就学会写论文了。我想说你只学会了形式,而忽略了论文的思想性。以后出去教学,你说当年老师就是这么教我的,如此循环反复,若干年后,你再看一下国内的论文,那都是一个套路的文章,很无趣。不用等很久了,国内现在就有这种现象,拿音乐评论的书评来说吧,现在国内的音乐评论基本都是一个模式——先大篇幅的夸赞一番,然后写一点芝麻般的不足,最后来个瑕不掩瑜。有些人找不到优点,就连语言行文流畅、科研态度严谨都可以拿出来说,我不禁在想这不是著书最基础的东西么?也能成为书的亮点之一?所以我想说的是写作大体框架符合学术规范就行了,论文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构想,有句话怎么说的,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写作也要有自己的个性才是好的。有啥说啥,有事说事,不要让学术界永远处在一个看似“和平”的境界,没有争论怎么进步?

        早在前面的文章我也说过,其实这个课没什么太大的必要上,我本科也没上过论文写作这样的课,听讲座倒是听了很多,感觉也就那样吧,说写作的理论,估计谁也能来讲上那么两句,但写起来还真不是说的那么轻松,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写作之路吧。

       我是大三才选导师开始进入论文写作之路的,大二的时候上民族音乐学的时候老师就要求我们每周写读书笔记三篇,看音乐学院的学报或是核心期刊的文章都行,一年的积累可能看了很多文章了,这时候有一定的“阅历”,但还没有真正的进入写作阶段。我以为我没写什么东西,但其实无形中我已经写过很多了,诸如读书笔记就有2本,前面的文章我也说了,写读书笔记就是一边学习一边练字一边练心态,可算一举三得吧。然后我们有一个老师她教我们五门课(民歌、曲艺、戏曲、近现代史、史料研读),她每次上课后都让我们给她一个上课的反馈,可以写收获,也可以写上课方面的不足或是其它内容都行,每次上完她的课,我就习惯性的写很多收获和感想以及对课堂情况的反馈投入她的邮箱,少的有几百字多的有三、四千字,她每次都给我回复,我很感动,她不是简短的回复,而是很认真的在答复我,为我答疑解惑、为同学调整课堂模式,所以我很乐意给她写课堂反馈,久而久之可能也就练就了一些写作的东西,后来大三双选(老师选学生、学生选老师)她成为了我的导师。

       大三专业论文写作,我很恐惧,因为毕竟也没真正写过。刚开始老师就是要求看书,先学观念(如哲学观、史学观等)和方法层面的东西保证我们的研究视角不落俗套,论文结构甚至都没有跟我说过,我记得我就是在百度搜索论文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写法学会的,其实也不难,每个部分都清楚是什么怎么写就清楚了。到了写作阶段,我也出现了像同学们今天一样的错误,题目太大或是太俗、摘要太啰嗦、关键词不准确等等,慢慢的修改,一遍又一遍的改老师一遍又一遍的给我提意见,最终终于写成了一篇像样的论文,事后再看的时候不禁自己都觉得怎么写得这么好,自己都很难以相信。

       当有过一次论文写作体验之后,对论文就不再那么陌生了,自己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态度。那时候写的是一篇学期论文,篇幅不长就六七千字(系里要求不少于五千),内容四个部分还算挺短小的。到学位论文的时候,开始在四个部分的基础上嵌入次级结构和更次级的结构,尽量让论文饱满有深度、分析透彻准确。这里考验的就是文献的搜集和田野的工作了,不放过任何一个相关的文献,不少跑任何一个相关的机构,如此文献搜集得够多后,写论文就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总结下来,写作就是多看、多写、多想、多总结,既要符合学术规范,又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如此去学习写作定能取得不小的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谈“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