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卷”

  庚子鼠年 十一月廿三 一碧如洗

  最近这段时间有个词特别火,叫做“内卷”,其实很多人容易把这个词看的太过于单一。

  要理解“内卷”大体要从两个层面出发。

  第一个层面的“内卷”我们浅显的单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其实就像是一片树叶卷向了内部。

  这一层面很多人会觉得树叶既然都内卷了,代表其与光线的接触面更小了,叶绿素无法发挥光合作用,那树叶就无法生长茂盛,所以这个层面的“内卷”有“内耗”之意。

  举个例子,高考就是很明显的“内卷”,所有学生削尖了脑袋去进行一个自己都不清楚意义的事情。

  大量的同等素质的人群竞争同样的岗位或者地位就会形成内卷,即本层面的内部消耗。

  所以很多人觉得现在海归也不吃香了,读个硕士毕业和大学生也没有什么区别。

  但换个角度,同一份工作有一群人去竞争,不就意味着竞争压力更大,能出圈的人实力更强吗?

  所以第二个层面的“内卷”指的是不断向内进行精进和细致化操作。

  如果一个岗位只有三个人竞争,那三人中选出的那个人,只能代表是三个人里最强的。

  但如果一个岗位有一万个人竞争,那一万人只选出的那个人,一定比三人中的那个人要强。

  这是内卷的好处,能够使获得的最大值更具有保障性。

  对于老板来说这是最令人欣喜的事,比如以前在上海掌门教育工作的时候,一起入职的有500人,最后经过一个月刷完也就剩下几十个。

  这几十个里还要进行组内PK,最后真正凭本事留下的,并且能干满一年的也就只有那么十几个了。

  这样的好处就是让关系户被筛选出来并且踢走,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每个人公平竞争的权利。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老说高考或许是整个人生中最公平的一次竞争了。

  当然这样的劣势就是缺乏多样性,每个人都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了,很多类型的工作就会慢慢消失,多样性就降低了。

    比如一群人都想做老师,那谁去做木雕匠人呢?

    我理解有些人还是习惯性的抱怨社会的不公,觉得自己花了几十万读的文凭现在毫无用武之地。

    但同时,我又并不希望这样的抱怨继续存在。因为如果你适合内卷式,那你完全可以去做那个拔尖的人,把所有事情做的更加精细化。

    但如果你不适合内卷式,为什么不成为“开放式”?多去接受新事物,开拓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如果明知竞争不过别人还硬要去竞争,不仅下场不好看,还会容易积冤。

    那还不如及时调整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门路,这个世界有数不尽的门路,现在尚有数以万计的门路没被发现。

    与其想着去做那个鸡头,为什么不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所以放下自己内心的执拗吧,即便你抱怨“内卷”它也一直在那里,还不如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去迎接新的挑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