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动辄上万的助听器说不,还原原生态听觉

01 初心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台湾朋友林先生看到了一则电视公益广告,一位明星带着一群留守儿童,向社会呼吁,希望公益力量支助他们用上助听器。

在电声行业摸爬滚打大半生的林先生被震撼了。

这些孩子正在发育,而且处于教育黄金时期,他无法想像弱听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困扰和影响,或者说是伤害。

后来进一步了解,原来这些孩子家庭条件有限,父母辛苦打工只能补贴家用,而世面上的助听器动辄上万,这对于他们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开支,负担不起。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弱听的老人身上,他们宁可忍受着生活的不便,也不去增添子女的负担。

而对于青年人来说,情况稍有不同,他们更注重自尊心,内心较为敏感,担心带上助听器后,别人会把自己当成残障人士。

至此,林先生暗暗立下决心:

要开发一支外观不像助听器的助听器,价格定位要人人都能”听得起”

多年来在电声领域的深耕研究,让他对做出一支性能优越,价格亲民的助听器信心满满。就这样,仅用两年时间,全功能蓝牙助听器研制成功了。他还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阿波罗。他希望这款助听器如同一股神奇力量,帮助弱听者恢复听力,打开声音的美妙世界。

如今,林先带领他的团队继续改进助听器性能,不仅要还原声音的自然状态,还要通过蓝牙功能,链接手机、平板等一些影音设备,打电话、听音乐、看视频,享受高清、美妙的声音。

林先生特别喜欢一首老歌《再回到从前》,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共同努力,能够切实帮助更多弱听的人克服听力障碍,回归正常生活,真正地“再回到从前”,拥有和常人一样的的声音世界。

02 人人都能“听得起”

一只助听器的价格到底应该要多少钱呢?

定价时,林先生找了一些弱听的朋友做了一个调查。其中一个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但他讲了一段话,让林先生感同身受,更加坚定了要做一款物超所值、人人都“听得起”的助听器的决心。

那位朋友说,对于弱听,本质也是一种残障,已经很可怜了,为何市面上那些助听器那么贵,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就不能做一款一般家庭也能用得起的产品吗?

林先生先后走访了近百十号弱听人士,对于为什么不愿佩戴助听器的问题,回答更多的还是价格因素。有的是实在承担不起;有的是宁可选择先凑合着生活,也不舍得花费这么多;有的是确实是因为弱听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不得不用了,才咬牙花费这么大一笔开销。

听到弱听者无奈的心声,做为电声学领域的专家和产品研发者,林先生决心改变这种现状,作为义务去承担、去尝试。并且,

价格上,一定要物超所值,要让人人都能消费得起

他相信,如果助听器不是动辄上万元,而是像一般按摩仪、理疗仪那种很亲民的价格,一般家庭也能消费得起,会帮到更多人,老人家也会欣然接受孩子们的一份孝心。

03 隐私保护

弱听,不同于聋,也区别于其它的残障,一般外界一眼看不出,这就导致部分弱听人士由于自尊心,不愿佩戴助听器,不想让自己区别于常人,因此,有的甘愿忍受弱听带来的各种不便,也不愿佩戴。

林先生就有几个朋友,经过多年打拼,在各自领域内,基本上都有了一定的积累,有身分有地位,明明听力有问题,担心别人把自己当成残障,就一直不肯尝试解决弱听问题。

其中有一个朋友,本来只是轻微的单边问题,由于长期使用另一只耳朵,加上不良习惯,后来发展到两边耳朵都产生严重问题。

这启发了林先生,能不能开发一只外表像运动蓝牙耳机,实则是功能全面的助听器呢?

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几个朋友时,没想到朋友们都欣喜望外,催促他尽快开发出来,早日解决弱听烦恼。

林先生是声学领域的专家,有着近三十多年的研发经验,有自己的品牌和工厂生产线,也是一位实体企业家,身上有着企业家天然的社会责任和情怀。

因此,尽管之前一直从事高端声学研发,助听器尚是一个从未涉足的全新领域,但朋友们的呼声,那些弱听人士的期待,给了林先生极大的研发动力。

就这样,他亲自组建研发团队,夜以继日,不断校验改进,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一款集助听、影音娱乐高保真传输,兼顾运动性能的可调频段的蓝牙耳机诞生了。林先生还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阿波罗,借用光明、音乐、医药的希腊神话寓意,希冀解除弱听人士的困扰,让明亮的声音之光扮靓美好生活。

我听到了!听到了!听得很清晰!

2018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林先生永远忘不了他朋友试戴助听器时惊喜的表情,那一场景深深地印在了他脑海里。

04 认识误区:助听器≠放大器

笔者曾在网上搜索助听器,推送出一系列产品,其中也不乏百元级别的,这让笔者很纳闷,助听器有如此便宜的产品吗?

于是直接电话咨询林先生,原来笔者和大多数人一样,简单地认为助听器类似声音放大器。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助听器和放大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也正是为什么当前世面上真正的助听器动辄上万元。

一般人会认为,弱听就是因为听不到声音,如果把声音放大了,不就听到了吗?其实,这只是想当然的猜想。

林先生结合他的实验数据给出了较为专业的解释。

大多情况下,听力损失的根源在于高频区段声波无法接收,一般处于2 kHz, 4kHz, 6kHz 8kHz频段区间。这区间的声波,并不是听不到,而是听不清楚。

通常情况下,低频段的声音是可以听到的,可高频段声音因为听不清楚,导致弱听者在交流中一再重复发问。但交谈对象不清楚对方是只听到了低频段内容,没听到高频段意思,便一股脑把声音都提高,甚至干脆凑在耳边吼,从而给人一种错觉,以为声音大了,就听到了。

当然,提高声音有一定效果,但一味放大声音以求达到效果,实则存在潜在隐患。

因为,把声音整体放大后,会造成两个后果。

一是太吵。声音整体放大后,原本听不到的声音也听到了,正常的声音会过大,听起来各种杂音,很吵的感觉。
再一个就是易产生高频啸叫声。这种高频啸叫声如同变压器发出的那种声音,一直响在耳朵里,魔音传脑一样,稍长一点时间,人都受不了。
还有更大的痛点,就是声音放大后,又从人体七窍反馈到麦克风里的放大器,再次放大,如此往复,产生一种高频啸叫声,就是K歌对麦克风试音时,产生的那种刺耳声,当然由于功率的原因,听起来不会那么刺耳,但也是难以忍受的。

二是会产生二次伤害。由于声音的整体放大,正常的听力部分也被放大,长久下去,会对耳朵产生二次伤害,严重的,会导致听力衰退。

总的说来,那些网售的几百块钱的所谓助听器,本质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放大器。而助听器和放大器是有本质区别的,需慎重选用。

林先生研制的助听器,佩戴之前,需要借助手机或电脑上的软件对两只耳朵不同频段声音的敏感度进行测试,采集相关数据后,形成符合不同受众的个性化助听方案,因此,表面上看助听器都一样的外观,不同人佩戴性能发挥却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听力敏感度是不一样的。

目前,这款产品还没完全上市,林先生带领团队还在进一步改进,相信不久后,一定会广受欢迎,给更多弱听人士带来福音。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动辄上万的助听器说不,还原原生态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