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为什么老太太和明兰能对付孙家人,宥阳老家人却束手无策

“有辱斯文”这句话是宥阳老家这一段最搞笑的台词,孙家母子浓浓的地方口音、贪婪无耻的嘴脸,让观众印象深刻。

但是,对于盛淑兰来说,却是一场醒不来的噩梦。

01遇人不淑

淑兰温柔贤淑、家境殷实,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满心欢喜的嫁给了12岁就中了秀才的孙志高。

寡母洗衣、儿子得志,在当初盛家人看来是一户好人家,值得托付。

哪里知道,孙秀才却是一个“中山狼”,中了秀才之后便江郎才尽、再无进益;好酒好色,稍有不顺便打骂妻子;没有生育能力,却狂妄自大、一味推责;软饭硬吃,花着媳妇的嫁妆却自命清高。

孙家婆婆也是粗鄙不堪,不知感恩,仗着儿子秀才身份,拿腔作势,任意欺侮儿媳妇,阻止他们住在一起,还骂淑兰“不下蛋”。

连邻居都将孙家母子看得清清楚楚,“自从盛家大姑娘进门之后,你的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

盛家作为宥阳首富,空有大把钱财,却拿他们没辙。女儿受了委屈,除了流水一样的送去田产、铺子,便只有忍气吞声的份儿。

直到盛老太太和明兰到来,才帮助淑兰脱离苦海。

笔者认为,之所以能够实现,关键在以下几点。


02冷静理智,不投鼠忌器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盛家大房并不是完全看不清现状,而是被感情所困。

怕淑兰被休,名声不好,后半辈子没办法过下去,

怕品兰因此嫁不出去,

虽然也是为儿女考虑,但投鼠忌器,想要解脱困境,又怕影响到女儿的幸福。

盛老太太和明兰也是淑兰的至亲,在心疼的同时,更多了一份冷静理智,没有被感情左右。

眼下都活不下去了,哪里还有以后。

于是能够指点大房“既入穷巷,该及时掉头啊!”

做事情最忌讳的就是瞻前顾后,怕这怕那,便什么也做不了了。


03底气更足,不畏首畏尾

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社会阶层明显,商人社会地位是最低的,在社会活动中处处受限。

当时盛家选择把嫡女嫁给孙家,也是基于想改变社会阶层的考虑。

可以想象,虽然孙家贫寒,但是在商人盛家面前也是趾高气昂的。

孙家母子可以在盛家随便撒野,甚至当着全家人辱骂淑兰,盛家人只有赔笑的份。

盛老太太是勇毅候独女,明兰也是官家的女儿,自然没有被社会阶层观念所限,她们的社会地位比鼠目寸光的孙家高出很多,这给予了她们说话的底气。

孙家就像小丑一样,孙婆母还妄图让侄子娶明兰,口口声声地说“不嫌弃她是个庶女”。

就像一只小狗跑到狮子面前挑衅,只有被手撕的份了。


04讲究技巧,不手足无措

盛家长子大婚,孙秀才大闹酒席,站到桌子上胡言乱语,嫌别人不尊重他,没有给他足够的面子,让盛家丢尽了面子。

大房主君在旁边好言相劝却无济于事,无奈只得请来了盛老太太一行人。

盛老太太三言两句,就化解了局面。

一是顺水推舟,秀才何等尊贵,作为主人家怎么能招待不周,让孙秀才以为盛老太太是向着他说,心理上就先接受了她的话。

二是明褒实贬,连官家大相公都得捧着敬着,除了孙秀才以为是夸他,在场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在讥讽他。

三是让他成为众矢之的,让在场所有人都一人敬他一碗酒,这个时候孙婆母立马急了,哄着儿子消停了下来。

对这种人,就得讲究智慧,硬来不符合待客之道,劝阻不管用,就得给他戴高帽,让他作茧自缚,自己陷入麻烦之中,自然不会再胡闹了。

05釜底抽薪,不隔靴搔痒

孙家拒绝了盛家合离的要求之后,盛家人都手足无措。

明兰说:“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调走了陪嫁过去的所有丫鬟仆役,收回了所有的田产铺面,断了孙家的经济来源。

在两家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又及时拿出来孙家外室的身份籍契,抓住了孙秀才身份要害,吓唬他要去学政告他,逼得孙家不得不就范。

解决问题,一定抓住对方关键要害,才能斩草除根。

06适可而止,不断人后路

在干脆利索处理淑兰婚事上,明兰还有一个小智慧,“赶狗入穷巷子,必遭反噬”。

盛家并没有去学政告孙秀才,给他留了一条活路。

在分割财产时,给孙家留了一半嫁妆,供他们维持生活。

对于这种贪婪无耻、毫无底线的小人,如果真把他们逼上绝路,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来。

所以,即使自己占尽了优势,也给对方留个缺口,就像《孙子兵法》中说的“围师必缺”,也是给自己多一些赢得机会。

更何况,此时盛家的目的并不是将孙家置于死地,而是为了把淑兰尽快解救出来,主要目标达到了即可。

这几个小智慧你学到了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否》:为什么老太太和明兰能对付孙家人,宥阳老家人却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