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朝金粉古都

(一)出发

趁着中考结束的空档期,有了南京一行。

直飞南京的早班吧!八点不到离开重庆,九点半的样子就到了,非常快捷!

南京不是印象中的火炉,正遇上刚下过雨,整座城市还是一片雨雾缭绕,很凉爽,很宜人!

从机场坐S1号线,到南京南站换乘3号线,直达夫子庙风景区。夫子庙附近的酒店多如牛毛,遍地开花,毕竟是旅游热点地区嘛。

入住酒店很顺利,尽管没有到时间。酒店位置就在夫子庙景区边。从酒店出发,走到街口,远远的就能望见夫子庙景区牌坊式的大门。

放下一切,南京的行程开始了。

(二)南京博物院

第一站,我们拜访了南京博物院。

了解一个地方,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参观博物馆。博物馆里面珍藏着她历史的过往,讲述着历代先民们的辉煌。何况南京更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六朝古都,放在哪里都是举足轻重!

从3号线出发,换乘2号线,南京的景点多集中在2号线上,所以轨道交通最便捷。坐地铁,还可以看看一个城市的烟火气。也许这些景点是在城市的周边或老城区,我没有见到想象中的热闹与繁华。身边的过往行人也没有步履匆匆的忙碌,倒是显得比较悠闲。可能这是一座“慢”城市。

梧桐树,三更雨,一夜滴到明。

2号线线出来后,大道两旁的梧桐树会令人震惊。树身高大,枝干粗壮,浓阴如盖,把热挡住了,留下了一路的清凉。

在博物馆里,先后参观了历史馆,钟表馆,特品展。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看民国馆。留在下回来。

长江中下游的江淮地区,是我国历史文化进程中的重要地区。从博物馆的展品中可窥豹一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展品丰富,介绍细致。

走在博物馆里,穿行在各个展台间,犹如站在历史的高点,细细品味着先民们的家底。从茹毛饮血开始,先民们的智慧一点一点地慢慢铺开。泥陶彩绘,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罐,瓮,钵,等等叫不出名字的。也许先民们最初只是用来装一点水或蔬菜,后来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思维开始活泛了。在罐体上加一根线条,刻一个记号,嗯,好看,有意思。那就仿一仿那个太阳的形状,要不做几个猪头,老牛。别说,也许这就是艺术的起源。有了第一次,那就有第二回。有了第一个大胆尝试的,也就有了第二个模仿秀。就这样器物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就得到了结合,以致走上了精细化的道路,成为了艺术品。如宋以后的各种瓷器的形式与成就,无不如此。

在博物馆里,你会感叹先民们的生活情趣与创造能力。没有谁敢说,古人不如今人。历史的记录会打脸的。从一些展品的精雕细琢可以看出古代能工巧匠太绝了。有的展品做工繁复,令人叹为观止!真的,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西洋钟

(三)灯影桨声里的秦淮河

秦淮河围绕着古城,夫子庙就在秦淮河一带。我没有去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也许这里是老城区。因为各种渊源,或者文化,或者遗迹,被开发成了旅游区。

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可以窥见秦淮河一带的热闹与繁华。

远望秦淮河

夜游秦淮河

吴敬梓《儒林外史》中也描绘到了杜少卿到南京后租住在秦淮河边的河街房。

近人朱自清与朋友夜游秦淮河,与河边的歌女们闹得个不愉快。

看来,秦淮河在文人墨客的心里与笔下心驰神往,意义非凡!

秦淮河一定要晚上去。两岸的灯光与荡漾的河水辉映成趣!

想当年,夫子庙,贡院都在这条河边,来往商人,书生,游客,好事之徒齐聚于此,这里肯定是三教九流,龙蛇混杂之地。

随着流动的人群,行走于秦淮河边,河中画舫穿梭,河水翻滚。两岸灯光摇曳,欢声流动。

秦淮河

现在人们生活的丰富,也许会令古人赞叹,可今人会回味古时“十里秦淮”那迷人的风情吗?

(三)钟山风景区

到南京的首要任务,肯定是要去看看中山陵的。一代伟人,民国之父,怎能不去拜谒一下呢?

去中山陵,正赶上下雨,时大时小。撑着伞,一会儿细雨斜飞,一会儿叮咚作响。穿行在林中小道上,空气清新。雨停之后,甚至能听到鸟语声。整个景区里,绿树成荫,高大的梧桐树,古老的松柏,排列在行道旁。

去中山陵前,先去了美龄宫,民国第一夫人的住所。这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建筑。三层楼高,完整展现了当年的生活图景。跟平常人家相比,唯有你看了,心中才有感慨!

继续向前走,就到达中山陵了。

中山陵大牌坊

孙先生1925年3月12日去世,1929年6月1日才落葬奉安。整个陵寝大气典雅,既有传统皇家墓葬的规制,又去掉了封建思想的糟粕,成为墓葬典范。每年,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纷至沓来,瞻仰先生,再次感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的遗训。

中山陵祭堂

走出祭堂,雨丝纷飞。从上向下望去,长长的甬道上,游客们渐渐多了起来。先生站在这高处,可以慰藉了!万万亿的中华儿女秉承先生遗志,驱除鞑虏,壮我河山,泱泱华夏,傲然群立于世界之林。

钟山风景区另一个著名的景点当属明孝陵了。明孝陵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安身之地,是皇家园林。历经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展现着皇家的威严。在这里,你会看到书本上记载的神道望柱,翁仲。这一尊尊石刻,在历史的风雨中守护陵寝,为后来之人讲述着过往。埋葬在这里的主人已经烟消云散,可他们却依然神武威严!

神道望柱•大象

神道望柱•骆驼

历经沧桑的明孝陵能保留至今,跟康熙乾隆大有周章。这两位皇帝爷怜惜朱皇帝也是一条好汉,同时也为了拉拢人心,六下江南,一面参观祭拜题词修缮,一面演练军事秀肌肉,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施,消弭满汉隔阂,同时也使得江南继续繁荣下去。

明孝陵

走在昔日皇家园林里,许多感叹涌上心头。放在古代,这可不是平常人家说能进就能进的地方。偌大的园子里,除了特别的日子也鲜有人到,只留下看守打扫之人。他们常年伴着孤灯,守护着红墙碧瓦。时间才是最好的见证者,它会证明什么才是永恒!

(四)江南贡院

全国的老师,学子们,真是应该去参观一下贡院吧!

语文老师们,你参观了贡院,会把科举讲得清晰而生动,它不是停留在文献的记载里,也不光是小说家们笔下的调侃中。当年人教版的语文书上有一副南京贡院的插图,我相当有印象,那阵子就想着要去见识一下,想象一下古代考生的生活图景,今天终于见着了。

江南贡院

古代读书人的仕途之旅其实很艰难,并不亚于今天的高考和公务员考试。

先看看科举流程

清代科举考官、场官

学子们一路走来,过关斩将。

童试

乡试

会试

当然最后是殿试。不出意外,经过乡试以后这个环节后,你已经仕途妥妥的了。可就要那么多的人过不了第一二级。吴承恩、蒲松龄、吴敬梓、洪秀全等等全都如此。可你能断言科举误人吗?欧阳修、文天祥、李鸿章等人,谁又不是张炳史册呢?

考生试卷

科举1300多年,它的功过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它考的策论,放在今天的学者们做起来都难,更别说考公务员的申论了。

亲爱的学子们,你们更应该来瞧瞧当年考生们的苦痛历程吧!

想当年,周进撞号板的时候是什么情形呢!五六十岁还是一个童生,为糊口饭吃,遭人嘲弄,看着贡院,悲从中来,怎能忍住那惨痛经历!

看看考生们参加会试的地方吧!他们可是要在这里呆上九天六夜的,吃喝拉撒睡全在此!

号舍

如此促狭的空间,竟是决定你命运的地方!

当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能换来辉煌腾达的高光时刻。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人生幸事!

大金榜

小金榜

瞬间,人生赢家!

中国的科举竟是如此神奇!

今日的考试不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科举吗?

读书的目的是考试,考试的结果是分数,分数的高低意味着分化,分化的结果是阶层。普通人家的孩子通过读书,找到一条上升的渠道,为自己,为后人改变命运。

诚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套理论已经说不通了。博物馆里面那三个小人中,读书人也就高那么一丢丢!

感叹自己活在一个人人都能出彩的时代里,一个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建设,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不只有读书。

贡院之行,让我对科举有了新的认识!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南京之行结束了!下一站,苏州!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京——六朝金粉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