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华夏文化,走在时代前列(二)

物格之后是知至。我们接着讲。

知至 这个“知”,就是万物归宗的那个本源,就是道。知至,便是体悟到了至大至公至纯至恒的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万物的由来,是道生万物的现实的正向过程。道生出万物,道为母,万物为子。格物致知的过程是我们从万物逆向触达道的认识过程,或者说是修悟过程。万物由道而生,那道从何来呢?道法自然,道就是从他自己而来,意思就是道至大至公至纯至恒,道不自生亦不自灭。这是我们的世界观,是我们的文化源头。

道德经说:(道)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玄不是不存在,不是虚幻。玄是象形字,描画的是一根丝线。我们去远远地看一根蚕丝,玄就是那样的意境。玄是很真切很高妙的存在。有多真切多高妙呢,我们将在以后诚正华夏文化修习过程中分享。

意诚 道是没有边界、没有私域、没有象、没有杂质的,是至大至公至纯至恒的存在。体悟到了道,体悟到了道法自然,体悟到了道生万物的链条,以及万物循道运行的状态后,我们的思想将不会被林林总总的物象所遮蔽、干扰和误导,我们的思想将进入至真的澄澈状态,此谓诚也。

也就是说,意诚状态,是我们的思想完全地无间隙地反映了道生万物的客观世界,反映了这个唯一的真,并与之完全重合一致。人之意与客观的道完全一致,这是“诚”的含义。这个境界就是天人合一。

道生万物,人在其中;人又生意。按照《道德经》的用语,道为母,物为子,那么意当然也是子。所以,在“诚”这件事上,正确的一定是子诚于母,意诚于道。有些狂妄的人认为是道诚于意,那是不可能存在的,当然就是错的。但是在现实中,“道诚于意”的做法却大量存在,比如很多人根据人的想法杜撰世界源头,根据人的意愿塑造自然界、塑造基因、塑造万物。这与崇敬自然、意诚于道的华夏文化是相悖的。

心正 达到了意诚境界,就完成了人的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并实现了主客观的完全统一。接下来,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主客观完全统一的认识的指导下,发挥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把心放正,就是正心。

我们文化中的“心”,并非指那一团血肉,也不是天“性”(若是天性,必是自正,又何必要格物致知而后得正),而是人的能动性。

打个比方:这个能动性就像车子的驱动系统,人的行为就像“车子行驶”这个现象,而“意”就像是开车的司机;不论司机指引的方向对与错,驱动系统都会输出动力带着车子前进,而司机的正确性决定着整个车子行驶方向的正确性。

人的能动性,即“心”,总会驱动着人的行为去做事情。如果能够意诚,即能够体悟到唯一的真,能够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就能让人心,或者说人的能动性与道这个唯一的真对接,即是正心;心正之后,在正心驱动下的行为就会与真相符,即合道;行为合道,即为行道,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正确的事情。

心正之后,便可以开始修身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修习华夏文化,走在时代前列(二))